一 “三百乘戎车”伐殷到烽火戏诸侯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马格利特·杜拉斯在《情人》一书中的这个开场白,很适合我现在想起4000年前活跃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为核心地段的一个古老的戎族部落。这个庞大而繁杂的族落中的义渠戎,是一把两千多年没有生锈的战刀,划过那时的中国西北的天幕,就是他们将历史上以“烽火戏诸侯”来博取褒姒一笑的周幽王斩杀于战刀下,并结束了西周的统治。
公元前21世纪前后,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出现时,在宁夏大地上生活的远古居民氏族组织内部也发生了变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渐消失,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小方国开始露出历史的水面。生活在以宁夏南部地区泾水流域为核心地域的姬姓部落慢慢强大起来,这个部落和另一个姜姓部落有世代通婚的习俗,为两者结成联盟奠定了基础,这个联盟的形成恰好是两个部落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过渡期。
联盟部落到公元前13世纪时,执掌部落大权的古公亶父因为无法招架来自宁夏北部地区为核心地域的戎、狄连年的侵扰,只得向东迁徙,在陕西岐山之南的周原居住下来,在那里营建城郭,摒弃在他们看来比较粗鲁的戎狄风气(《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为“贬戎狄之俗”),建立了以周命名的方国。古公亶父带领族人东迁,成就了两件大事:一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中奴隶制国家最后的一个王朝,二是将姬—姜联盟的地盘彻底让给了戎狄,这个退让也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了种子。戎狄族群在赶走古公亶父的战争中形成的联盟很快就出现了内部的裂化,他们在这里展开了角逐,逐渐也形成了“殷周时代北方的农牧混合族群,不是如后世匈奴那样的骑马游牧族群”(北京大学城环系教授唐晓峰语)。最后,戎人以绝对优势打败了狄人,一部分狄人向北撤退,占据了宁夏北部地区和河套一带,另一部分投降戎人,与戎人杂居融合。
公元前1220年,希伯来人部落酋长摩西带领族人从埃及出走,在西奈山宣布“十戒”,创立了犹太教,开始了宗教统领这一地区的局势。而这时的中国六盘山一带,生活着的狄、戎不断地开始向东南地区的殷商、周部落王国进行侵扰,同时,戎狄内部也进行着分化,其中最强大的义渠戎开始驰骋在宁夏南北大地上。同时,由于周面临的强大敌人是来自东部地区的各种势力,周和这些势力展开的拼杀,给生活在六盘山一带的狄、戎迅速崛起的机遇。戎、狄就这样在宁夏南部地区发展了起来,他们对周的侵扰伴随了整个周朝的发展。当周强大时,他们又表现出一定的修好态度。西周政权中著名的谋士和重臣姜子牙,很早就知道戎部落的善战,他给周文王的建议是采取有效利用的策略,并派大将南宫适出使戎部落。
六盘山一带茂密的森林早就促成了这里的戎人善于用木造房制车。南宫适带着周文王的命令(采纳姜子牙的意见),和赠送给义渠戎王的美女和精美的青铜器以及周朝生产的美酒和其他特产,来到宁夏南部地区,想换取戎人制造的战车。在中国的历史上,青铜器和战车的出现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著名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他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中的“中国文化的黎明”一节中这样写道:“青铜与车的使用,在中国文化圈里引发过十分重大且深远的变化。两者之间,青铜的出现较为有迹可寻;中国何时开始用车,在考古学上尚未能找到确切的时间。但这两项重要发明的信息进入中国地区,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可能都是经过中亚与西亚草原上的交通路线,间接传递进入的。”从姜子牙派人向戎人索求战车这个历史事实来看,影响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发明——战车,戎人是明显早于或先进于周人的。在周武王伐纣王的军事武装中,就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纣战于牧野”(《尚书·书序》)的记载。
南宫适是目前文字记载从中原地区到宁夏南部地区的第一个使者,他将战车引进周后,对西周政权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战车走向中国军事史的开端。双方的修好,给义渠国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也使西周的建立加快了进程。义渠国王将戎地的骏马和战车赠送给周文王和随后即位的周武王,也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同一时期生活在宁夏北部地区的另一个部落猃狁,显然就没能采取这样的生存策略,相反和周朝的矛盾与摩擦日益加剧,导致了周朝用兵攻打猃狁,使之逃离宁夏北部地区。整个周朝,戎人始终没放弃寻找机会进行军事扩张,无休止的侵扰和自身经济文化的落后,使得他们生活的地方被周人蔑称为“鬼方”。在周人的眼里,他们是来自鬼之地的。这时的宁夏大部分地区,就属于“鬼方”。
戎人生活过的宁夏北部地区留下的是苍凉与厚重(杨宏峰摄)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夏朝衰败时,大殿上有两条神龙对夏帝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并留下了唾液,夏帝请人占卜的结果是把唾液用匣子储藏起来。夏朝灭亡后,这个匣子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后,传到了周,连续3个朝代都没人打开过这个匣子,直到周厉王末年。有一天,这个国王突然对这个神奇的匣子产生了兴趣,命人打开匣子,没想到唾液当即流了出来,并且越流越多,一直流到了宫殿里。厉王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有效的招数,他让妇女裸着身体,对这个匣子大声地叫嚷,这时,唾液变成了一条黑蜥蜴,爬进后宫,碰上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婢。这个小女婢成年后怀孕,没有丈夫就生下了个女孩子,她在恐惧中将这个没有父亲的怪孩子扔了。到了周宣王时期,国内的小女孩们传唱起了一首民谣:“桑木做成的弓呀,箕木制成的箭袋呀,会把周国灭掉。”这首民谣传到了宫廷,被周宣王听到后,立刻就派人去搜寻卖桑木弓、箕木箭袋的人。兵士在街上发现了一对夫妇恰好在卖桑木弓、箕木箭袋,便上去准备抓捕,那对无辜的夫妇开始逃命。在逃亡的路上,他们看到了那个被宫女抛弃的怪女孩,见这个女孩日夜哭泣,没人照管,便带着她逃亡到了褒国。后来,这个叫褒姒的女孩出落成一个倾城倾国的美女。周幽王时,褒国得罪了强大的周朝,周幽王听说褒国有个绝代美女,便提出将褒姒带进他的后宫,以抵消对褒国的惩罚。一代美女褒姒走进周朝的宫殿时,立即倾倒了周幽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主,终于废除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王后,将他和褒姒生的伯服立为太子。
从进到周朝的宫殿开始,美人褒姒从没笑过,周幽王用了各种办法,也没能使美人一笑。最后,幽王身边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叫“烽火戏诸侯”。当时,周朝在国内修建了许多烽火台用来报警,这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发生敌情,就点燃上面晒干的狼粪,靠狼烟来传递情报。一天,幽王带领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高远望,随着幽王的一声令下,烽火台上的狼烟被燃起,远近的诸侯看到狼烟燃起,便纷纷带着兵马赶来护王,那些从远近不同地方赶来的诸侯,到了镐京没发现一丝敌情,却看见幽王和褒姒在喝酒看热闹,他们的脸上露出的诧异和慌张,终于让褒姒一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千金一笑和烽火戏诸侯。褒姒的这一笑,贵不在千金,而在一个周朝因此被断送掉了。(www.xing528.com)
公元前776年,当希腊人在奥林匹克平原上举行赛跑等竞技运动时,善于在当时的军事力量竞技中脱颖而出的戎人中的一支西戎人将秦襄公的兄长嬴父俘虏,迫使秦迁自己的邑到陕西陇县一带;公元前771年,戎人中的一支起兵攻打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急忙命令手下人点燃烽火,诸侯们以为这次又是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而玩的把戏,没人发兵救主,就这样,戎人将幽王追杀到骊山脚下,将褒姒俘虏,带着周朝的财物回到了戎地。这次兵变,迫使周朝将都城迁移到了洛阳一带,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代。
创作于17世纪的水彩画《烽火戏诸侯》
戎在称雄中国2000年的历史中,后来分化出不同的族落,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一带的主要是义渠戎和乌氏之戎。这个小方国和其他戎人一样,在夏、商、周三朝的正统视野里是野蛮的、动物般的人,因此,从甲骨文时期开始,他们居住的地区还是被记载为“鬼方”。就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他们也被称为“犬戎”——像狗一样卑贱的人。
尽管戎在周的兴起和周从殷朝手中夺取政权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但他们的骁勇与侵扰,一直是西周王朝的心病,从穆王到宣王,多次派兵攻伐义渠诸戎,双方时战时和的状态贯穿着整个周王朝时期。
于家庄,位于固原县秦国长城以北的彭堡乡向南10公里处,就是秦昭王于公元前272年下令修建的战国秦长城。20世纪中期以前,在那段古旧的长城四周,村民们用于建房、平整碾粮场地等取土时,常常能发现铜器、骨器等。1987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化厅组织宁夏文物考古所与固原博物馆联合成立发掘组,进入于家庄进行挖掘。到9月27日结束时,一个丰收的夏天摆在了考古人员的面前:这是一处我国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戎墓群。
罗马雕塑中的匈奴人和罗马人激战的情景,罗马人将自己塑造成了胜利者
他们共清理出墓葬27座,出土文物有铜、陶、骨、金、玉、铁等各种器物1200多件,这些随葬品大多数是生活用具和车马,有些墓中随葬品达200多件。出土的铜器主要有刀、剑、戈、矛、锥和各种牌与车马饰件。这是考证义渠戎当时的军事实力和军事装备水平的重要器物,而那些骨器和雕刻工艺品等,是这个被掩埋在历史深处的族落当时生活的见证。当传统的正史指斥他们为“犬一样的人”或者“和鬼生活在一起的人”时,墓地中的铁器、金器和用玛瑙、绿松石等制成的装饰品,已经告诉我们,他们当时的审美和生活情趣,不在周人之下。那些摆放在宁夏博物馆里的骨雕,工艺精巧,造型别致,民族特点极为浓郁,它们站在博物馆和历史的暗处,抚摩着被遗忘的那份痛楚。
戎人在中国北方的确切生活范围,目前没有专家能讲述得清楚,他们生活在今天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地区。他们在和夏、商时期的夏人和商人交往、交战过程中,学习了不少先进的农业和制造业技术,也将自己的先进技术传送到了中原。从宁夏南部地区和甘肃东部的戎人生活地区出土的不少文物中,就能看出戎那时已有青铜器和铁器,但主要用于兵器制作,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这也反映出当时他们面临的生存形势,战争是他们无法避免的一种生存方式。把祁连山、贺兰山、吕梁山和秦岭连起来,刚好是个“山”字形,他们就驰骋于这个“山”字内的戈壁、沙漠、高山、湿地、草场上,一代代地游牧、征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