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鄂伦春族的雪屋和西双版纳的沙拉房:一冷一温的过夜之所

东北鄂伦春族的雪屋和西双版纳的沙拉房:一冷一温的过夜之所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从凉亭到雪屋我国东北鄂伦春族过去冬季远出狩猎时,也挖雪屋过夜休。他们活动的大兴安岭地区,冬季严寒,从10月到第2年4月积雪深厚,有些地方可达2米以上,猎人们就地挖深雪坑,四角插上木杆,上覆熊皮,雪屋内燃一堆篝火,下铺野猪皮作卧榻。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人专为过路人修筑的“沙拉”房,也是这类凉亭式房屋,不过因为当地冬季气候也很温暖,在这种房子里休息过夜也并不寒冷。

从凉亭到雪屋

我国东北鄂伦春族过去冬季远出狩猎时,也挖雪屋过夜休。他们活动的大兴安岭地区,冬季严寒,从10月到第2年4月积雪深厚,有些地方可达2米以上,猎人们就地挖深雪坑,四角插上木杆,上覆熊皮,雪屋内燃一堆篝火,下铺野猪皮作卧榻。这种“雪屋”比起爱斯基摩人的雪屋建造起来容易得多,但密闭性能也差得多,屋内温度低,主要靠箐火取暖。此外,据记载,在十分多雪的日本北陆山区,居民还有在深雪中挖洞,在这种“临时房屋”中吃“冬冬餐”(译音)的风俗习惯呢!

1990年,北欧瑞典出现了真正的冰雪旅馆,它坐落在北极圈以北160公里的尤卡斯耶尔维。饭店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有29个房间。1997年接待旅客超过了4000人,每人每晚收费75~100美元。饭店墙壁用1.5米厚的实雪筑成,用河里半透明的冰做窗户玻璃。有些“玻璃”中还有冻在里面的小气泡。淡蓝色的窗户,给冰雪饭店带来了更多的幽静与雅致。房间中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只是没有热水。洗澡要到隔壁大楼中去。旅馆为旅客准备好了温暖的睡袋和羽绒服。每个旅客都会在早上安全醒来。

不过,即使瑞典北部,到了夏季冰仍是要化的。因此冰雪旅馆只在11月到次年5月开张营业。夏季化掉了冬季再造。因此这座8年历史的冰雪旅馆年年以新的面貌迎客,这是其他任何旅馆所做不到的。

在热带和赤道地区,气温较高,空气又潮湿,因此通风降温成为居住的主要问题。这些地区房屋的窗户大而多,大都面向海风或山谷风等盛行风的来向。世界上开放性最大的房屋正是出现在这里。据记载,太平洋中部西萨摩亚的农村房屋,就是把十几根树干围成圆形或椭圆形,顶部覆盖椰子叶和蒲草而成。房子没有墙,只挂长苇席,可以收起放下。收起时凉风入屋,放下时抵挡风雨和下午西晒的阳光。由于这种凉亭式房屋很适应当地的气候,因而遍及岛国各地,甚至首都阿皮亚市内不少房屋也修成亭式,连国家议会大厦也修成了一个大凉亭。(www.xing528.com)

当然,这种建筑与西萨摩亚多地震(6级及以上地震一年不下6次)有关,但热带许多其他国家也都有这类房屋。南亚小安达曼群岛翁格人的凉亭式房屋甚至连苇席都没有。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人专为过路人修筑的“沙拉”房,也是这类凉亭式房屋,不过因为当地冬季气候也很温暖,在这种房子里休息过夜也并不寒冷。

热带地区农村房屋的另一大类就是杆栏式建筑。这种楼一般先夯木柱,上架横木,然后再在上面造屋。人一般住上层屋中,因为高处风大凉爽,又可避地面潮湿和蛇虫危害。下层圈家畜或放一些杂物。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孔明帽式的傣族小竹楼就是这种杆栏式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竹楼都用长竹片条编墙和地板,通风良好,甚至夜晚在室内可见星星,人踩在地板上弹性很好。但是近年来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竹楼已慢慢被木楼所代替(但除以木代竹外,其他均不变)。

这种杆栏式建筑也遍及东南亚和世界热带各地,但住法各有不同。澳大利亚的有些地方,干季中人是住在楼下的,因为进出方便。而新几内亚人的高脚木屋,下层更是作为日常家庭劳作。接待客人和做饭的地方,上层只用来晚上睡觉而已。这就要看当地气候干湿情况和居住习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