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张复合教授是我国较早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建筑保护研究的专家。在其主编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一)(1999年)、(二)(2001年)、(三)(2004年)、(四)(2004年)、(五)(2006年)系列专著中,他深入分析了目前国内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情况,对国内各地的近现代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利用的思路。文章主要是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探讨,并列举了大量国内相关论文和实例。
卢海鸣、杨新华在其主编的《南京民国建筑》(2001年)中,提及了许多南京民国时期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现状,不仅简要介绍了许多民国建筑,而且对当时故居的主人做了简要介绍。
周公宁、周振宇在建筑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杭州名人故居》(2002年),阐述了杭州城内近现代名人故居的现状,并对其保护和利用的方法策略作了探讨。
常青、王云峰在建筑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梅溪实验——陈芳故居保护和利用设计研究》(2002年4月),以珠海历史名人陈芳故居及周边历史地段为研究对象,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及其工程实践进行了阐述,并以建筑人类学视角对风土建筑遗产进行实验性的探索和设计。
张松在其所著的《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2003年)一书中,以对国外建筑遗产及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中心,阐述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的含义、意义,并论述了整体性保护的理论方法。(www.xing528.com)
黄国新、沈福煦在他们所著的《名人·名宅·轶事——上海近代建筑一瞥》(2007年)中,对上海的近现代名人故居给予了总结。该书在介绍每一个名人故居时,主要讲述名人生平和故居情况,展示故居建筑本身的平立剖面图和照片,并附有一些与故居有关的有意义的小故事,最后对此名人故居给予评价。
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西安召开了以保护古迹遗址为主题的会议,这是我国首次承接此类国际会议。《西安宣言》提出了以下重要观点:认识到环境对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重要性;认识不同背景下的环境;通过规划手段保护和管理环境;对影响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测与掌控;与当地、跨学科领域和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增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意识。《西安宣言》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提出对历史环境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实施的对策、途径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
此外,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也从各自角度对近现代名人故居的研究有所涉及,它们与建筑学研究的角度、内容和方法各有千秋。
从以上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理论和实践性的研究均有待进一步深入,实践中更侧重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而对名人故居这一类建筑的阐述和实践较少。两者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名人故居的特殊性,所以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