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支队太行太岳干部南下福建纪实
1979年1月~1949年10月
范敬德 张铁民 赵志万
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中原、华北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取得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决定从老解放区选调大批优秀干部随军南下,迅速接管新解放区广大城市和乡村,开展新解放区工作。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从太行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4000多名干部,组成南下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四级党、政、军、群成套班子。这支干部队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告别父老乡亲,为革命,为人民,不畏艰险,不辞劳苦,随军南下入闽,解放福建,建设福建,至今已届40周年。回忆40年前的南下历程,对于人们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这段革命历史,了解1949年福建刚解放的这段党史,了解南下干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工作的革命精神,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革命战争节节胜利,根据地干部分批支援新区
太行山、太岳山是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根据地。它位于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正太路以南、黄河以北的晋东南、豫北和冀西。中间以白晋路为界,路东称“太行区”,路西称“太岳区”。抗战八年间,太行、太岳根据地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付出了重大代价,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接受日军投降,反对蒋介石进攻我东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秋,党中央决定从太行、太岳抽调干部随军出关,保卫东北抗日根据地。1947年6月底,为了粉碎蒋介石重点进攻我解放区,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党中央又决定从太行、太岳抽调大批干部,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展开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中原地区的争夺战,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打开了我军南进的大门。1947年8月底,为了配合东线战场,党中央再次决定从太行、太岳抽调大批干部,随陈(赓)谢(富治)大军从晋南渡过黄河,挺进伏牛山区,开辟了豫西新区,把蒋介石组织的东西线进攻我解放区的战场拦腰切断,使敌首尾不能相顾,粉碎了蒋介石重点进攻我老解放区的美梦。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向国民党军展开了猛烈进攻,捷报频传,先后取得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献词总结了解放战争两年半来的伟大胜利,同时向中外宣布,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输送大批干部到新开辟区工作,是老解放区的光荣任务。1948年6月,太行区党委和太岳区党委,遵照中共中央华北局指示精神,要求各地、县领导班子进行双线配备,积极为输送干部培养各级领导骨干做好一切准备,做到在需要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分为二(留一套,走一套),成套调出。
成套组织干部班子,迎接全国解放
全国解放形势,势不可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做好迎接胜利的思想准备与组织准备。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所在地,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提出了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3万至4万名下级、中级和高级干部,以便在军队前进时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去接管新解放区的工作。
1949年进军江南,是人心所向、势在必行,一切准备工作刻不容缓。中共中央华北局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于1948年12月决定:太岳、太行两个区党委研究决定选调一批得力干部,组建一个南下区党委,包括党、政、军、群、省、地、县、区的全套班子。区党委下辖6个地委,每个地委辖5个县,每县辖5至9个区,每县编120人左右。当时,确定了区党委、行署、军区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人选。
区党委、行署、军区、农委领导机构的调配,太行、太岳有所分工。区党委秘书处、宣传部、社会部、人民武装部、军区司令部由太行区选调;区党委组织部、行署、农委、军区政治部由太岳区选调。要求各级干部要配套,地专领导人选分别由两个区党委研究选调,必须保证质量。太岳、太行两区党委研究确定后报中共中央华北局。
这次选调干部,任务重(区党委、地、县、区四级的党、政、军、团成套的班子一齐调)、时间短(一个月内全部调齐)、要求急(2月份集中)。任务确定后,两个区党委紧张地着手落实。上级党组织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选调干部的任务,要求各级党委迅速向全体干部传达,选调干部随军南下,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任务。同时,公布了调干条件:党性强,身体好;方式是自愿报名,组织批准。抽调干部支援新区开展工作,这对太行、太岳干部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广大干部早有思想准备。这次,一经动员,自愿报名南下的同志争先恐后,十分踊跃。有的亲自找领导要求南下,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选调人数。这一方面说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人心所向;另一方面说明太岳、太行两区的干部愿到新区开展工作,为革命事业贡献一切。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为选调优秀干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经过审查,这次报名南下的同志,都是经过1947年“三查”(查阶级、查立场、查工作)“三整”(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运动审查和1948年“整党整风”教育,符合党性强、觉悟高、能力强、身体好的条件。
为解除南下干部后顾之忧,组织上对南下干部提出五点照顾:一、南下干部家属按军属待遇;二、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补助;三、家中缺乏劳动力的,由区村给予代耕;四、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可以批准回去探亲、安家、告别,限期回单位;五、女干部不能跟队行军的暂不南下,等新区环境安定后,派专人来接。
1949年1月,太行、太岳选调的南下干部名单,分别通知了本人。这批干部包括: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的干部;太行一、六专区,二、三专区,四、五专区合调的三个地直机关的干部;太岳一、二、三专区调的三个地直机关的干部;太行区所辖元氏、赞皇、临城、高邑、内邱、邢台、武安、涉县、沙河、磁县、和顺、左权、榆社、武乡、襄垣、昔阳、黎城、潞城、长治、平顺、壶关、长治市、温县、博爱、沁阳、陵川、林县、新乡、安阳、辉县、汤阴、淇县、汲县等33个县、市调的15个县和109个区的成套干部;太岳区所辖沁源、沁县、屯留、长子、安泽、霍县、灵石、翼城、绛县、浮山、沁水、阳城、晋城、高平、济源、垣曲、盂县等17个县调的15个县和90个区的成套干部。这批干部组成1个区党委、6个地委、30个县和199个区的成套架子,以及警卫连、勤杂人员等,共4100多人。区党委要求这批干部,于2、3月份在河北省武安县集中。
集中武安学习,组成南下党政军机构
1949年2月8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央军委写的复二野、三野电《把军队变为工作队》指出,正在准备5300名干部随军南下,这个数字很小,我军占领八九个省、十几个大中城市,主要依靠军队。这是毛泽东主席对渡江后的伟大战略部署和解放新解放区干部问题的方针。把军队变为工作队,这在古今中外是没有的。
为做好南下干部的财力、物力的供应工作,太行区党委早在1948年12月便选调杨文蔚、马子明等筹办南下干部供卫处,太岳区的常廷襄参加供卫处,专管钞票银元等物资。太行区的南下干部,于1949年2月陆续到河北省武安县集中。太岳区的南下干部,于3月15日在晋东南的长治市集中。太岳区行署主任牛佩琮、区党委组织部长郭钦安,亲到长治送行。郭钦安部长对地县领导分别进行了谈话。对南下干部领导班子和力量调配,经过三天检查又作了调整补充。17日,在长治市召开了欢送南下干部大会。牛佩琮主任在大会上讲话说,根据当前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和南下干部到新区的艰苦任务,要求大家好好学习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要求把老解放区的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好作风带到新区,同各方面搞好团结,为党争光,为老解放区人民争光。郭钦安部长也讲了话,他要求南下干部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反对自由主义,要互相尊重,加强团结,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同时指出,到新区后,要同当地干部搞好关系,加强团结。工作还会有困难,要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工作,做出贡献。大会后合影留念。太岳区党委还给南下的同志每人发了一件白衬衫、一块防雨油布,以及印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红色纪念册。
3月19日,太岳南下干部从长治出发时,太岳区的领导同志及长治市党、政、军、民齐集在英雄街,敲锣打鼓,高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欢送。队伍经过潞城县、黎城县、东阳关、河南店、涉县,在涉县改乘老解放区武涉铁路特制的运煤小火车,于22日到达武安县。下车后,同志们因坐的是运煤专用车,大家脸上身上都染成黑的了,相见不相识,互相对笑。太岳干部到达武安后,受到太行干部的热情欢迎和接待。这是离开太岳区的第一站。同志们互相谈心,互相访问,精神愉快。从此,太行、太岳两区干部大会合,组成一体,共同学习,共同生活。
3月30日,南下区党委在武安召开第一次南下干部大会。先由南下区党委书记冷楚在大会上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讲到目前的政治形势时,他首先分析了敌我力量变化: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100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我们打过长江去,敌人就没有抵抗能力了。我们今后作战不外是三种方式:一是天津式,用强大火力消灭敌人;二是北平式,谈判、起义、放下武器;三是绥远式,围而不打,逼其自动投诚。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作战方针,对我军对人民都有利。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我们要胜利,敌人要彻底垮台。其次,我们这次南下接管新区,不仅接管小城市,还要接管大城市。因此,中央决定,由于形势变化,过去是由农村包围城市,从现在起由大城市来领导乡村,这是战略转变,今后必须做好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讲阶级力量新变化时,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帮助我们作战,知识分子欢迎我们,民族资产阶级靠近我们,这是人心所向,孤立了敌人。毛泽东主席提出八项和谈条件,针锋相对,敌人根本不能维持他们的统治了。我们南下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胜利,这是我党奋斗20多年的目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南下有两个任务:一是铲平反动基础;二是胜利后建设新中国。任务是艰苦的,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困难:新区群众对我们不了解,我们多数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生活,尤其是气候和社会风俗;我们对新的环境了解不够,对新的政策还学习不够、领会不深,不能把老解放区的农村经验搬到新区,搞不好要犯错误。当前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弄清党的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确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克服盲目性。要加强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反对自由散漫,做一个好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新区工作,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破坏,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要主动团结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使他们同我们站在一边,不要另眼看待他们。进城后必须解决好城乡关系,同时必须解决好城市粮油、副食品供应,解决好军队的一切供应。还必须认真抓好政治思想工作。
接着,宣传部长周璧布置学习。他要求:一、认真学习冷楚同志报告,弄清当前形势;二、认真学好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弄清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三、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四、学习好军事课。
会上,组织部长刘尚之宣布了南下区党委、行署、军区及地专领导名单:由冷楚、刘尚之、周璧、刘裕民、叶松、陶国清、侯振亚等七人组成区党委,冷楚、刘尚之、周璧为常委。地委、县委,均设常委。
区党委书记冷楚(太行)、组织部长刘尚之(太岳)、组织部副部长侯振亚(太岳)、宣传部长周璧(太行)、社会部长叶松(太行)、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王禹(太行)、副秘书长毕际昌(太行)。
行署主任刘裕民(太岳)、秘书长王利宾(太岳)、民政处长赵源(太岳)、教育处长张雄飞(太岳)、财务处长杨文蔚(太行)、工商处副处长陈学文(太行)、税务局长马子明(太行)、银行副经理冯天顺(太行)。
军区司令员陶国清(太行)、政委冷楚(兼)、副政委张慧如(太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远芬(太行)、政治部主任雷绍典(太岳)、组织部长李力(太岳)、宣传部长张立(太岳)、保卫部副部长金树鼎(太岳)。
一地委(太行)编为第一大队:地委书记常化之、组织部长智世昌、宣传部长王炎、人民武装部部长王振海、秘书长黄仁伟,专员郭良、公安处长刘肃,军分区副司令员张作人、政治部主任史电光。
二地委(太岳)编为第二大队:地委书记王竞成、组织部长萧文玉、宣传部长崔予庭、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任璜、秘书长李蒙(调区党委农委)、任开宪,专员郭述尧、公安处长何海瑞。
三地委(太行)编为第三大队:地委书记贾久民、组织部长陈玉山、宣传部长刘健夫、人民武装部部长刘玉更、秘书长武士诚,专员侯国英、公安处长赵仲田,军分区副司令员王亚朴、政治部主任陈琅、参谋长胡定嶷。
四地委(太岳)编为第四大队:地委书记郝可铭、组织部长李敏唐、组织部副部长李俞平、宣传部长郑思远、人民武装部部长韩灵甫、秘书长尚志,专员温附山、公安处长师建昌、公安处副处长裴玉文。
五地委(太行)编为第五大队:地委书记李伟、组织部长马兴元、宣传部长罗晶、人民武装部部长马英武、秘书长未立功,专员丁乃光、公安处长许振平,军分区司令李承尧、政治部主任皇甫琳。
六地委(太岳)编为第六大队:地委书记王毅之、组织部长李步云、宣传部长董奥林、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曹胜功、秘书长刘哲,专员康润民、副专员梁东初、公安处长苏奋。
还有贸易、邮电、农委等系统的领导干部,以及警卫连等。原计划我们这批干部去长江流域新区工作,为了保密和行军方便,南下区党委对外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区党委、行署下辖6个地专,改称6个大队,专员任大队长,地委书记任政委。30个县,改称30个中队,县长任中队长,县委书记任教导员。199个区,改称199个小队,区长任小队长,区委书记任指导员。还有区党委、行署、军区3个直属中队和6个地专直属中队。在武安调整时,将二大队的灵石、霍县两个县的南下干部,调给四大队。编后,学习、生活军事化,按班、排、连、营为单位活动。
四千健儿满怀豪情,出师南征
长江支队在武安学习期间,每人发了制服、衬衫、蚊帐、背粮袋和一双“铁鞋掌”,准备行军下雨时绑在脚上,不易滑倒,不会掉鞋。为了行军方便,支队部通知,人人进行轻装,每人背包不得超过15斤,把可以不带的东西和棉衣、棉裤、棉被等统统处理掉。大队人马一切准备就绪,只是等待冷楚、周璧同志从北平回来发布南征出发令。
4月23日,南下区党委召开第二次南下干部大会,由冷楚、周璧同志传达了北平会议对南下干部随军渡江的部署精神。参加北平会议的有朱德、聂荣臻、薄一波、刘澜涛及华东局饶漱石、太行区党委书记陶鲁笳、太岳区党委书记顾大川、中原局负责同志等。会议听了有关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解放战争发展形势的报告,讨论了进入新区应遵循的方针、政策。同时研究确定了南下干部去的地区。会议认为,太行、太岳这批干部人数最多,质量最好。中原局要求这批干部到中原工作,饶漱石力争要这批干部去华东。大军渡江后,部队前进迅速,急需大批干部接管新区,最后定这批南下干部交由华东局分配,随三野渡江。接着,饶漱石找冷楚、周璧同志专谈华东情况,饶漱石认为长江支队兵强马壮,预定去接管苏南,组建中共苏南区党委、苏南行署、苏南军区;要长江支队过江后,到丹阳结集待命。苏南地区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属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富饶美丽的京、沪、杭鱼米之乡。大家听了欢欣鼓舞,盼望早日登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大队人马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出发前组织了打前站的人马,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冷楚、李伟、王竞成、王利宾、马子明、张桂如、巨联江等,他们乘坐一部中型吉普车(是前线战利品,驾驶员小吴是解放军战士)先行出发,直奔中原局所在地——开封。一部分由杨文蔚、赵源、马鸣琴、常廷襄、张受彤、刘文焕、李炳武、李印潭等,负责大队人马的后勤,准备每天的食、住、行。他们几人中,既要有人跑在前头,安排每天的食、住,又要有人走在后头,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检查党纪、军纪、群纪。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出发南下。
4月14日凌晨,这支4000多人(其中共产党员有2810人)的队伍,在军号声中出发南征。当天,武安城的党、政、军、工人、农民、学生,从城里到城外列队欢送,人们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长江支队行装整齐,斗志昂扬,一路长蛇阵,出了武安城,浩浩荡荡开始了南下的长途徒步行军。
队伍出发不久,天上开始下起蒙蒙细雨,后来越下越大,大雨整整下了一天,大队人马冒着大雨前进,个个淋得像个“泥猴儿”,仍情绪饱满。午间,传来最大最好的消息:我军23日解放了南京!这给冒雨前进的同志增添了力量。同志们没有一个叫苦,女同志也互相搀扶着,滑倒又爬起来,谁也不甘落后。这时,驮绝密文件(南下主要领导干部档案)的骡子突然倒进河中,组织部范敬德和饲养员两人拼命拉也拉不起来,只好请大家帮忙。最后,大家又抬又拉又打,才把骡子弄到岸上,皮箱里装的文件都湿透了。天黑时,常廷襄押运钞票的马连人翻入一米多深的水池中,几个人奋力抢救后,人已成了“落汤鸡”。这天,夜宿河北磁县的南城村。第二天,雨停天晴,大队人马就地休息,晾晒文件、钞票和衣物。这时,又传来大好消息,山西省会太原24日解放。从此,山西除雁北的大同还有孤敌外,全省都解放了。26日离开南城整天行军,夜宿磁县的四村营。27日继续行军,夜宿河南的水冶。
胜利形势如风卷席,捷报频传,处处鼓舞着人心。队伍在行进中,沿途都有民兵、群众、学生敲锣打鼓,夹道送茶、送水。到处张贴着“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把红旗插遍中国”等标语,广大群众热情鼓舞着大队人马的士气。28日夜宿安阳附近的河涧村,这里虽距安阳敌据点很近,由于我们防范紧,加上整个形势与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垮台,这里的敌人根本不敢妄动。
29日,大队人马经过汤阴县城时,临时休息,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大家去参观岳飞庙。岳飞的塑像威风凛凛,正气凛然。大家边参观边唾骂跪在殿台下的秦桧夫妇二人的丑相。庙门上有一副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联是“浩气长存”。参观后,使大家受了一次民族气节的教育,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这天,夜宿宜沟镇。30日路过河南的淇县(原商朝的首都朝歌),夜宿汲县。5月1日在汲县休息,欢度“五一”劳动节,清理个人卫生。在平汉线上,长江支队同四野南下大军汇为一路,并肩前进。前进中,大家很自然地互相组织拉拉队,欢迎老大哥唱进行曲,歌声此起彼落,真是一路行军一路歌,充满革命热情。5月2日,夜宿新乡敌据点附近的小城村,虽离敌据点不远,由于一方面孤敌已被我军包围,根本不敢妄动,另一方面支队也组织有巡逻队,观察敌情,防其突袭。在这段行军中,长江支队每到一地宿营,均受到广大群众热情接待,有的主动让出房子给我们住,有的送茶、送水,大家处处感到温暖。至此,徒步行军暂告一段落。眼看横在四千健儿面前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太行区、太岳区,南以黄河为界,一过黄河,便意味着离开太行、太岳根据地。此时此刻,同志们难免有依依惜别之情,但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再苦再累也甘心。
斗志昂扬,随军渡江,直抵南京
长江支队过黄河的火车,是冷楚同志带领打前站的同志直达中原局所在地开封后,通过前线兵站开的调车指令解决的。由马子明同志带调车指令返回郑州要车时,因大队人马未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黄河北岸老田庵车站,马子明同志只好背上行李,一人从黄河大铁桥北返找队伍,路上碰到刘国明同志接上头,又返郑州要火车。大队人马为了赶5月3日下午的火车,遵照支队部通知,早晨3时起床、4时吃饭、5时出发,按班、排、连、营有指挥、有秩序地向南前进,真是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中午边吃干粮边行军,130多里的路程,赶在下午4点左右抵达黄河北岸的老田庵车站。大队人马到达车站时,火车还没到站,便在车站的草坪上休息等车。因大家紧赶了一天路,太累了,一休息就睡着了。天黑,火车到站后便安排上车,二大队直属中队的李万傲同志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大队人马都走了,中队开始发现李没有上车,还认为他开了小差。实际情况是,他一路步行扒车,随后赶到南京才归了队,这充分说明了南下干部的决心。火车通过黄河大铁桥,俗话说:“不过黄河心不死。”跨过了黄河,离开了家乡,还要渡长江,真正南下了。火车夜过郑州,转向陇海路,大家坐的是货车,有的坐在运牲口的车厢里,一股臭气;有的坐在运货物的闷罐车里,一股闷气;还有的坐在平板敞车上,打着雨伞,戴着草帽遮雨。不管坐什么车,大家都毫无怨言,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月4日10时左右队伍到达开封,在开封吃早饭。这时,听到4月23日解放了镇江、丹阳、无锡、常州等城市,大家十分高兴,一致认为,形势进展很快,我们靠两条腿走路,赶不上胜利形势的发展。吃饭时,遇上华北第二批南下到西南的干部,大家在车站上挥手告别,各奔一方。饭后,继续乘火车前进,经商丘、徐州、宿县,于5月5日中午到达淮河北岸,因淮河大桥被破坏,火车无法通行,大队人马只好下车步行,从浮桥上走过,在蚌埠宿营。
长江支队在蚌埠的食、住,均由前线兵站负责安排,兵站负责人是傅秋涛同志(二野太行军区来的)。蚌埠是新解放的城市,我军纪律严明,群众情绪高涨,市场繁华热闹,一片欢腾景象。冷楚同志一行在这里安排好后,又先行去南京了。大队人马在蚌埠休息三天,清理个人卫生,理发、洗澡、洗衣服。这时,传来杭州5月5日解放的消息。至此,除上海被我军重重包围外,京沪杭线已全解放。在蚌埠时,支队领导遵照华东局指示,从长江支队调一个大队给华东支前委员会,专做支援前线工作,最后确定将第六大队留给华东支前委员会。
5月8日,大队人马从蚌埠乘火车继续南下,行至明光(嘉山),火车又不能继续前进,因明光以南的铁路被国民党军溃逃时破坏,大家只好下车步行至滁县,休息三天。这一带是国民党所吹嘘的“长江防线”,碉堡林立,也未能阻挡住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为了赶着渡江,日行夜宿继续赶路。支队部于5月12日中午到达长江北岸的浦口,其他大队也陆续到达。中午,大家在街上随便买点东西吃后,隔江观望南京,江面如镜,波涛帆影,十分壮观。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南下,如此之快,如此顺利,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正确指挥和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的伟大威力,才使长江支队顺利抵达南京。当日下午3时,我们乘轮渡过长江,很快到达下关码头,下船登岸后,改乘汽车进入玄武门。支队部同一部分大队驻在原国民党交通部的办公大楼,楼大内空,除满地破烂纸张外,什么都没有。
长江支队在南京的食、住,是由二野前线供给部部长张霖芝、副部长谭印月安排的。第二天,大家整理驻地,清理个人卫生。这时,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宋任穷来看望支队领导和介绍南京情况。不久,军管会通知,长江支队同志外出时要以小组为单位,不可一人上街。支队的同志绝大部分是山里生、山里长,八年抗日战争,在山里打鬼子。这次,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随军南下,经过半个多月的行军,来到国民党统治22年之久的首都南京,怎不使人情绪激昂,真是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雨花台下埋葬着多少烈士的忠骨,今天人民扬眉吐气,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没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没有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没有广大人民的同心协力,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不可能的。今天,人们普遍喊:“毛主席万岁!”“解放军万岁!”是完全出于内心的。但蒋介石仍不死心他的彻底失败,于5月14日早晨派飞机来下关轰炸。长江支队驻下关的五大队的一位同志,被炸倒的房子埋住,经及时抢救幸免于难,有三位解放军战士当场牺牲。军管会15日通知,为了防空,让长江支队全体同志搬到九草山原国民党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国民党南京政府在逃跑前,凡能搬的东西都搬走,不能搬的全破坏。如交通部办公大楼除破烂纸张外,一无所有。空军司令部除小礼堂的“铁架皮沙发”搬不动,还用剪刀把皮子剪走了,真是“遍地狼藉,十室九空”,楼上楼下要啥没啥,连一块床板和一个扫把都没有。(www.xing528.com)
长江支队搬到九草山后,支队部确定了三条:一、白天郊外防空、学习,夜间少数人不要外出;二、按小组进行个人小结,检查行军中的组织性、纪律性;三、有组织地分批参观南京名胜古迹。大家在南京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紫金山天文台、新街口中央商场,特别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南京“总统府”、“行政院”,看到“八一”军旗在“总统府”门楼上高高飘扬,这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彻底垮台、人民获得解放的真实景象。
长江支队的同志,大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出生在北方,又长期在老解放区工作、生活、斗争,几天内到达这六朝古都南京城,既看见过去从未见过的新鲜东西,开了眼界,也看了不少看不惯的东西。如在街上到处可以碰到戴礼帽、墨镜的人,手里丁丁当当敲打着银元叫卖,进行倒买倒卖银元的非法活动;街上跑的黄包车(人力车),拉上人满街跑,对这种人压迫人的现象看不惯;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烧香叩头,求神拜佛。这些现象,在老根据地是看不到的。这说明对新解放的大城市,有待治理整顿和改造。
长江支队的同志们刚到南京时,心情是愉快的,只是觉得两条腿跑得再快,也赶不上胜利形势的发展。因为,预定长江支队在丹阳结集待命,接管苏南一带。由于来晚一步,组织上已派人去接管了。大家猜想:一种可能是留在南京分配,另一种可能是待上海解放后,去接管上海。5月22日,传来了二野解放南昌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5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各野战军的电报中部署:一、着三野十兵团提早入闽,争取6、7两月解放福建;二、二野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南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太行、太岳,同太行、太岳人民出生入死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太行、太岳子弟多在二野,同老解放区人民血肉相连,大家愿随二野西进。不久,华东局通知长江支队继续前进到苏州城外待命。南下区党委书记冷楚同志因病留南京住院养病,张桂如同志留下照顾,随时和支队联系。
苏州城外待命,听从党的调遣
5月23日下午,长江支队全部人马从南京乘火车出发,24日抵达苏州。支队部驻苏州原国民党青年军的司令部,各大队有的驻张家花园的旧军营,有的驻苏州原国民党的陆军监狱。
长江支队从南京进驻苏州待命时,听说要进军福建,曾有个别同志思想波动。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有的说,原定我们到苏南工作,我们来晚了,组织上另派干部去接管,可以理解。现在,我们就在苏州待命,上海才解放,让我们去接管上海不是很近吗?虽然有个别同志思想波动,但大家还是服从党的决定,党叫到哪里就到哪里,积极做继续南下的准备。这时,不少同志上街找书店买地图,查看福建的情况,才发现福建山多,交通不便,原有一小段铁路也没有了。不久,华东局又发来两本介绍福建情况的小册子,帮助了解福建生产、生活等情况。其中,有两句顺口溜:“地瓜当粮草,火笼当棉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足以说明福建人民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激起了同志们的阶级感情,觉得我们共产党人是解放劳苦大众的,应该去解放福建、建设福建。这时,由于同志们长途跋涉,过分劳累,体质下降,又不适应江南的气候和生活,不少同志病倒了。如支队直属中队的杨欣荣、李如章等前后住进了医院,六大队二中队冯石头同志病故,安葬在苏州的蠡口镇乡下。接着,又有杨文越等同志相继病故,安葬在苏州城西枫桥镇和虎丘山下,都开了追悼会,并通知了家乡政府和家属。在苏州还发生了两件不应发生的事故:一件是直属二中队的贺宝兴同志,下苏州河游泳,被前方疾驶过来的汽艇浪花冲入木排下出不来,淹死在苏州河;另一件是一位同志缺乏电路知识,出于好奇,去扳动电闸,引起断路出火,把手臂烧焦了。
6月初,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温仰春来苏州了解长江支队的干部情况,传达了华东局的四点指示:一、长江支队7月随十兵团进军福建;二、因接管福建干部不够用,同时从华东地区再抽一批干部随长江支队进福建:三、原从长江支队调给华野后勤支前的六大队,回长江支队,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四、从长江支队抽调一批县主干以上干部去上海带领上海知识青年随军南下福建服务团。同时还透露:张鼎丞同志任福建省委书记。
这时据悉,二野的兵团司令员陈赓、陈锡联等,在上海参加军事会议,曾提出要长江支队随二野进军大西南。华东局张鼎丞同志提出,福建是东南海防,还有解放台湾的任务,十分需要干部,长江支队还是去福建。最后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决定:长江支队还是去福建。
6月12日,华东局组织部长张鼎丞来苏州,给长江支队干部作《关于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讲到当前全国形势时说,工人、农民、学生、老区群众都在热烈支援我们。蒋介石的千里江防线上,有45万大军,有巩固的江防工事,有飞机、大炮,但我军正确执行了毛泽东主席指示,有什么用什么过江,我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渡江区域,横渡长江,使敌人防不胜防,长江防线被我军突破,百万大军三天全过去了。我们原计划过江后对南京、上海采用北平式解决办法,围而不打。结果南京敌人没有三天就跑光了。南京、上海一解放,南方几省都派代表来要求我军快去解放他们。原计划三个月或半年占领南京,结果三天就占领了,提前完成了任务。敌人逃跑时,用500辆汽车拉东西(仪器、细软和财宝),逃到金华被我军全部缴获。我们有了上海,就有了海、陆、空军。我们过江预计伤亡5万人,结果只伤亡2000多人,一个月占领了京、沪、杭最富饶的地区。我们伤亡小,胜利大。我们是胜利者,扬眉吐气,威风凛凛,南京、上海人民欢迎我们,帝国主义不得不低下头。这在5000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中央给我们1万干部,我们自己抽调了3万,这说明我们力量准备得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决定一切。
在讲到福建情况时他说,华东局报党中央批准,要我同大家一齐去福建。福建话难懂,工作不好做。福建有“三多”:山多、雨多、蚊子多。福建穷,是事实。山大,不比太行山大,山上有木材、竹子、茶叶,是富山,山清水秀。我们到福建彻底消灭敌人,不是孤立的,有大后方支援。福建有红旗不倒的苏维埃老区,他们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现在盼到了解放,他们欢迎我们去。老区群众觉悟高,会支持我们的。去了先接管城市,筹粮、借款,支援前线,吃饱饭,打胜仗。还要积极抓恢复生产,恢复工商业,繁荣市场。
最后,讲到要大家抓紧学习好城市政策,听从党的指示,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向哪里冲,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挥党员的作用。福建的党和人民等待我们去。
张鼎丞同志讲完后,由支队领导安排了工作、学习:一、认真组织大家学习领会张鼎丞同志报告的精神;二、认真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和《解放全中国》等文章。同时,在学习期间,各大队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参观游览苏州的古代园林建筑和一些工厂。
7月1日,在苏州以大队为单位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大会。各大队主要领导都讲了话,要求我们坚决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决不半途而废,决不辜负党的希望,把老解放区的光荣传统带到新区,为建设福建贡献一切。福建地下党的黄国璋同志介绍了福建党的艰苦斗争的历史,表示热烈欢迎南下干部去解放福建,建设福建。十兵团给长江支队的同志每人发了一本《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草绿色军装、白衬衫、八一帽徽、解放军军帽、解放军臂章、绑腿、背粮袋、枪支等等)。这时,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在上海国际饭店召开军事会议,通知长江支队领导和各大队负责同志(地委书记、专员、军分区负责人)到上海参加会议,由陈毅、饶漱石、谭震林、粟裕、张鼎丞等领导同志在国际饭店接见大家。会上,陈毅同志讲了当前形势,粟裕同志讲了进军福建的安排。要求大家要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前进,完成解放全中国的光荣任务。会后,请大家参观了大上海市容。
在苏州时,华东来了一批干部200多人,同长江支队一路进军福建。
不畏艰难险阻,继续进军福建
长江支队7月13日从苏州出发,随三野十兵团进军福建。
当时,因沪杭甬铁路还未正式通车,加上军运任务繁忙,长江支队人马只好水陆并进,一部分同志乘船,大部分同志步行,少数同志乘汽车,陆续于15日到达浙江嘉兴县城。从嘉兴乘火车,上车时又遇上倾盆大雨,把同志们浑身淋了个“里外透”。当火车前进到浙江长安镇时,敌机空袭扫射,五大队乘坐的车厢被打穿,张振叶同志当场牺牲,有的同志负伤。火车行至杭州站时,留下牛德胜等几人专门处理后事,把伤员送往杭州医院治疗。对牺牲的同志在车站举行了悼念仪式,安葬在杭州公墓,并通知了原单位和家属。火车行进在江山县附近时,敌机又来空袭扫射。大家有了前面的教训,当发现敌机时,火车停得快,大队人马下车疏散得快,敌机只把江山车站周围炸了些坑,未影响火车通行。全支队在江山贺村站下车步行到宿营地,支队部驻兴塘坂,有的大队驻市上村,有的驻贺村,有的驻塘坂。这一带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毛人凤的家乡,政治情况复杂,散兵、土匪多,不时暗袭我通信人员,不断打黑枪。为了大队人马的安全,各大队都组织了精干的武装班,巡逻检查。兴塘坂是长江支队进入福建的最后一站。
在兴塘坂时,张鼎丞、梁国斌等同志率领华东的一批干部同长江支队汇合在一起。南下区党委组织部长刘尚之、宣传部长周璧、南下行署主任刘裕民向张鼎丞同志详细汇报了长江支队干部的情况后,张鼎丞同志传达了6月20日中共中央同意华东局的建议,以张鼎丞同志为首组成中共福建省委,参加省委的有曾镜冰(原地下老省委书记)、叶飞、韦国清、方毅、梁国斌、伍洪祥、刘培善、范式人(未到)、冷楚、陈辛仁、黄国璋等,张鼎丞任书记。同时,宣布了部委领导人:曾镜冰任省委秘书长,韦国清任省委组织部长,陈辛仁任宣传部长,梁国斌任社会部长,方毅任财委书记,伍洪祥任青委书记,区党委组织部长刘尚之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国璋(地下)任组织部副部长,周璧任省委副秘书长,还确定了长江支队所属的六个大队入闽后接管的地区。
在江山停驻时,正值三伏天,气温高达38至39摄氏度,有时还要高,骄阳似火,天气闷热,使人喘不过气来,加上生活不习惯,不少同志体质虚弱,病倒了,如组织部的李柱同志体温高达40度,不省人事,紧急送进临时卫生所。为此省委决定:一、迅速抽调干部去上饶、江山设留守处,重病号送上饶十兵团医院医治,身体不好不能跟队伍走的和怀孕的女同志送江山留守处;二、从江山县进入福建要翻越几座大山,还有一段相当艰巨的路程,为了减少酷暑行军的负重,每人行李不超过10斤重,凡可以不带的东西坚决处理掉,必须带而又带不了的统一送留守处保管,待福州解放后,由组织负责交还本人;三、进入福建的这段路程山高林密,散兵、土匪多,按中队选调身体强壮、有军事常识的同志组成武装班,保护队伍行军、宿营的安全。安排后,省委主要领导张鼎丞、方毅等于7月下旬先行出发,向闽北前进了。当时,省委机关直属单位同6个地专及30个县的大队人马,分别于7月28日从江山县的兴塘边出发,浩浩荡荡向福建挺前,翻过仙霞岭,经浙江的二十八都,一路跋山涉水,酷暑行军。第一天出发,在路上病倒的同志,派人送回江山留守处。第二天、第三天病倒的同志,只好由各大队组织身强力壮的同志,替病号背着行李、枪支,搀扶着病号走,不能走的就找人抬着走。经过5天的急行军,于8月1日先后到达福建边界县浦城。在浦城休息了两天后,又向闽北重镇建瓯城前进,一路看到的是蒋军溃退时留下的战争伤痕,如房屋被烧倒塌、汽车翻在沟里,等等。
这次前后进入福建的,有三野十兵团10万多人,有华北太行、太岳南下干部4000多人,有华东南下干部200多人,有上海南下服务团2300多人,还有长期坚持地下斗争的全体同志。这五路大军组成解放福建、接管福建的统一体,可谓山南海北、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胜利会师八闽,共同进行接管
在三野十兵团未向福建进军前,早在5月初,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和五兵团十七军已从江西打到闽北,在闽浙赣游击队的配合下,先后解放了崇安、建阳、浦城、水吉、建瓯、政和、南平、顺昌、沙县、尤溪、古田等县,用缴获的武器弹药,进一步装备了坚持地下斗争的游击部队。
省委主要领导张鼎丞、方毅、梁国斌、陈辛仁等同志先到达闽北,在建瓯分别听取了坚持地下斗争的老省委书记曾镜冰及左丰美、黄扆禹、王一平等同志的汇报,张鼎丞同志传达了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决定,宣布了以张鼎丞同志为首组成的福建新省委名单,宣布地下老省委建制撤销,又确定增补左丰美同志参加省委,并报华东局。这批南下干部(包括华东干部),于8月5日先后陆续到达建瓯,一部分南下干部立即投入支前工作。8月11日,省委在建瓯大戏院召开了南下干部和坚持地下斗争的干部会师大会。会上,省委书记张鼎丞首先对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们艰苦奋斗几十年直到全国解放,表示十分感谢;对党中央派几千名南下干部行军几千里来福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他讲了全国胜利形势和福建前线情况,指出:敌人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了,福州市不日即可解放。福州一解放,大军即要迅速推进闽南,去解放泉州、漳州、厦门等城市,形势十分鼓舞人心。还介绍了南下干部和坚持地下斗争的领导同志,鼓励大家在新省委领导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为伟大的革命事业,为建设新福建贡献一切。他要求:首先做好接管工作,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征粮、征款,支援前线,吃饱饭,打胜仗。同时,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斗争,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这两项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不能单打一,一切保证支前。曾镜冰同志表示,坚决在新省委领导下做好工作,欢迎南下干部来解放福建,建设福建。会师大会开得隆重热情,亲切感人,有鼓舞,有要求,任务明确,大家思想愉快,充满信心。会后,省委主要领导又同建瓯、南平地委主要领导,分别研究了坚持地下斗争的领导同志参加地委领导人的名单,明确交代了任务。要求闽北地区的建瓯、南平两地委、两专署立即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进行接管,开展工作。省委研究宣布了除留省委、省政府机关的干部外,大都分别下去搞接管工作。
8月中旬,建瓯、南平两地区及所属各县干部先后到达目的地后,相继开了会师大会,研究了工作,分别宣布了地、县领导干部名单,分赴各县进行接管。
建瓯为一地委(太岳):地委书记陈贵芳(地下)、副书记郭述尧,组织部长萧文玉,宣传部长崔予庭,专员郭述尧(兼)、副专员张翼(地下)、副专员任开宪。
建瓯地区所辖九县:建瓯县委书记孟健、县长雷宏;建阳县委书记赵毅、县长李一农;邵武县委书记南纪舜、县长郭亮如;崇安县委书记李生堂、县长李树荣;浦城县委书记刘健、县长秦尚武;松溪县委书记叶风顺(地下)、县长郭国柱;政和县委书记陈正初(地下)、县长侯林舟;水吉县委书记池云宝(地下)、县长程胜福(地下),光泽县委书记赵植民、县长李旭。
南平为二地委(太行):地委书记贾久民、副书记黄扆禹(地下),组织部长陈玉山,宣传部长刘健夫,专员侯国英、副专员江作宇(地下)。
南平地区所辖九县:南平县委书记秦定九、县长武彦荣;顺昌县委书记李森、县长杜继周;沙县县委书记郑钦礼、县长王德甫;尤溪县委书记吴炳武、县长李生旺;古田县委书记蔡竞、县长卢士辉;屏南县委书记暨文海(地下)、县长黄陆团(地下);将乐县委书记刘玉更、县长鲍志学;泰宁县委书记申步超、县长马象图;建宁县委书记江作宇(地下)、县长董德兴。
8月11日,三野十兵团向福州守敌发起全线攻击。8月17日,福州宣告解放。省委领导同志和省委机关,于20日进入福州,省委机关在道山路的乐群中学开始办公,立即投入紧张的接管工作。这时,还有闽东、闽南四个地专的干部陆续到达福州。9月16日,十兵团发起漳厦战役。随着军事形势的进展,闽东、闽南也先后解放,到闽东、闽南的四个地专及所属各县干部,陆续奔赴闽侯、福安、晋江、龙溪四个地区。各地、县干部到达目的地后,都遵照省委部署,会师介绍情况后,分别宣布了地、县领导干部名单,陆续分赴各县进行接管。
福安为三地委(太岳):地委书记王毅之、组织部长李步云、宣传部长董奥林,专员康润民。
福安地区所辖七县:福安县委书记郭林、县长杨杰;宁德县委书记杨浩林、县长黄垂明(地下);福鼎县委书记贾镛、县长邓超;霞浦县委书记王安珍、县长赵守训;寿宁县委书记郭人建、县长许威;周宁县委书记刘清源、县长刘清源(兼);柘荣县委书记李俭、县长李俭(兼)。
闽侯为四地委(太岳):地委书记郝可铭,组织部长李敏唐,宣传部长郑思远,专员陈亨源(地下)、副专员温附山。
闽侯地区所辖八县:闽侯县委书记程少康、县长张建国;闽清县委书记袁翟、县长司守行;永泰县委书记饶云山(地下)、县长饶云山(兼);长乐县委书记郭真、县长王世清;福清县委书记高一清、县长李毅;平潭县委书记李俞平、县长宋秋成;连江县委书记王连生、县长郑达山;罗源县委书记王培祥、县长李季。
晋江为五地委(太行):地委书记张慧如、副书记常化之,组织部长智世昌,宣传部长王炎,专员郭良、副专员林汝楠(地下)。
晋江地区所辖八县:晋江县委书记张格心(华东)、县长许集美(地下);南安县委书记高华杰、县长邵永仕;永春县委书记刘岗、县长张连(地下);安溪县委书记徐中杰(华东)、县长王新整(地下);惠安县委书记尚书翰、县长朱汉膺(地下);莆田县委书记魏荫南、县长尚炯;仙游县委书记张德祯、县长高霆;同安县委书记曹玉昆、县长吕雨人。
龙溪为六地委(太行):地委书记卢叨(地下)、副书记李伟,组织部长马兴元,宣传部长罗晶,专员丁乃光、副专员陈文平(地下)。
龙溪地区所辖十县:龙溪县委书记陈砚田、县长白佩珩;海澄县委书记蔡良承、县长郭景周;云霄县委书记郑国栋、县长石瑞;漳浦县委书记吴越飞,县长柯永麟(地下)、副县长侯东明;诏安县委书记武克、县长张振福(地下);长泰县委书记董清晨、县长籍文彦;东山县委书记郭丹、县长张书田;南靖县委书记王杰、县长陈清定(地下);平和县委书记陈天才(地下)、副书记秦秀峰,县长陈天才(兼);华安县委书记平浪、县长平浪(兼)。
8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军区同时在福州成立。张鼎丞任省政府主席,叶飞、方毅任副主席。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政委张鼎丞,副政委韦国清。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25日正式创刊,社长杨西光,副社长兼总编辑何若人。接着,团省委、省农委、总工会筹委会相继成立,并有秩序地逐步开展各项工作。
刚解放时,由于国民党军溃逃不久,散兵残匪、潜伏特务和恶霸、土匪活动猖獗,不断袭击我县政府、区公所和城镇的事时有发生。为了稳定人心,安定社会秩序,在省委、省政府、军区的领导下,遵照华东军区8月6日全区剿匪工作会议确定的肃清国民党特务土匪武装的方针、政策和步骤,开展以政治攻势为主,配合军事扑灭,发动群众共同进行剿匪,取得重大胜利。
1949年11月,省委派南下干部张世芳、张世图、张仁和组成接女干部、家属小组,各地、县也按照省委指示,以地区为单位组成接女干部、家属小组,派专人回华北太行、太岳两地,接女干部和家属来福建工作、生活,和爱人团聚。南下干部对省委的关怀,非常感动,决心扎根福建,建设福建。春节过后,接来的女干部和家属共有500多人。不幸的是建瓯地委行政干部李传来同志,在接女干部和家属途中,因煤气中毒身亡。
南下干部在刚解放的环境中,虽然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在本地同志主动积极支持配合下,和当地干部、华东干部、部队转业干部、南下服务团干部,共同开展征粮、征款、支前、剿匪、反霸,一道积极完成减租减息、土改、镇反、“三反”、“五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在复杂环境下,光泽的刘斌,邵武的张清和,建瓯的常全、石正(服务团),南平的李双喜,古田的关麒麟、孟连柱、刘学孔、赵光俊,宁德的吕学政,闽清的席长茂、徐英贤、郭怀忠、崔金萍、朱石山,南安的宋毅、胡绪和、靳三庆,同安的何建智(地下)、石天宝,海澄的马玉俊等同志,在剿匪、反霸中壮烈牺牲,让我们对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永远怀念!有的同志因生活、气候不习惯,工作中积劳成疾,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牢记他们为福建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
南下干部同福建的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同志们从1949年1月党组织批准南下,至今已过去40年了。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前的青年人,如今都成了白发老人。他们在福建生活、工作的时间,都比在北方的时间长得多,同福建人民建立了血肉关系和深厚感情。40年来,他们扎根在八闽大地,成为福建人,在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在各个时期,在各条战线,在各行各业,忠心耿耿,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为福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他们今后将遵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决议精神,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鞠躬尽瘁!
1989年10月于福州
(本文原载《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第10期,选用时略作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