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览
本章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资料文献,共计8篇;第二部分是南下老干部撰写的回忆文章,以及长治市各县(市、区)政协收集整理、撰写的纪实文章,共计15篇。
一、四千健儿用牺牲和奉献矗立起的历史丰碑
本章所辑录的8篇资料文献,反映出长江支队从发动组建到南下福建历程中的极为重要的几项工作。
按照中央部署选调干部。1948年10月29日,中共华北局作出《关于外调一万七千干部及补足干部缺额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争取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败国民党,特别是为了准备战争第四年度之大发展,中央最近给予华北党一项极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即在战争的第三年度内,准备好一万七千干部,于战争第四年度的开始,派到南方新解放区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华北局在《决定》中对外调干部及补足干部缺额工作作出了具体明确的指示。太行区党委为此作出《关于执行华北局1948年10月29日﹤准备外调干部及补足干部缺额的决定﹥的决定》,对做好外调干部及补充缺额等各项工作作出了详细规定。
选调干部的五个条件。《太行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南调干部专题报告》、《太岳区党委关于南下干部调动情况报告》等几份文献资料,详细报告了选调干部的方法步骤、南调干部的数量与质量情况、选调干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太行区党委组织部为了保证南调干部任务的顺利完成,规定了南调干部的五个条件:一是在整风审干中保留有政治问题未作结论者不调;二是在整编中曾受严重的党纪处分问题未作结论者不调;三是调出与留老区工作者必须两者兼顾,均须保留一定的骨干,调出干部必须称职;四是身体太弱者不调;五是妇女干部必须是区级以上之妇女干部,身体强健,不得带小孩。两区党委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革命不离家”的意识和斗志松懈、放下武器的思想,以及个人利益高于党的利益等问题,在严肃党的纪律的原则下,分别不同情况给予了处理。另外,针对南下干部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如普遍缺乏劳力,父母年纪大、女人走后小孩无人照管,约有三分之一缺少粮食等,都分别给予了解决。《太岳区党委关于南下干部调动情况报告》中指出,此次调干任务顺利完成,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全国胜利的形势;二是根据全国胜利的形势及干部思想上具体的顾虑,进行充分的动员;三是各级领导骨干带领;四是干部困难适当解决。
接收城市工作的几个要点。从《冷楚同志在武安的两次讲话》中我们了解到,1949年3月,长江支队在武安集训时,冷楚同志先后有两次讲话,一次是3月7日动员南下,另一次是3月10日讲城市政策。冷楚同志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今天军事上的胜利是第一,我们第二个胜利是要建设,建设搞好了才是最彻底的胜利。他还讲解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接收城市要注意几点:一是必须具备主人翁的思想与观念;二是要保证接收完整,不犯自由主义和游击主义错误;三是刚解放必须实行军管,防止反动分子漏网和敌特的破坏活动;四是严格分清敌我界限,区别打击对象和团结、依靠的对象;五是加强组织纪律性,加强请示汇报制度,还要学习和遵守外事纪律。
四千健儿不辱使命。1949年3月17日,中共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在长治隆重举行欢送南下干部大会,行署主任牛佩琮、区党委组织部长郭钦安同志在欢送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勉励大家要“把老解放区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作风带到新区,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同各方面搞好团结合作,密切联系群众,搞好生产,关心人民生活,为解放新区、建设新区努力工作,为党争光,为老区争光”。长江支队在姑苏待命时,1949年6月16日刘尚之部长为大家讲话,他说:“同志们发扬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要继续发扬下去。”从出发时背负家乡父老的期望,到苏州接受新任务继续南征,太行、太岳四千健儿听从组织,服从命令,表现出了优良的作风和组织纪律性,用牺牲和奉献,矗立起了伟岸的历史丰碑。(www.xing528.com)
二、波澜壮阔、高歌猛进的南征历程
刘尚之、贾久民、温附山、王禹四位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两太四千健儿,随军南下福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队史》,范敬德、张铁民、赵志万三同志撰写的《长江支队太行太岳干部南下福建纪实》,全面叙述了长江支队从动员组建,到武安集训,然后出师南征,狂飙突进,跨长江过南京,在苏州接受新命令,挺进福建,扎根八闽的全过程。侯林舟、赵毅、郭亮如三同志撰写的《从岳北到闽北——第二大队南下纪实》,贾久民、刘健夫、申步超撰写的《第三大队(太行三地委)入闽历程》等,则分别叙述了长江支队二大队、三大队的南征历程。这些文章,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勾勒出了波澜壮阔、高歌猛进的南征历程。
组建队伍,集训武安。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10月29日,中共华北局作出《关于外调一万七千干部及补足干部缺额的决定》。太行、太岳两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立即着手开始了干部选调工作。调干条件是:党性强,政治觉悟高,组织观念强,有斗争经验和一定的领导水平,身体要好。方式是自愿报名,组织批准。太行、太岳两区干部十分踊跃,积极报名,报名结果大大超过了选调人数。1949年1月,确定了南下干部名单,共4100余人。两区南下干部在武安会合后,便开始了组建、学习、培训工作。按中央和华北局的要求,首先确定和组建了南下区党委一级机构,两区各地委专署军分区调来的干部编为6个地委、专署、群团、军分区的架子;县区调来的编为30个县委、县政府、群团架子和105个区委、区政府、群团架子。区党委对外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6个地委专署架子编6个大队,30个县委编为30个中队,105个区编为105个小队。
一声令下,出发南征。1949年4月24日凌晨,这支4000余人的雄壮队伍,在军号声中出发南征。一路上胜利的捷报频频传来,同志们备受鼓舞,徒步疾进,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在黄河北岸的老田庵车站,大家才乘上火车继续南下。车过郑州,转向陇海路,经开封、徐州等地,抵达淮河北岸。此后因铁道线受到破坏,大家时常是一段路乘车、一段路步行。5月12日,大军抵达长江北岸的浦口,当即乘轮渡过江,进驻南京。5月23日从南京出发,次日抵达苏州。从4月24日出发,到5月24日驻扎姑苏待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长江支队的战士们就兵出太行太岳,横跨黄河长江,从华北挺进到江南。
姑苏领命,进军福建。长江支队刚刚抵达苏州不久,5月27日三野就解放了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使长江支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转折。6月初,中共华东局告知长江支队要继续南下,到福建工作。一些同志的思想发生了些许波动。6月12日,华东局组织部长张鼎丞为长江支队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支队领导随即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和《解放全中国》等重要文章,学习张鼎丞同志的讲话精神。经过学习,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纷纷表示要“服从革命需要”、“接受党的考验”、“将革命进行到底”。7月13日,支队从苏州出发,随十兵团冒暑进军福建。
会师建瓯,扎根八闽。进军福建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天上时常有敌机的空袭扫射,路上时常有国民党散兵和当地土匪的骚扰暗袭,有时是骄阳似火、天气闷热,有时是阴雨绵绵、山路泥泞……长江支队的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陆续抵达闽北重镇建瓯。8月11日,福建省委在建瓯大戏院隆重召开了南下干部和坚持地下斗争干部会师大会。长江支队除部分同志留省直机关工作外,大部分同志分赴建阳、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等六个地区的地、县、区,组建了三级党政群团领导班子,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积极开展了征粮征款、支援前线、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改镇反、三反五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数十年来,他们扎根八闽,倾情奉献,与福建人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关系,为福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南下福建的4000余名长江支队干部中,由长治市各县(市、区)选调南下的干部共计1200余名,基本上以县为单位组建了八个中队,分别接管了福建省八个县政权:主要由沁县干部组成的二大队一中队接管了建阳县;主要由沁源县干部组成的二大队三中队接管了邵武县;主要由长子县干部组成的二大队四中队接管了浦城县;主要由屯留县干部组成的二大队五中队接管了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主要由武乡、襄垣县干部组成的三大队一中队接管了南平县(现南平市延平区);主要由潞城、黎城及现郊区部分干部组成的三大队三中队接管了尤溪县;主要由平顺、长治县及现城郊两区部分干部组成的三大队四中队接管了古田县;主要由壶关县干部组成的三大队五中队接管了顺昌县。为了全面反映这八个中队南下福建的艰辛历程,在接管八个县政权后积极开展民主建政、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长治市政协组织各县(市、区)政协,经过多方走访长江支队老战士,认真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编撰了八个中队的文史资料,在长江支队历史研究工作中首次全景式反映了长江支队长治籍战士在福建的斗争和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