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与提香:两幅《以马忤斯的晚餐》的不同
伦勃朗与提香两位画家都曾绘制过名为《以马忤斯的晚餐》的作品。“以马忤斯的晚餐”见于《圣经》中的《路加福音》,讲的是一个简洁动人的故事:复活节的早晨,一些圣女发现耶稣的坟墓已经成为空的了。而到了晚上,耶稣又在圣女玛丽•玛特兰纳面前现身了。两个信徒因为这些事故感到非常懊丧,他们步行着回到哀玛德,这是离耶路撒冷不远的一个小城。在路上,他们谈论着日间所见的一切,突然他们先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陌生人走近了他们。
他们便向这个陌生人叙述城中所发生的一般人都在谈论的事情,审判、上十字架、尸体的失踪等等。他们也告诉他以前他们一直相信耶稣是犹太人的解放者,所以对眼前所发生的事很失望。这个陌生的人听了他们的话,责备他们缺少信心,并引用了《圣经》上的好几段箴言,鼓励他们,坚定他们的信心。
到了以马忤斯这个地方,两个信徒停了下来,那个陌生的同伴仍要继续前进,他们劝他和他们一起留下来,他答应了。他们三人一同用膳时,那个陌生人拿起面包,祝福之后,分给了他们,于是他们认出了这个陌生人便是耶稣,而耶稣却在他们惊惶之际消失了。两个信徒互相说:“当他对我们申述《圣经》之时,难道我们的心中不是充满着热烈的火焰吗?”
伦勃朗这幅画所描述的是耶稣和两个信徒在一所乡间宿店的房间中用餐时的情形。耶稣坐在中间,两个信徒分别坐在两侧,室内只有一张桌子,支架桌子的十字形叉架以及三张椅子,桌子上只有几只食钵、一只杯子和一把刀,墙壁是破旧的,也没有装饰物。
在对这幅画的分析中,傅雷先生把它与意大利画家提香的同名作品做了比较,指出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分析了两幅作品各自的特色。(www.xing528.com)
在这两件作品中,有三点相同之处:一是人物位置的安排是相同的,都是耶稣在中间,信徒们坐在两旁;其二是两位画家所选择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耶稣拿起面包分给信徒而被他们认出的戏剧性时刻;其三是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即以人物姿势与面部的表情,来表达这一事实在他们的心魂中所引起的感觉。
但对这同一题材的处理,两个画家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手法,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与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是绝不相同的。
提香竭力表现出这一情形的庄严、伟大与和谐,所以一切细节也都竭力使画面雄伟壮大,“建筑物之壮丽堂皇,色彩之鲜明夺目,巧妙无比的手法,严肃的韵律,人物的容貌与肉体的丰美,衣帛褶皱的巧妙安置,处处表现热情的多变与丰富”。
而伦勃朗则与之全然不同,他所追求的不是美,不是伟大与和谐,而是对现实境况的描写与对现实境况的超越以达到另一个世界。在对现实境况的描绘中,伦勃朗充分运用了写实的手法:两个信徒臃肿的体格据说都是伦勃朗从邻居的工人那里描绘得来的,而他们惊讶的姿态也是准确的,但没有丝毫典雅的气概,这些细腻的写实手法使画面中表现的情景确实如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般。
但这幅画对现实境况的超越是其更具有特色的地方,表示着它达到了一种精神的境界,“而这世界正是意大利艺人所从未窥测到的”——就在耶稣拿面包分给两个信徒的时候,他们看到在他面貌周围突然放射出一道光明,照耀全室。傅雷先生精辟地指出,“在此之前,事实发生在世上,从此起,事实便发生在世外了。”伦勃朗正是运用他所擅长的明暗对比达到了如此一种艺术效果。如果说提香的作品更多地是从外形与艺术技巧方面打动了观者的心,那么伦勃朗的作品给我们的第一个也是最深的印象便是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以及悲怆与凄凉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