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箫笛史:半个世纪内构造与功能演变

中国箫笛史:半个世纪内构造与功能演变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箫笛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其他地区生产箫、笛的厂家有近百家。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可以说是箫、笛制造的一个鼎盛时期。如今余杭铜岭桥生产箫、笛的厂家有86户,从事箫、笛生产的有400余人,该地区已成为箫、笛生产的集散地。20世纪末,箫、笛家族屡有新品问世。仙鹤笛,是由仙鹤腿骨制成的。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寻找一对黑天鹅,涉水过复堆河时不幸溺水牺牲,年仅23岁。

中国箫笛史:半个世纪内构造与功能演变

河南省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了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就有这类古老的乐器。几千年来,中国箫笛与中华民族文明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融入中国的文、史、哲、律、声、美学等诸学科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箫笛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南北方都生产箫笛。南方生产箫和笛子的地区主要是苏州和上海一带(另外在贵州玉屏、广州等地也有)。当时生产的品种基本上是平均孔(即笛子和箫都是六个音孔间距相等或相近),在苏州称之“苏笛”,上海称之为“班笛”。南方生产梆笛甚少,而当时的六孔箫被称为九节凤凰箫。北方产箫、笛的地区主要是北京和天津一带,主要生产梆笛,那时生产的笛子也基本上是间距六个平均。在外型上,苏州和上海基本上都是以白竹为主,但大多数的笛子在表面上缠线(有的就是一支白竹不缠线),在线上再搭上红漆,也有搭上黑漆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二十四扎笛和二十八扎笛。所讲二十四扎笛就是笛身有24条扎线,表示二十四节气。所谓二十八扎笛,就是除了24条扎线外,还有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四条扎线。二十四扎笛如图86所示。

图86 二十四扎笛图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上海地区制作的箫和笛的音律有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平均六个音孔转向十二平均律开孔(按钢琴的音律开孔)。最先利用这项技术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负责人郑觐文。郑觐文调音是按照同十二平均律相近的三分损益律。其后,郑觐文之子郑玉荪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利用和推广十二平均律的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主要是使用一根带有锥度的圆棒,这根圆棒上标有各种调子所需要的直径,当圆棒插在竹笛小的一端时,就在此端的某个调门的范围内采用升、降的方法来确定笛子的音高。生产时,从吹孔到尾径都留有一定余地,即确定某个调的音高要放一些,比如选定标准音为440Hz的a1,而这支笛子筒音(又称基本音)就要比标准音低一些,以便在笛子校筒音时锯去一截,使笛子筒音达到440Hz的a1高度。随后根据笛子吹孔到底孔的长度,让音孔上升或下降,从而使笛子的音准达到要求。我们将这种笛子称为定音笛,它不具有出音孔和调音孔。

图87 空音笛图

当时,除去定音笛之外,还有人将原来的传统开孔方法改变成类似定音笛的开孔方法,这就制成了定音笛或定音箫。这种制作方法保留了原有的出音孔和调音孔,一直延续至今。在外型上,有的刻上龙凤,有的刻上风景花鸟等来美化笛子和箫,又在箫和笛子的三孔旁(第三手指旁)刻上调号(又叫调)。

考虑到箫、笛音准问题,当时的生产商为了调节箫、笛音的高低,苏州和上海箫、笛生产商纷纷制造出两节笛。有的采用里面用软木、外面用铜套的方法,有的采用里外都用铜套的方法,还有个别的厂商就直接在箫笛上面车上榫头来进行伸缩,这些方法都能起到调节音高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上海的制笛师罗松泉先生,对笛子的音律颇有研究,还善于动手制作箫、笛。他原是大同乐会的骨干和乐器制作师。他进入上海民族乐器厂工作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生产的箫、笛在其带领下,基本上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中国箫、笛生产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中国箫、笛销售量最大的时期,仅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年产箫、笛就达300多万支。我国的其他地区生产箫、笛的厂家有近百家。那时中国箫、笛机械生产已有一定规模,如绞眼机、刨皮机、锯竹机、磨光机等等,从而使制作箫、笛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这段时间里,上海制作人员研究出母子笛(即高、低八度的笛子),笛子宗师赵松庭研制了排笛、弯管笛等。当时还有人研制出了装键笛子和装键箫,十孔、十一孔笛子,塑料笛,口笛等。那时对箫笛改革的人才很多,如陆春龄、王铁锤、蔡敬民、王其书、谭谓裕、俞逊发、杨立中等,专家对制作技术的研究,对中国箫笛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可以说是箫、笛制造的一个鼎盛时期。

浙江省余杭铜岭桥盛产优质笛竹,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于1988年在此地建立了联营厂,在技术培训、设备配置、销售渠道、资金筹集等方面予以扶持。如今余杭铜岭桥生产箫、笛的厂家有86户,从事箫、笛生产的有400余人,该地区已成为箫、笛生产的集散地。

20世纪末,箫、笛家族屡有新品问世。

1996年,中国巨笛问世。它的最低频率为97.999Hz,合大字组的G,长度为3.14米,最大内径为4.9厘米,由三人合作演奏。此巨笛获文化部科技三等奖和基尼斯证书。

2002年中国“巨箫”问世,此箫长2.7米,获“基尼斯证书”。

双人笛,是由两个人合作演奏的笛子。近几年来,研制的全浮雕笛、半浮雕笛、微雕笛,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富有民族特色。

仙鹤笛,是由仙鹤腿骨制成的。历史上虽然对骨制笛有过记载,如鹰骨、牛骨、鸡骨等,但对仙鹤骨制笛并没有记载。这一对仙鹤笛是由为养鹤而献身的小姑娘——徐秀娟所养的鹤的腿骨制成的。徐秀娟出生在丹顶鹤故乡——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她是我国第一位养鹤的姑娘,也是一位为保护珍禽而献身的女孩。1986年5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她,应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南下工作。邓小平李鹏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看过她的训鹤表演。她在养鹤方面的科研成果,令中外专家为之惊异。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寻找一对黑天鹅,涉水过复堆河时不幸溺水牺牲,年仅23岁。她生前与爷爷饲养的8只丹顶鹤,其中一只老死之后留下一对鹤腿骨。辽宁鸟语口技表演艺术家阎福兴先生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得知徐秀娟感人的故事后,想把鹤骨制成乐器作为爱鸟宣传的教材,因而得到馈赠。阎福兴将鹤腿骨交给了他的老师常敦明。常敦明带着一份环保意念,也带着对护鹤姑娘徐秀娟的怀念,精心制作成了有史以来第一对仙鹤骨笛。……制成笛子后,一支由阎复兴作为宣传环保之用,另一支由常敦明存放在扬中市长鸣乐器厂陈列馆内。

如今箫和笛的大家族中还有许多新的成员,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红木盘龙巨笛、一孔口笛、五孔口笛、紫檀笛、红木笛、柏树笛、炭木笛、楠木笛、湘妃竹笛、石头笛、雁飞箎、十孔笛、十一孔笛、装键笛、塑料笛、牛骨排箫、牛角排箫、装键箫等,这些成员都为箫、笛大家族增添了新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