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是一种经历了漫长历史年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传统民族乐器。相比较而言,古代和现代的箫有很大差别。
古代的箫是由16根或24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的,每根竹管的上端都开有吹孔,而且每根竹管只能发一个音。这种箫近似于今天的排箫。现代所通称的箫,只是在一根竹管上开多孔制成,一管多音。这种箫古称“篴”(即笛),源于汉代西羌(古代羌族居住在甘肃中南部及四川西北部之间,故亦称西羌),也叫“羌笛”。唐宋以后,人们渐称竖吹之羌笛为箫,而将古代“横吹”的乐器称为“笛”。又因箫是一管多孔,故亦称“洞箫”。相传最初的箫只有三孔,汉代京房(公元前77年~前37年)加至四孔,连同筒音能奏全五声。到了三国魏时(公元220年~265年)方产生六孔箫,相传至今。
箫的种类很多,如“尺八”箫、玉屏箫(以产于贵州省玉屏县而得名)、洞箫(又称民乐箫)、闽箫、琴箫等。以下对使用最为普遍的洞箫作简要介绍。
洞箫一般是由紫竹(也可用黄枯竹、小青竹、玉屏竹)加工而成,其主要构造分为箫身、吹孔、指孔和筒音孔等四部分。
箫身是由多节竹材构成的发音体,长短要视其在演奏时的要求而定,一般6—9节不等。这些竹节内部要用有锐利锋刃的元钢打通、铲平,然后再磨光。(www.xing528.com)
箫的吹孔在箫身的顶端。箫的吹孔除了具有同竹笛吹孔相同的发音原理外,还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吹孔位于气流最容易进入的地方,由于箫身不一定很圆,故而一般选在扁宽处为佳;其次,吹箫时产生的气流角度与竹笛不一样。吹箫时,嘴唇与箫之间约成45°角,气流沿箫吹孔的边缘进入箫内。又因箫吹孔的角度约为40°,所以气流与箫身约成90°角。这样,由于气流的直角撞击力而产生乐音。
箫的指孔基本上与竹笛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箫有一个指孔在箫身的背面(即从吹孔向下的第一个孔),演奏时用大拇指按放此孔。另外,现在许多人用八孔箫,这样开孔的箫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方便了手指按孔;另一方面兼顾了转调时的音准。
箫的筒音孔有四孔、三孔和两孔等三类。一般来说,洞箫自指孔以下留得较长,采用四个向下的出音孔,这样可使洞箫发出的低音淳厚,高音明亮。琴箫的箫身内径较细,采用三个筒音孔可使其发音细腻、优美动听。箫采用两个向下的筒音孔,一般是由于箫身较短的缘故。
除上述基本构造外,人们一般还在吹孔的下方刻上些诗句,或表现意境,或陶冶性情,使箫显得更加高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