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造像在佛教造像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弥勒佛像,一种是弥勒菩萨像。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非常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名的音译简称,意为慈悲。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始。他本名叫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他与释迦佛是同时代人。后来他随释迦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佛曾预言,弥勒在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记载,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现在所住的“有情世界”)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弥勒的降生、出家、成道、说法诸事,与释迦牟尼佛的基本相同。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明 铜鎏金弥勒菩萨坐像
在中国,弥勒信仰很早就已流行。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甘肃炳灵寺石窟)。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也即上生像和下生像。它们是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这是根据《弥勒上生经》所造。这时的弥勒像是身穿菩萨装,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惟形,表示了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如龙门石窟古阳洞中北魏时期所造的弥勒菩萨,就是一尊交脚弥勒菩萨像。此像面部已严重受损,但身姿体态还是很清楚,特别是交叉下垂的双脚,外形还是十分清晰。
明 铜鎏金大肚弥勒佛(www.xing528.com)
此尊弥勒像方头大耳,大腹便便,呈开怀大笑状,挺胸腆肚,肩披僧衣,衣纹线条规矩,衣边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右手提布袋,左手拈佛珠,倚坐于地。整体做工精细,通体鎏金,品相完美。在同类作品中属上乘之作。
如来形的弥勒佛像表现了弥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是依据《弥勒下生经》所造,这时的弥勒佛像与释迦佛像的造型没有多大区别。我们只能从铭文或题词上加以区别。四川乐山凌云山的大佛像,就是一尊弥勒佛像。此像由海通和尚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始建,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凿成,通高71米。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据佛教经典讲,弥勒菩萨将继释迦佛后成佛,广说佛法,教化众生。据说当弥勒降生人世时,世界将充满光明幸福。佛教有关弥勒菩萨的传说,容易使民众将自己的理想与对未来美好愿望的追求联系在一起,所以古代有些农民起义就常常打着弥勒降生的旗号来组织和号召群众。在中国,大约北魏时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清 御制鎏金银弥勒菩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