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小百科:揭秘佛教早期无佛像之谜

佛教小百科:揭秘佛教早期无佛像之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佛教也就是教团佛教时期,佛教造像并没有出现,佛陀作为人天之师起到了难以代替的模范作用,引导和激励着教徒们精进修行,佛像自然不可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事实上,在释迦牟尼在世,以及他去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佛教中并无制作佛像之举。实际上“八相成道”是指佛陀在世,一生中八个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往往成为许多佛教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主题。

佛教小百科:揭秘佛教早期无佛像之谜

早期佛教也就是教团佛教时期,佛教造像并没有出现,佛陀作为人天之师起到了难以代替的模范作用,引导和激励着教徒们精进修行,佛像自然不可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

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鹿野苑说法)亦称“仙人论处”、“仙人住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盘腿详坐,经过49天的禅观净思,终于证悟得道成佛,在菩提树下为陈如等五弟子说法。此尊造像正是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菩提树下给陈如等五弟子首次说法的生动场景。

虽然佛教史上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上升至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演说佛法,这时地上的优填王和波斯匿王因为思念佛陀而分别以牛头旃檀木和磨金制作了佛像,以供瞻仰和礼拜之用,然而这仅仅是宗教传说而已。事实上,在释迦牟尼在世,以及他去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约五百余年)内,佛教中并无制作佛像之举。从现在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中也从来没有发现有那个时期制作的佛像。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徒们普遍认为,佛陀是他们的老师。他的人格高尚,足以称人天之师;他的智慧,他的道德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完善无缺、至高无上的,因此不能以普通的人的形相来表现佛陀的形体和相貌;要不就是对佛的不敬。

在“佛相不可显现”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在早期佛教,即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每当需要表现佛陀的场合,一般都用佛的足印、象征佛法的法轮、象征品格的莲花,或是象征佛之智慧的菩提树作为佛陀存在的标记,有时则直接以空白的两面来表示佛陀存在的空间。(www.xing528.com)

佛教中有“八相成道”之说。所谓“八相”是说佛陀降生于世间之后,在他整个一生过程中,有八个比较特殊的、有代表性的时期。代表这八个时期的形相,就成为“八相”。大乘说的“八相”是:降兜率(佛陀从兜率天宫下降,诞生于人世。佛教认为,一切将要降生人世成佛的菩萨,都要先在兜率天宫中说法等待)、入胎(佛陀乘六牙白象入于摩耶夫人母腹中)、住胎(安住于母腹中等待降诞)、出胎(降生于蓝毗尼园)、出家(因追求解脱人生之苦而离家,走上修行之路)、成道(经过多年修行最后于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下证悟佛道)、转法轮(第一次在鹿野苑为原来的侍从陈如等五人演说佛法,并度他们出家为僧)、入灭(最后于娑罗双树下去世)。

白象托梦

释迦牟尼八相成道之一,佛祖乘白象投胎迦毗罗国王净饭王王侯摩耶夫人。夫人托梦怀孕

实际上“八相成道”是指佛陀在世,一生中八个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往往成为许多佛教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但在早期佛教艺术中,即使以“八相成道”为主题的作品,往往也是以六牙白象表示佛的入胎,因为传说佛陀是骑着六牙白象入胎的;以莲花代表佛陀的降生,因为相传佛陀刚刚降生人世时,曾往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而其所走之处步步生莲,所以以莲代表佛的降诞;以菩提树代表佛的成道,因为相传佛陀是在菩提树下证悟佛道的,所以菩提树就成了佛教智慧的象征;以法轮代表佛的说法,因为在古代印度传说中轮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兵器,故佛教以法轮为佛法之象征,以代表佛法的威力无比,所向披靡;以佛塔代表释迦的涅,因为佛教相传佛陀去世后,舍利分置八份,有八国国王分别带回去起塔供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