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蒲剧梅花奖得主王艺华
1993年隆冬,王艺华到北京举行个人专场演出,这既是一场显示个人艺术造诣的演出,也是争夺梅花奖的演出。首都戏剧界领导、专家、评论家和广大观众,顶风冒雪前往观看,几乎挤满了剧场。正在外地拍电视剧的戏剧名家郭汉城也专程赶回观看首场演出。王艺华连演了《黄鹤楼》、《周仁回府》和《寇老西升堂》三回折子戏,以扮相英俊、感情真挚、声情并茂倾倒首都观众。戏剧家曲六艺称赞王艺华有一副铁嗓子;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赵振玉说王艺华演罢大都督周瑜又演落魄书生周仁,是文武全才;戏曲理论家吴乾浩、龚和德、黄在敏在座谈会上争相发言,称赞艺华真假嗓子过渡得非常好,嗓音又清亮又好听。他的特技功“翎子”会说话,“翅子”会思考,“梢子”会抒情,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得很好,不是卖弄技巧,而是恰到好处。戏曲评论家刘乃崇、蒋健兰夫妇亲笔篆书了“文武兼备,堪称大家;声情并茂,蒲艺之华”赠给艺华。果然如专家预言,王艺华于1994年5月,在第十一届中国戏曲梅花奖中赫然名列前5名。
王艺华,1957年生于万荣县裴庄乡集贤村。他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特别是他的唢呐功,吹起来犹如“天籁传妙音,百鸟鸣山林”。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艺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小就爱上戏曲艺术。特别是他父母赐给他一副好身架、好嗓子、好牌面。他11岁时,就成了学校宣传队骨干。在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月里,他把《红灯记》中李玉和“刑场斗争”一段戏唱得慷慨激昂,有板有眼,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开群众大会,大家都欢迎他唱一段,他毫不推辞,乡亲们都认为他是块唱戏的好材料。
随后,他顺利地考上了稷山县蒲剧团。同班同学比他早到一年,他是个插班生,因此,师傅们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压腿甩腰,疼得他眼泪直流;拿大顶,嫌他坚持不到钟点,就在墙上钉了个木橛子,把他的双腿往上一绑,一拿就是半个多钟头,汗水、泪水直往下流。不几天,练得他腰疼腿酸,头晕心跳,浑身骨头像散了架。这时候,他感到学戏并不像他原来想的那么轻松愉快,他真有点懊悔,想打退堂鼓。
后来,他父亲到剧团看他,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严肃地对他说:“人生在世上,要干一番事业,非下一番苦不行。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王秀兰、阎逢春哪个名角儿不是苦练出来的。不吃苦中苦,别想当好演员!”父亲的一番话说得他心明眼亮,打消了当逃兵的念头。他横下决心,立誓要练出个名堂,为父母争光;他暗暗为自己订下练功计划:别人练一个钟头,他就练一个半钟头;别人踢腿一百下,他就踢一百五十下;别人拿顶半个钟头,他就要超一个钟头。剧团走到哪里,他就练到哪里。剧团在农村演出,每到一地,他就钻进麦秸堆,翻呀,跳呀,累了喘口气;摔疼了揉一揉,有时指头出了血,就贴块胶布继续坚持。这样,3个月就练出了小翻,半年后就能翻高跷,技艺竟超过有一年功龄的师兄弟。他在样板戏中扮演的小战士,开打中竟能连翻三四十个小翻,连老团长李子丹都惊奇地说:“剧团成立18年,我还没见过这么快的练功速度!”
王艺华排演的头回戏是《杜鹃山》,他在戏里演杜小山。这个角色虽然不算主角,但文武带打,翻滚跌爬,戏却不轻,导演对演员要求很严。艺华这时才15岁,适应不了,急得直想哭。这时,师傅语重心长地鼓励他说:“万事开头难,头一个戏演好了,基础就打下了;头一个如果演砸了,3年也难挽回影响。导演要求严是为了你好,你可千万别灰心丧气。”于是,艺华又擦干眼泪,暗下决心,终于练出了名堂。《杜鹃山》在县城公演后,一举走红,王艺华从此成为稷山县城名噪一时的小明星。
3年后,王艺华到运城地区蒲剧团应考,清脆婉转的唱腔,乐得监考老师阎逢春高兴地说:你考上啦!(www.xing528.com)
王艺华进入地区蒲剧团,虽然圆了他的美梦,但“地蒲”是戏曲人才荟萃的地方,就是学生,也是提得起、放得下的硬把式。形势逼人,他意识到必须抓紧练功。冬天下大雪,他用手刨开雪层,顽强地挂地拿顶;夏天天气炎热,他照翻照练,擦汗的毛巾被他拧出了水。他硬是凭着小时练出的基本功,为此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王艺华在“地蒲”演的头一个戏是小戏《渡江》,他扮演的角色是个没名没姓的坏人,但他把戏中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为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出戏是古装戏《逼上梁山》,他扮演高衙内,把那个花花公子演得有滋有味,以致一些领导都认为他是从外地请来的把式。
他脱颖而出,在《薛刚反唐》中饰三月姣,在《冯彦上山》中饰冯前郎,在《会襄阳》中扮演李鸿恩。这是个重要角色,领导对他放心不下,又安排了一个老艺人为B角,以应付万一。但老艺人看艺华排了两场戏后,高兴地对团领导说:我不来了,艺华满可以胜任。那位老艺人颇具慧眼,艺华不仅演得出色,而且在地区调演中,一举夺魁,捧回了青年演员一等奖。领导看他是块好料,为他压担子,让他在《三请樊梨花》中扮演薛丁三,在《貂蝉》中扮演吕布,在《金玉奴》中扮演莫稽。
80年代,蒲剧著名小生曹锁元为王艺华导排了《黄鹤楼》,它是蒲剧小生泰斗筱月来的拿手好戏,是衡量生角演员唱、做、念、打技艺的重头戏。他们精心设计的抖翎、竖翎、旋翎的技艺,把周瑜烦躁、焦急、激怒、英雄气短的感情和心态,表演得淋漓尽致,观众看后都说既有筱月来的韵味,还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特别是王艺华根据自己嗓音醇厚、洪亮的特点,扩大了高音后,增强了阴柔性,使唱腔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清脆婉转的韵味。他在山西省蒲剧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大赛中,唱腔名列男声第一。此后,他无论是在北京、西安、四川以及秦晋豫金三角广大城市和农村演出,都是观众掌声如潮,连续多次谢幕仍不走。专家更是交口称赞他“演戏重感情、重体验,把情感用程式流露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为了拓宽戏路,他又排演了阎逢春的看家戏《周仁献嫂》,恢复了周仁小生的本来行当,在继承阎先生传统技艺的同时,借鉴了秦腔、川剧小生一些表演技巧,表现了周仁对官场黑暗和腐败的鄙视。他用蒲剧的翅子功,单甩、双甩以及他摸索创造的双翅逆向旋甩,把周仁进退维谷、焦急思虑的心情予以外化,形象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
王艺华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运城市蒲剧团团长,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道德高尚。在他的眼中,观众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不论在城市或农村,他演出时都一样卖力,从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他始终把戏曲事业奉为神圣的事业。有些专业户仗着钱多气粗,高价请他唱“堂会”,他不屑一顾;有人出高价拉他走穴,他一笑置之。他说,得了梅花奖,不是荣誉高了,而是观众对我的要求高了。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以更好的演出,报答父老乡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