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南海学者官员解思忠--万荣名人

中南海学者官员解思忠--万荣名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十四章中南海的学者官员解思忠解思忠是万荣县解店镇北牛池村人,民国35年生于运城,后移居西安,1950年返回原籍。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鉴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反映民风问题的民谣不断涌现,解思忠便从民风入手,完成了专著《盛世危言——民风求疵录》。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也致函解思忠,表示对书中的观点“赞成膜拜”。

中南海学者官员解思忠--万荣名人

第九十四章 中南海的学者官员解思忠

解思忠是万荣县解店镇北牛池村人,民国35年(1946)生于运城,后移居西安,1950年返回原籍。北牛池村历来重视教育,被称为文化村;该村的清末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解荣辂曾任山西提学使(教育厅长),1905年率先在本村创办初等小学,为当时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榜样。

解思忠1964年从万荣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工作10年,曾任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工程技术监督,高级工程师;1980年调建设部工作;1990年进入中南海,先后担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教科文卫组组长、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1998年开始先后任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等副部长级职务。业余曾从事文学创作、国民素质国学研究,以及书法创作,兼任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解思忠在上初中时就喜爱文学,课余时间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和县城新华书店看书,立志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一名作家。但由于当时极左路线的影响,高中毕业前他违心地改考理工。参加工作后,在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他的“作家梦”又再次萌生;于是便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开始伏案写作。从1987年到1990年,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血染东南》、《古都埋情》,长篇传记文学《亡灵忆旧录——刘大白传》,长篇报告文学《唤醒沉睡的土地——当代中国土地市场纪实》;同时还有中短篇作品问世,其中散文《二读〈多余的话〉》获瞿秋白杂文散文征文一等奖,纪实文学《多舛的人生无限的爱》获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写给妈妈的话”征文作家组二等奖。1990年,他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实现了少年时的“作家梦”。

解思忠1990年调入国务院不久,在一次全国扫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20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有400万名中小学生失学,其中约30%~40%是因为交不起每年只有几十元的书杂费;为了救助这些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一名作家,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拿起笔来,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希望之光》。此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在境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最早引发了全社会向“希望工程”捐款的热潮。他将这篇作品的稿酬全部通过“希望工程”捐给了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他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进行表彰并颁发了证书。他在《希望之光》一文中写道:“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正由争夺军事优势逐步转向争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科技力量的优势。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了历时20年,并延续至今的国民素质研究。

鉴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反映民风问题的民谣不断涌现,解思忠便从民风入手,完成了专著《盛世危言——民风求疵录》。此书在广泛搜集并遴选当代民谣的基础上,将民风中卑俗委靡者概括为“贪、假、黑、奢、冷、躁、混、愚、溺、荒”10个字,每字独立成篇,通过披露典型事例和社会调查结果,并辅之以议论,旨在振聋发聩,醒世警顽。此书于1994年出版后,迅速在境内外广为流传,得到欢迎与肯定,《光明日报》还就此发表了对他的专访文章《民风:民族兴衰的标志》。

鉴于形成上述种种卑俗委靡民风的直接原因,乃是国民素质不高所致,解思忠很快便将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深入到国民素质层面,于是就有了199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国民素质忧思录》一书。此书从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健康、职业、审美等8个方面对国民素质进行了考察,归纳出24种缺陷。该书一出版,立即在国内外华人中引起轰动,被评为1996~1997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繁体字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境内外数十家媒体都作了报道与评论,一致认为该书既是一部鞭辟入里、具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人文学术著作,也是一部文采斐然、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报告文学作品。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几次会议和不同场合推荐此书,并分发给政治局委员阅读;《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了《着力提高国民素质》的社论。至今人们在谈论到国民素质问题时,往往都会提及这本书。

《国民素质忧思录》一书取得成功后,解思忠并不认为已经大功告成,而是继续追问:导致国民素质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于是,又有了199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观念枷锁》一书。该书把国民头脑中陈旧、错误的观念归纳为36种,围绕每种观念,剖析事例,追本溯源,论述危害。如同上本书一样,该书出版后也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并在香港出版繁体字本。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也致函解思忠,表示对书中的观点“赞成膜拜”。

《国民素质忧思录》和《观念枷锁》相继问世后,不少读者和出版界人士都希望解思忠能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他自己也感到言犹未尽,应该有破有立,于是就有了2000年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国民素质读本》一书。此书根据现代化对人的要求,将现代人的必备素质按照上述8个方面,分解为50个子项,每项独立成篇;出版之后,再获好评。这本书既是一本面向国民讲解现代人必备素质的人生启蒙书,同时也创建了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关于素质内涵与分类的理论;许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其作为对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读物,以及设计素质模型、实施素质工程的理论依据。(www.xing528.com)

至此,解思忠历时3年、累计60万字的“国民素质三部曲”已告完成——《国民素质忧思录》指出了国民素质的缺陷,《观念枷锁》从观念层面追溯了缺陷的根源,《国民素质读本》则根据现代化对人的要求讲解了现代人的必备素质。此后,他又相继出版了《素质与命运》、《国民素质演讲录》等共计10部专著,还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提出“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改善民生首先应提高‘民质’”和“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体制改革应有利于素质提高并取得素质支持”等观点;199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以提案形式首倡“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本国策”,得到中央有关部门肯定。由于在国民素质研究方面贡献突出,2008年解思忠被授予“中国改革30年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其事迹亦相应收入《中国改革30年人物录》。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解思忠曾寄厚望于社会,但后来发现,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来说,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只要大家都能自觉地、科学地“独善其身”,国民的整体素质必然会大大提高。鉴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既可激发国民提高自身素质之自觉性,又可启迪国民提高自身素质之科学性,他常将中国传统人生格言用小篆书赠友人,被称之为“人生篆书”。解思忠在其书法作品上均署名“大隐”,并非取意于古人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是取意于钱钟书的“敢云大隐藏人海,且耐清寂读我书”——茫茫人海中只有耐得清寂的读书人才堪称“大隐”。

为了系统学习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使自己的人生篆书内容更加全面,从2003年起,解思忠用3年时间研读了儒佛道主要经典著作,以及其他一些传统人生哲学著作,辑录、编撰了100句人生格言,每句少则两字,多不过20余字,按哲理、修身、待人、治学、处事、管理分类,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并用小篆将格言写成对联、条幅和横披等形式,附以6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取名为《人生篆书——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精髓》,于2006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既是一部阐述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智慧书,也是一部展示作者小篆书法艺术的作品集。启功对《人生篆书》以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为内涵给予“得其髓”之评价,并以“书外求书”语相勉。季羡林住院养病期间听读了书稿,给予“正合吾意”之首肯,并以95岁高龄为该书题写书名,称《人生篆书》为“学者书法之典范”。

近年来,解思忠遵循启功对他“字外求字”的教诲,潜心治学,有思而作,把自己对人生的认知与体悟不断倾注于作品之中,同时也潜心书道,取法古人而不一味泥古,行笔用墨引入行、草的轻重变化与枯笔露白,使得原本单调拘谨的篆书线条变得灵动流畅。他的人生篆书作品曾获奖、出版、刻碑、展出、收藏和拍卖,与其在国民素质以及国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得益彰,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4月,中国学者书画院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办了“大隐‘人生篆书’作品展——中国学者书画系列展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解思忠是一个思想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文化部原部长王蒙曾在一篇书评中这样写道。解思忠业余时间成果非凡,本职工作也完成得很出色。在国务院的8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教科文卫的政务管理与政策研究,正好与自己研究的国民素质相辅相成——工作为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研究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他独立完成的《用税收调控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并获“中国改革建议大奖”;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由他担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课题组负责人,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有关政策,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解思忠年逾六旬,目前仍在职工作;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与业余时间里,传奇般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2004年出版的《前沿的中国人——中国高层新智囊》一书将他收入20名“影响中国轨迹的精英人士”中,并以《解思忠: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为题,介绍了他集官员、学者、作家、高工等于一身的独特经历,以及在国民素质研究领域的成就与影响。该书编者介绍说:“这些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建言与献策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他们是国情的敏锐触角,并以其观点的前瞻性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许多人成为公众人物。”该书在介绍解思忠时写道:“在当今,一本人文著作要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不难,如果又能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好评就绝无仅有了,如果还能博得境外媒体的一致好评,恐怕就只有《国民素质忧思录》一书了。在当今,一位高级工程师出身的副部长并不罕见,如果又是一名作家就绝无仅有了,如果还是一名人文学者,恐怕就只有解思忠一人了。”

解思忠近年来几次回到家乡,参加活动,给干部讲课,为家乡建设尽义务;每次回来,除了看望亲邻外,还要到七庄村看望他的小学老师杜岗。1999年初,当他得知党和国家将农家书屋列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之后,主动将老家的房屋与院落提供给村里,率先办起了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并捐赠自己的著作,题写了“立人书屋”四个字——他希望自己幼年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能够成为“立人”,即培养人、造就人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