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山西省十大文化领军人才艾斐
艾斐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和社科专家。万荣县高村乡高村村人,先后在晋南蒲剧院、古县县委、山西日报、临汾市委、共青团山西省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工作。历任通讯组长、研究所长、处长、主编、社长、党组书记及副院长等职。现任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省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太原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国际传记中心副事长、国家重点课题组核心成员以及山西省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山西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省内外、国内外30余种社会及学术职务。同时兼任多种书·报·刊主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评定为研究员,是我省最早的研究员和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研究员。现为研究员、教授、省社科院首席科学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优秀专家、山西省文化领导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甲)、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世界华人艺术领袖、2010年度中国“国学名流”。多次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兼任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客座教授和高级研究员。荣膺省(部)级以上表彰30余项(次),获省内外、国内外成果奖160余项(次),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成果总量逾1000万言。论著被译介至日、韩、欧、美等地,成果多次进入国家决策。
1976年后,当历史的“冰河期”刚刚解冻,艾斐就爆发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和旺盛的理论激情,夜以继日,奋笔疾书,连续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文艺》、《思想战线》等报刊发表文章,致力于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对单纯暴露“阴暗面”和沉溺于西方异化心理的所谓“现代意识”,提出批评,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强调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仍应坚持“二为”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在写出生活真实的同时还应写出崇高理想。他的这些观点,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有人说,高产作家屡见不鲜,但高产理论家却相当罕见。然而,艾斐却创造了奇迹。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0年的十余年中,就在国内外200多种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460多篇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文章,其中有190余篇被国家权威刊物《新华文摘》、《光明日报》、《评论选刊》等多种报刊以及一些国外媒体,予以转载、选辑或评析。同时,他还出版了《文学创作的思想与艺术》、《小说审美意识》、《文学思维的当代方式》等文学理论专著。此外,还写了一批小说、诗歌、散文。特别是长篇历史小说《阎锡山》在报上连载后,受到热烈欢迎,结集出版后,头版就发行十多万册。这些专著和作品,先后获得“赵树理文学奖”一等奖、“山西省文学艺术创作奖”银牌奖、“华北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大奖100余次。海内外评价他是位“卓有见识的评论家”,“他将在中国文坛上留下深刻的足迹”。同时,“也显示了一个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1982年以后,艾斐着重致力于创作论、流派论、思潮论、艺术美学以及文化学、马克思主义艺术论的研究和探索。他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著,为构建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就是这方面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立论独特、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意蕴深厚、行文生动流畅且富有思辨性与色彩感”。洋洋50万言,是作者对我国当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之后,“从中升华出有创造和特色,有科学性和学术性,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文学流派理论,全面性地进行新的开拓和建树,这是具有空谷足音的价值和意义的”。作家马烽为该书写了序言,以上引文便是摘引马烽对该书的评价。孙犁、杜鹏程、丛维熙、张炯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都为该书的出版撰写了文章,认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和建构流派理论的著作,我们从中可以窥见文学流派形成的特点、规律、条件、要素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时代风景。
艾斐继流派论的成果之后,又对思潮论、创作论、审美论、文艺学新方法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他发表了《一定要站在现实主义的基点上》、《文学,应当把理想的火光点亮》等百余篇论文。他的态度是:对域外文化成果既要积极开放、吸收,又要坚持严格选择。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他是不赞成的。他主张既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坚持民族文艺和革命文艺的优良传统,又要对西方的政治、哲学、文艺思潮和现代主义作家与作品进行择漉和汰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扬弃式的吸收和创造性的发展。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文学价值观出现了一些紊乱与下滑的现象。艾斐面对这种局面,努力坚持和积极建构文学的正确价值导向。他连续出版了《时代精神与文学的价值导向》、《艺术创造的文化感应》、《精神建构与审美探寻》等多部学术专著。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等多种主流媒体上发表了数百篇评骘文艺与文化的论文。在这些论著中,他明确指出了弘扬时代精神,是文学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根本途径。艾斐认为,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时代风韵、时代脉搏、时代脊梁、时代灵魂、时代的旗帜和本质。只有它们,才是构建和体现文学价值的核心、方向与动力。要弘扬时代精神,作家就必须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特别是要深入到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去感觉、体验和升华,始终把描写生活主流、反映社会变革和激励人民大众奋发开拓进取作为创作的方向和作品的灵魂。
要弘扬时代精神,就必须纯化和提升作家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写出好的作品,作家就必须要有好的人品。这是创作文学精品佳构的必备前提。艾斐赞赏古人所提倡的诗品出自人品的主张。他说:“道德、文章,实一统也!向来就是如此的,因为做人与为文,在事实上是无法分开的。”因此,要创作时代的文学精品,就必须要提高作家的道德修养,纯化作家的人格与情操,提高作家的政治修养水平,因为政治既是时代精神的现实表征,又是时代精神的本质内涵。自2000年进入新世纪之后,艾斐研究的内容和学术创新的方向,便越来越聚焦于对文化之本质、规律、寓意、价值和导向的开掘与论析,他连续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以真诚和良知回报社会和人民》、《关于民族化和全球化》等近百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觉和正确的导向,对诸多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进行了深邃的开掘与精辟的论述,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文化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被高层和学界称誉为“站在时代前沿的弄潮人和领跑者”!
2003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艾斐的《构筑民族和时代的精神砥石——关于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思考》。艾斐认为,所谓经典文化,就是“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社会遴选、大众认同的具有一定根本性、权威性和主导性,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过积极影响的文化结晶与优秀著作”。经典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石和思想创新的酵体,不容亵渎。因此,当经典文化受到篡改、戏说和贬损的时候,艾斐便即时而郑重地提出了必须尊重、捍卫、弘扬、创新文学经典的主张,并为之而创设了科学的途径、方法和措施。(www.xing528.com)
2004年3月23日,《山西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艾斐的《关注“经典文化”》,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有30多家报刊进行了转载。《求是》杂志特以《保卫经典》为题对该文进行了摘要转发。中宣部在专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评阅》上,以《捍卫经典文化的主体地位》为题,用整期的篇幅,对该文进行了评介,明确指示:“经典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凝炼、升华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当前,在我国的文艺创作和文化宣传中,确实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排斥、贬损经典文化的倾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捍卫、丰富、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它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宣传中的主体地位。《山西日报》艾斐此文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央有关领导和省委领导都非常重视这篇论文,指导全国干部理论学习的《活页文选》选登了此文。连续几个月,国内一些学者均以不同方式,对“经典文化”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省委对此高度重视,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在我省五台山召开了以“关注经典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就“经典文化”这一影响重大的时代命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将其引申、升华,使之成为丰富和促进我国文化健康发展的元素与动力。
2004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艾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5月15日,《山西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艾斐的《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章发表后,引起中央领导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召开的研究制定全国文化发展纲要会议上,向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着重推荐并介绍了这篇论文:“现在制定文化发展纲要,重点是要解决好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今后会越来越突出,认识要到位,论述要充分,‘度’要把握好。在这方面,艾斐同志的《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的文章很好,他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和相互关系讲得很全面、很准确、很透彻、也很辩证……你们做全国文化发展纲要,要好好参阅这篇文章。”
有人问艾斐:多少年来,你的学术论著常常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而且学术理论研究又达到最高境界。其中原因是什么?艾斐说: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使命感和责任心。是传承和创新问题,是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问题。因为一切学术理论成果,一切社会科学研究,虽然需要知识,但绝不是码知识;虽然需要资料,但绝不是堆砌资料。重要的是要有思想、有见识、有发现、有创新。马克思、鲁迅的伟大,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比别人多,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比别人高,见解比别人新,有积极、正确而独到的观点和认识。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知识不断增值,意识辐射越来越广泛,不同学科间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相印证也越来越紧凑和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要回答和解决实践所提出的任何一个理论问题,就都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并在学科交叉的边缘处实现创新和突破。为此,艾斐没有固守在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的圈子里,而是四面出击,向哲学、美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才学、未来学,乃至自然科学等方面伸出了触角,写出了专门文章,发表在专业刊物上,并有不少文章获奖,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出版了《现代文化审美的科学形态》、《晋商》、《女性美学论纲》、《鲁迅与青年》、《鲁迅学迹考述》等学术专著。
作为学者,艾斐是严肃的,他固守着学者的责任和本分,坚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从事研究工作,坚持用先进文化指导和规范学术理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探讨理论真谛与进行学术创新,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热点问题、亮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盲点问题上,用真诚和良知观察社会、审视现实、探求真理、解决实际问题。他每写一篇论文都是有感而发,他总是在动笔前便要充分考虑文章的针对性,他说:我不为学术而学术,也绝不唯理论而理论。他从来不赞成那种经院式、学究式、演绎式、炒冷饭式、东施效颦式和形式主义的所谓研究。也向来不认同那种以玩弄概念和倒腾资料为能事的所谓研究。放眼世界、面向现实,锐意开掘,鼎力创新,升华思想、激扬真理,是他永远的信念和追求。在任何时候,他都期许自己的论著能够为思想理论界带来一抹阳光,能够为文化学术界带来一缕清风,能够为现实的生活、多彩的时代和变革的社会赐以真诚、智慧、良知和道义。这,便是他多年来在忙于行政管理工作之余,仍旧坚持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全部理想、目的和追求。
艾斐是位权威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专家、文化学学者和社科理论专家。他的论著具有“三高”的特点。一是:立意高远,境界宏阔,见识卓拔,高屋建瓴。他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新中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既坚持政治原则,又勇于开拓进取;既承接历史传统,又锐意探求创新;既弘扬时代精神,又关注社会需求。他的理论文章对勘正思想方向、指导文学创作、引领和驱动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开发,促进“三个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高质高产、博识博学、视野宽广、功力深厚。现已出版学术理论专著16部,主编报刊、丛书和类书12种,发表文章1000余篇。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成果总量超过1000万言。三是:文章发表的层次高,辐射广,影响大,震撼力强,效能突出。论文一般都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上。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奖200多项。他本人获奖和受表彰的层次也高。从1990年到2009年间,受到省部级表彰的就达16次,平均每年超过一次。其中,1990年受到国家人事部表彰,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甲);同年,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表彰,并授予“山西省优秀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获“世界最优秀500学人奖”;2000年,获“二十世纪特殊成就奖”;2008年被评选为“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2009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山西省十大文化领军人才”;2010年被评选为“国学名流”和世界华人艺术领袖。
艾斐是位特忙人。他除了担任多种行政工作之外,还兼任市、省、全国和国际上的社会及学术职务30余种。此外,到各地讲学、科研、培养青年学者的任务也十分繁重。他如何能在那样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仍坚持不懈地进行思考、探索、研究和创新,并写出等身的鸿篇巨著呢?我问他的奥秘何在?他说无非是比别人能吃苦罢了。一年四季,他从来没有节假日,而且每天晚上熄灯总是在凌晨,周围的同志都知道他不与人玩,而且谁请他吃饭也是难上加难,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怕耽误时间。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人撺掇艾斐写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畅销小说,但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肩负着民族、国家、党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坚守信念,心无旁骛,勤勤恳恳,奋斗不息,不断地用自己的理论创造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动力与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