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振民:万荣古今名人中的诗人与学者

陈振民:万荣古今名人中的诗人与学者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十六章诗人与学者陈振民陈振民是一位学识渊博、学术成就辉煌、誉满河东的学者和诗词大家。陈振民于民国26年生于万荣县皇甫乡乌苏村。振民生长在农村,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振民敢于向权威挑战,和大师平等对话,不仅出于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出于严谨的治学精神。

陈振民:万荣古今名人中的诗人与学者

第八十六章 诗人与学者陈振民

陈振民是一位学识渊博、学术成就辉煌、誉满河东的学者和诗词大家。退休后,仍然老当益壮、笔耕不辍,佳作迭出,诸多学术论文被学术界评为“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新经济发展战略优秀论文”等,分别获得金奖和一、二等奖,并被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教育大典》等多部典籍,为活跃河东文坛和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陈振民于民国26年(1937)生于万荣县皇甫乡乌苏村。他父亲是县东有名的知识分子,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十几岁就跟父亲学习楹联写作,50年代末开始写新诗。他思维敏捷,有激情,偶有所感,挥笔即成。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又渐渐喜欢上旧体诗词,他父亲就是最好的老师,经常为他讲诗的立意、词性、对仗、押韵平仄。他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旧体诗词较之新体诗,在炼意锻字上别具特点,在结构布局上自有章法,它高度的概括力和浓郁的含蓄性,亦属独树一帜。它源于汉而兴于唐,昌于宋而延于今,从古至今出现过不少灿烂的名宿,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对于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艺形式,我们自应继承发扬,如果它从我们这辈人手中丢掉,我们将愧于前人。所以,他除积极学习钻研外,还组织带动一批人积极创作,使万荣的诗词创作活跃于河东大地。

他的旧体诗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作热情和数量70至80年代达到高峰。或融景抒情,或感时愤世,或与友人对吟,断断续续,至今已写了500多首。其中古风、绝句、律诗和词五彩缤纷,各呈千秋。有的气势宏伟,有的惊世骇俗,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婉约典雅,描绘出一幅百态人生

他在诗联创作中,因为旧体诗词有很严格的格律要求,但也应与时俱进,故他在掌握遵守常规的同时,还不断创新求变,既保持了古诗的韵味,又使它具有时代色彩。

诗人杨山虎评介他的诗有三个特点:一是情真。其声发自肺腑,故情真诚也。二是意美。诗作的意境着重于意象的刻画,融情于意象之中,做到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易到奇幻,从形体到神韵的艺术升华,耐人咀嚼。三是声韵新。作品中基本不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而多用普通话声韵。

民生长在农村,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写的农村题材的诗,特别是词,意境优美,婉约典雅,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读者从中能嗅到泥土的芳香,听到鸡鸣犬吠、牛羊归栅的叫声和姑嫂逗趣的笑语。你看“黎明遍野嘈声满,逗逗嗒嗒,勒勒嗒嗒,唤起天边一片霞。”下工后“路过村边拐几步,自留田里转一匝,趁凉捎带间棉花。”下雨后,“村途多水洼,社员脸上笑成花,家家都用马勺刮,浇了韭菜灌黄瓜。”浓郁的生活情趣,干旱高塬惜水如金的情景,生动逼真,亲切自然,人物跃然纸上,真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动漫片。

多少年来,他创作的500多首作品先后在《长江日报》、《难老泉声》、《华夏吟友》等省市和国家级刊物发表,绝大部分和小传一同入编《中国优秀诗词集》、《中国诗词家风采录》、《中国当代诗坛名家传略大辞典》等200余种书典。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和香港文艺报社等联合授予他“二十世纪华人优秀诗词艺术家”称号,《中华诗词年鉴》编委会授予他“中华诗词联终身艺术成就奖”。他还是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山西诗词学会理事、河东联坛十佳、河东联坛十老、万荣诗联文化十杰。2003年12月,他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诗词名家专栏”,列为对世界宣传的汉诗诗人。

振民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84年到2008年25年间,写了各种学术论文40余万字,皆为洋洋洒洒、掷地有声之作。从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郭沫若研究,二是关于古代圣贤和河东历史名人研究,三是关于后土文化研究。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能紧扣时代主旋律,做到古为今用。(www.xing528.com)

振民年轻时就喜欢郭沫若,读了郭沫若大量的诗词、剧本和史学、哲学文字学政治学考古学方面的著作,写了《喜赏郭老的〈百花齐放〉》等论文和诗词。他认为郭沫若是中华民族中罕见的一位文化伟人,当他看到明史专家姚雪垠写的评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著名学者周振甫写的评《蔡文姬》和一些学者批评郭老写的《李白杜甫》时,他不因自己身居基层,是一位业余作者,竟起而奋笔,写作并发表了《不废江河万古流——驳姚雪垠的评〈甲申三百年祭〉》、《历史名剧〈蔡文姬〉不容歪曲——驳周振甫的〈积学酌理与文艺批评〉》、《比较研究的光辉典范——略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等10多篇文章,对他们在治学中浅尝辄止,断章取义、歪曲原著、草率定论及误解、曲解的文章,进行了批评和驳斥。他在写的《郭沫若的孔子观》中,认为长期以来,有的人从极右方面把孔子当成偶像而盲目崇拜,而有的人则从极左方面,把孔子当成盗魁而痛加责骂,只有郭沫若,才揩去了历史为孔子蒙上的沙尘,恢复了这位两千年来思想家的真面貌。

他写的《从对“民”的态度看孔子的立场》一文中,对孔子主张施惠于民、主张使民富裕、主张仁慈待民、主张为民办事、主张以正服民、主张开发民智等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对老子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文章《道家鼻祖老子的济世观》中,对老子的惊世之作《道德经》进行了深刻的解读,指出老子的济世观不但有进步的济世思想,还有正确的济世方略、睿智的济世哲学,是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济世之道。它提倡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振民敢于向权威挑战,和大师平等对话,不仅出于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出于严谨的治学精神。正因为他有了这些功底,他才在治学中不循规蹈矩,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他写的《介子推隐居与死因探析》,就提出了介子推隐居的原因不是因为晋文公遗忘了他,而是他不但不要求爵禄,而且也不愿意与居功争赏者和赏罚不明者同朝为官才隐居的。

这样,介子推的“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崇高品德和高大形象,才能“清风播千古”。这比以前流传的晋文公封奖大臣时,遗忘了介子推,介才负气背上母亲隐居绵上不仕的形象,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更令人对介公敬仰。

关于介子推的死因,他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出介子推之死不是晋文公放火烧山烧死的,而是他背母亲在山中行走时,遇到风雨,在大树下避雨遭到雷电烧死的。此文和其他两篇文章曾刊登在《运城学院学报》和《运城日报》,前文还被北京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教育大典》等多部典籍。

多年来,他还对王通、王绩、王勃、李白、杜甫和薛瑄等历史名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写了多篇论文。在对王勃的研究中发现,王勃除诗赋文章外,还著有《续书》、《周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百里昌言》、《黄帝八十一难经注》等多种著作,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训诂、历法、医学等多个方面,说明王勃不仅擅长辞赋,而且有经天纬地之才。

长期以来,关于后土是人还是神的问题,有着两种争论:一说是管理土地的官员,叫土正;土正是共工之子,叫句龙;又说是颛顼之子,叫黎;另一说是“抟土造人”的女娲。两种说法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振民经过详查资料,深入调查,并从古文字学、古文献、民俗学等方面,经过考证、分析、研究,写出了与权威人士争鸣的文章,得出了后土即女娲的结论,并从女娲的伟大功绩入手,阐述了后土文化的根祖主题与土地主题,探讨了后土由人祖到地神的演变过程,论证了后土文化对构建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这些文章被收编于《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选粹》、《中国传统文化大典》、《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等十多部国家级和省级书典中。

振民多年来在国学方面的成就受到社会关注。2007年,中国国学研究会吸收他为研究员,并授予他“国学家”的称号;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等社团组织,选举他为理事。他的著作有《王勃诗文咀华》、《薛瑄诗作选释》、《后土祠》和洋洋83万字的《陈振民文集》文艺卷和学术卷两大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