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尹世明:挑战旧观念的万荣名人

尹世明:挑战旧观念的万荣名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十五章敢向旧观念挑战的尹世明尹世明是一位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想、敢干、敢向旧观念挑战又甘为他人作嫁衣的教授。尹世明亦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干部,并在全省立功受奖。尹世明非常注意工作中的创新。他这个观点引起了争论,有的赞成,也有的反对。尹世明除文中介绍的职务外,还担任过政协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院刊主编。

尹世明:挑战旧观念的万荣名人

第八十五章 敢向旧观念挑战的尹世明

尹世明是一位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想、敢干、敢向旧观念挑战又甘为他人作嫁衣的教授。

民国26年(1937),他生于万荣县高村乡薛村一户农家。1956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那里名流荟萃、师资雄厚。黎锦熙、黄药眠、钟敬文、启功等资深学者常为他们讲课;周扬、林默涵、张光年、陈荒煤等人常到学校为他们作报告。在那里,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那里,他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该校读三年级时,对我国美学界流行的唯心主义和脱离实际的经院式的教学产生了不满,于是就写了一篇7000字的《美学向何处去》的论文,发表在1960年2月1日的《光明日报》哲学版上。中山大学教授陆一帆认为,尹世明的文章不仅对当时美学界不良之风提出了批评,而且提出美学界应该紧密和实际结合,从实际出发,为社会主义和工农兵服务。不要从既定的原则出发,力戒从概念到概念。文章切中要害。现在看来,这篇文章很普通,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在五六十年代,在经院式学风盛行的情况下,要喊出这样的声音,不但要有一种智慧,还要有一种超人的勇气。这种呐喊出于一个三年级大学生之口,更令人感动。

1960年,尹世明师大毕业后,进入当时的晋南师专,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师大工作,他一面在中文系教授“文艺说论”,一面负责校刊编辑。当时的校刊只是一份报道教学动态和交流教学经验的不定期刊物。1964年,晋南师专升格为山西师院,刊物内容也随之充实,发行的对象也随之扩大。他把全部精力用于刊物编辑,每期要亲自修改六七万字稿子,并要对全刊文稿进行统审。随着刊物在全国声誉提高,外地来稿增加,每年要他亲自处理、回复的稿件和信件不下五六百件,加之他还担任党支部书记,经常要处理一些日常琐事,忙得他常常是跑着小步上班。有人惋惜地对他说:“你善于写文艺理论、美学评论,你为什么要干这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他笑着说:“干了多年编辑工作,思想也有过波动,但一想,编辑工作总得有人做,既然干上了,就得干好!”为了坚守这块学术阵地,他呕心沥血和同志们一道,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尊重人才,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为学报撰稿,从而增加了学报的分量,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又带动了教学和科研队伍发展。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文章。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开始受“两个凡是”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人和刊物“不表态”,不“卷入”,而他们学报却和政史系、马列教研室人员进行了两次讨论,在三期学报中,连续发表了20多篇讨论文章,旗帜鲜明地支持《光明日报》文章的观点。这在山西当时的媒体中是动手最早、发表文章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家。

1979年,师大教师冯子标,鉴于大寨记工法还在人民公社生产队中占着统治地位,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写了一篇《试论农村人民公社的定额记分制度》的调查报告,不点名地批评了大寨经验中“左”的东西,师大学报发表后,《光明日报》即予转载,全国的经济理论研讨会还将此文列为重点文章,这无疑是向左倾路线开了一炮。

1982年,《山西师大学报》开始在全省、继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受到社会的欢迎。日本社团人中国研究所于1980年出版的《中国各大学学报总目录》,共选入中国17家大学学报,其中15家都是重点大学,《山西师大学报》名列其中。全国《大学图书馆通讯》(设北京大学),1983年曾发表了《关于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的长篇文章,在几百家学报中,把《山西师大学报》列为全国少数核心期刊之一,足见其分量之重。据不完全统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6年底,《山西师大学报》发表的295篇论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或介绍的就有210篇,其余很多为《新华文摘》、《文摘报》、《解放日报》和其他省级以上报刊转载或作了介绍。当时的学报还发行到美、英、日、德、瑞士、新西兰和毛里求斯等20多个国家。1979年,学报被山西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并立功受奖。尹世明亦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干部,并在全省立功受奖。(www.xing528.com)

1989年,尹世明调到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任副主任,兼《山西地方志》、《沧桑》杂志主编。当时,有些地方志对我们工作中的失误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写了失误,就是为党脸上抹黑。他认为这是错误的,是片面地看问题。只有把成绩写足,把失误写准,把纠正失误的措施写具体,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政、教化、存史作用。当代人如果把失误不能如实记载,后世人可能把今天的失误无限夸大,“一片光明”就会变成“一片黑暗”。

尹世明非常注意工作中的创新。有一次在临猗县志评审会上,他一再强调不要守旧,要创新。对于地方志规定的“生不立传”问题,他认为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凡历史上对社会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应立传,但对现在健在的英雄模范、专家学者也可以立传,或者进入人名录。这样用活人做榜样,可以激发人民的创造性。他这个观点引起了争论,有的赞成,也有的反对。《临猗县志》编辑部支持他的观点,并在其志书中设置了“当代人物”栏目,收录了姬鹏飞、王秀兰、姚青苗、赵望进等42位有代表性的、健在的英才,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宣传临猗、建设临猗起了一定作用。他说,对传统文化,一要学习钻研,二要分析研究,三要批判继承,以光大其精华,剔除糟粕。只有敢于改革、破除迷信,我们的事业才能阔步前进!

尹世明教授热爱学习,工作再忙也要读书看报,他家里藏书5000余册,大型杂志两三千册。他从1956年开始记日记,至今不断,大约有五六百万字,为他搞理论研究,进行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泉”。

他一生很勤奋,干什么写什么,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在山西师大编学报时,写了不少美学、文艺评论;到政协任副秘书长时,又写了不少统战工作的资料;到方志办工作时,又写了许多方志学、哲学和政治学习方面的文章。

尹世明除文中介绍的职务外,还担任过政协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院刊主编。社会职务曾任全国统战教材编审委员、全国社院期刊研究会副会长、山西作协理事、山西首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委兼办公室主任等职。

现在的职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员、教授、编审、省社科联常委、省美学会副会长等。主编了《企业人才学》、《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文艺辞典》、《语言学习丛书》,个人著作有《飞云楼》、《后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