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著名文史学家李元庆-万荣古今名人

著名文史学家李元庆-万荣古今名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十二章著名文史学家李元庆李元庆是山西著名的文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和三晋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影响深远。按照历史的真实,阐明了薛瑄在中国理学演化上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紧接着,他又组织了省内外数十名学者,主持编撰了大型人物评传《山西一百名人评传》。一个是农耕文化,一个是游牧文化,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山西和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历史文化。2009年6月25日病逝于太原市,享年76岁。

著名文史学家李元庆-万荣古今名人

第八十二章 著名文史学家李元庆

李元庆是山西著名的文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和三晋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影响深远。

民国23年(1934),他生于万荣县通化镇东卫村。195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2年毕业后又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攻读中国逻辑史研究生。在北大就读的5年中,母校科学与民主的传统校风,陶冶了他渴求知识与自由的情操,铸就了他做学问而不当官的意志。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迫于生计,不得已从京城调到运城地区工作。1979年,随着中华大地改革大潮的崛起,学术事业日渐繁荣,他又调到山西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开始步入并实现他“做学者”的宿愿。

80年代初期,他投身“六五”重点课题和“七五”规划教材,先后和同仁进行逻辑史研究,合著或合编并出版了《中国逻辑史》、《中国逻辑史教程》、《中国逻辑史资料选》等著作,发表了《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等系列论文,提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形成逻辑的狭窄范围,更不应机械套用亚氏逻辑模式,而直接和间接地导出所谓“中国无逻辑”的说法。中国古代社会民族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哲学和逻辑思想必然同社会伦理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故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不可囿于“纯逻辑史”的追求,它应有广阔、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学术事业的劫后复兴和学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华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形成热点,三晋文化研究正期待着学者们的投入,他在中国逻辑史告一段落后,转入了对明代理学大师薛瑄思想的研究,和他人合作校点了《薛瑄全集》,出版了《明代理学大师薛瑄》专著,发表了《薛瑄的实学思想与明代实学思潮》;《中国理学史上的中间环节——薛瑄的认识论析评》等系列论文,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薛瑄的学术道路、薛瑄的河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演变的进程、薛氏学的主要成就及历史地位等,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按照历史的真实,阐明了薛瑄在中国理学演化上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些,都是对河东实学和薛氏学最新的全面研究。紧接着,他又组织了省内外数十名学者,主持编撰了大型人物评传《山西一百名人评传》。这部书对于自西周初年至清末的山西100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进行系统述评,大体勾勒出上下三千余年的山西地区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从而也为他研究视野向纵深和广阔的领域拓展铺平了道路,可以说,它是当代三晋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

接着,他又用极大的精力,撰写并出版了40万字的《三晋古文化源流》,此作成为三晋文化研究的最高成就和纲领性文献。他著述的《中华地域文化集成·三晋文化》,发表的《三晋古文化概览》、《三晋古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刍议》等论文,首次提出了三晋古文化研究的“三个历史层面”及“两大特点”的构想。三个历史层面:一是自西周晋国立国至战国韩赵魏灭亡,即三国古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行程;二是晋文化的孕育期和史前期,亦即晋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三是晋文化历史延续和流变。自秦汉统一全国,三晋文化如百川归海,融入了中国封建历史文化长河,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两个特点是:以临汾、运城、上党三大盆地形成的“河东文化”;以太原、忻定、大同三大盆地形成的“雁门文化”。一个是农耕文化,一个是游牧文化,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山西和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历史文化。(www.xing528.com)

他立足于山西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同时借鉴全国相关地域文化经验,提出了全面开展晋学研究的三个版块的理论构想。即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构想。所谓宏观研究,即是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总体研究,它是全面建构晋学体系的理论;所谓中观研究,即以宏观理论为导向,对山西南北两类“亚型”地域文化分别开展研究,它是全面建构晋学体系的两大理论支柱;所谓微观研究,即是在宏观、中观理论指导下,再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多种领域和不同侧面,对山西历史文化展开更深一层的专门性、专题性或个性研究。这样,这三个层次犹如大中小三幅画面组合成了历史画卷,全面确定了晋学理论体系的架构

2001年春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省旅游局、省社科院联合筹办了“华夏文明看山西展览”。李元庆因对三晋文化颇有研究被聘为顾问,从最初的文字稿撰写到陈列方案,从展览工作四处调查到展览形成设计,他都全程参加,不辞劳苦。对展览主题的定位、立论基础、史实考证,他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展览于2002年展出时,观众如云,好评如潮,达到宣传山西、扩大影响、整合资源的目的,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同行们的称道。

数十年来,他除先后涉足上述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外,还对孔子司马光、傅山等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试论孔子政治立场的矛盾二重性》、《论司马光的宇宙观人性论》、《傅山的逻辑思想》等数万字的论文,出版学术著作16部,发表论文约100篇,累计300余万字。

李元庆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别是对三晋古文化的学术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学界的肯定,其中不少著作先后获国家教委、中国逻辑学会优秀奖和特别奖。《中国历史年鉴》、《中国哲学年鉴》、《山西年鉴》、《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等10余部典籍,对他的论点先后作了摘编和评介;《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北大人》等国内10种大辞书;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传记辞典》(第23版)、《有成就者》(第16版)、《国际知识分子人名录》(第11版)等3部辞书,都分别收入了他的学术小传和代表性著述及其主要论点。

李元庆曾任过山西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山西逻辑学会、中国逻辑研究会理事;山西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审委员会顾问、河东文化研究中心顾问、三晋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6月25日病逝于太原市,享年7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