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气流清选式脱粒机研制者王希亮
王希亮,中共党员。60年代末他和万荣县农具厂科研组同志经过3年时间,200多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了气流清选式脱粒机,成为当时农业机电战线上一颗明星。
民国18年(1929),他生于南张乡王家张瓮村一个耕读之家,从小就爱动脑子,琢磨做些小玩具。1956年,他到兰州市化肥厂当工人,因为爱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为一名技术工人。60年代返回故里,进入万荣县解店镇通用机械厂,该厂后来改为县农具厂,他是该厂一名普通工人。
1966年,厂里制造了一批简易脱粒机,只能脱,不能扇。每天每台机子能脱粒一两万斤小麦,农民用旧风车扇不完,只好堆积在场里派人看护,等到第二天再扇。如果第二天落雨,那麦堆就会发热,造成损失,因此,那种机子不受农民欢迎。县农具厂派出的夏收服务队把这些情况反映给厂领导,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厂里计划研制一种连脱带扇的脱粒机。于是,王希亮领导的科研组就在简易机子的下面安了一个鼓风机,这虽然能代替风车,工效也提高了,但因风大,把不少麦粒吹到麦衣里,浪费太大,农民仍不欢迎。晚上,王希亮躺在床上,反复思考,怎样改进才能两全其美呢?他听说别人也正在研究,于是他又联想到他在兰州化肥厂的气流选矿粉机子。选矿粉能用气流,谷物脱粒为啥不能用气流?他翻来覆去地考虑后,向厂领导提出了他的设想,又向当时的晋南地区技术鉴定站杨工程师请教,杨工程师告诉他说,目前研究这种机子的人,国内外都有,咱们山西也有几家,都是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的资料。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十年八年能搞成都是好的。于是,他们又开始了艰苦漫长的摸索试验工作。
他首先根据找到的资料,对照着做了一个,试验结果:每小时如果脱几百斤可以选净,要上了千斤就不行了。他又联系到化肥厂的选机仔细分析,原来矿粉只要没粗粒就行,而麦子则是粮糠、秆杂等混在一起,麦衣的毛刺又太多,分起来难呀!这时有些人就讽刺讥笑他们说:连外国人都搞不成,他们却要逞能,哼,没见过鸡毛能飞上天!科研组同志听到这话没泄气,大家说:“反正我们是为咱厂操好心,干好事,怕啥!”他们那种不怕风吹浪打的精神,深得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厂领导为了给他们更充裕的时间,规定他们科研小组人员可以不参加一般厂内会议。
为了集思广益,他们把试验场地搬到临大街的门市部后院,敞开大门,招引参观人员,请群众提意见。不管谁说的,只要有道理,就马上试验。因为夏收时间短,最迟半个月地里麦子就割完了,他们就失去试验原料,厂里为他们买了数千斤连杆带穗的麦子,堆到库房,为防止虫害,又喷上农药,作为长期试验的原料。(www.xing528.com)
农具厂是个小厂,经济困难,没有厂房,他们就在露天地试验。夏天烈日当空,尤其在农民打麦场试验,铁皮晒得烫手,有的同志烫得手上出了水泡。大家不顾汗流浃背,不喊苦、不叫累,常常汗水流到眼睑,才用毛巾擦一下,又接着干。冬天寒风刺骨,两手冻得红肿,也没人吭声。大家只有一个心眼,就是争取时间,赶快把脱粒机试验成功。杜志忠、淮广福等同志加班加点,从来没争过工资高低。王希亮身患胃炎、气管炎、胆囊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一面用药,一面工作。他胃痛得厉害,就让同志们为他按摩,有时他爬到桌子角,自行按摩,以减轻痛苦。试验工作进入关键时刻时,他父亲忽然因重病住院,他想,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派儿子代他尽孝,他抽空再去看望。父亲病故,他将父亲遗体送回家中入殓后,又赶回厂内,继续搞他的试验工作。
试验中发现,每小时产量在几百斤时,粮食颗粒选得比较干净,而超过一千斤时,就不太干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希亮考虑可能是风小,于是就把柴油机转速提高。按说,转速高了,风应该大,但粮食反而不干净了。这究竟是啥原因?他在分离壁上开了个小窗,装上玻璃观察,但仍看不出问题。他又摘掉眼镜,用布包住头,钻进分离机内,用手电照着观察,物料把脸打得生痛,麦芒把脖项也扎肿了;他有气管炎,咳嗽得更厉害了,但他全不顾这些。经过多次调试,发现分离筒内负压气流受到抛射器带来的正压气流的干扰,特别是分离器的气流出现了外围与中间旋转不一致。又经过多次调试,基本弄清了负气流的基本规律。据此,他又做出新样机,使时产小麦达到750公斤。1968年后,晋南地区农机公司经过考察,要求订货300台,厂领导异常高兴,但王希亮却不同意。他说,他们在一个生产队麦糠里,复选了一下,选出麦子两麻袋多,这样糟蹋太可惜了。如果一个生产队损失几百斤,一个县要损失多少?推而广之,一个地区、一个省,那简直令人不寒而栗。为了精益求精,他们把清选筒改为立式,并装上新研制的几种新挡料器,达到麦糠内基本无粮。
1969年,“东方红”一号气流清选式脱粒机正式定型。该机采用简单的分离筒,一次达到粮、糠、秆、杂四分离,麦糠堆内基本无粮。全机没有往复运动部件,运转平衡,破坏性小,坚固耐用。
当年4月份开始批量生产,农机公司实行包销。由于厂领导严把质量关,从没有发生过退货现象。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王希亮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全国机电革新展览会上,该机被评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还在日本、西德和广交会进行了展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其后,他们又研制了“东方红”三号气流清选式脱粒机,通过省级鉴定,投入生产使用,连年供不应求。该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拍了电影。还被联合国举办的农机工程技术人员训练班选为教具,给国家新编的《机电设计手册》、《农机设计手册》增添了一个新内容;部分大专院校将其选为教材,并由机械工具出版社出版了《气流清选脱粒机》一书。他写的论文《谷物气流清选式脱粒机研制与展望》,被收入国家一机部编印的《卑贱者最聪明》一书。
王希亮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党和人民也给予了他关爱和应得的荣誉:脱粒机厂副厂长、县委候补委员、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总工会副主席、县科协副主席、省人大代表、省总工会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先进工作者。1982年又先后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同年,省政府授予他科技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者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