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浩然先生行医50余年,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生前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柴浩然,民国12年(1923)生于荣河镇一个书香门第。曾用名柴秉纲,晚号简斋医叟。其父柴宰臣,学识渊博,精通文墨,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历任太原、临汾、长治、运城等地中学校长,业余时间兼读岐黄之书。
柴浩然先生幼承家学,4岁识文,6岁成诵,8岁执管,12岁小学毕业后,因为日军入侵,家乡沦陷,举家由城避乡。他父亲看见国难当头,求学无望,遵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就教他一边读书一边学医。他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药性歌括》、《汤头歌括》读起,后来又选读《古文观止》。每天晨起诵读,夜阑灯下听父亲讲解,逐渐进入门径,登上中医阶梯。他13岁时,父亲谢世,经亲友推荐到荣河名医谢荩伯门下学习岐黄术。
谢先生家学渊博,医道精深,对门人要求严格,强调治学立足点要高,要从经典入手。他根据《素问·著至教论篇》中提出的“诵、解、别、明、彰”等五字法,尤其强调“诵”,因为“诵”是根基。故柴浩然先生每日鸡鸣即起,天明后就到师傅面前背诵,如果字句稍有疏涩,即令再读再诵,直至滚瓜烂熟。早饭后习字片刻,抄录读本;下午继续诵读;傍晚,谢先生给弟子逐条逐句讲解课文,要求习诵到夜半,次日监背。由于夜以继日苦读,柴浩然先生几次昏倒于案旁。
柴浩然先生在谢荩伯门下停了6年,前3年是“鸡鸣即诵,平旦师前背诵”,而后3年则是“随师侍诊”。每晚结合临床解难释疑,其余时间,他还熟读了《内经选读》、《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濒湖脉学》、《温病条辨》、《外感温热篇》;精读了《诸病源候论》、《类症治载》、《医家金鉴》、《陈修园医书七十种》等医药著作。
柴浩然先生十七八岁时就完课遵师,悬壶乡里,正式为老百姓看病,以治学严谨、谦虚诚挚、疗效显著,医名渐起。此后他兢兢业业、潜心治学、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凡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仍然虚怀若谷,以“无地不学问,到处皆吾师”自勉自律,勤学不辍。综合其经验有以下五条:一是侍诊温病名家,摒弃门户之见。柴先生受谢荩伯先生治仲景之学的影响较大,对温病名著能背诵如流,但缺乏名师指点,后来他投师专治温热病的周紫微先生门下,侍诊3年,经其临证指点,并借阅传抄了其珍藏医籍,尽得其心传。这样,不仅获得了治温病之家的方法,主要收获是摒弃了医学界流传的门户之见。二是切磋医道、互相学习。先生家境较宽裕,常有师兄师弟或医界前贤前来落脚,彼此切磋医道,交流经验,吸取教训。三是阅读名家医案,获得名家心得。20世纪50年代,先生学业渐丰,读书鉴别能力亦强,便将精力用于读医案上,旨在学习名家的辨证方法与用药技巧。这样,不仅获得了名家心法,还启迪了思路,丰富了自己临床经验。四是访问名流,拓宽思路。1953年和1954年,先生两次求学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几次奔赴京地,或聆听讲学,或登门请教。因无人介绍,常常混入病人之中,学习当地医家的用药套路,并拜访陆渊雷、张赞臣、叶橘泉、承淡安、陆瘦燕等医界名流。经其指点,谜团冰释,茅塞顿开。五是药食并用。他在临床中,除运用传统辩证药物治疗外,或食药相合,或单纯的食谱治疗,常获良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先生临床50余载,有40个年头是在农村。他始终以“百姓医,医百姓”自律自勉,凡求诊者,不问长幼亲疏,不分贵贱贫富,不计报酬。望闻问切,非常严谨认真。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其处方字迹极为工整,不仅使一般人看得清,而且还是一种艺术享受。
柴先生善治各种疑难病症及急性外感热病,尤其精于中医内科和妇科,对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栓、急慢性肾炎、肾盂积水、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宫血、不孕症、脾胃病等症,均有独特的疗法和疗效。先生一生看了多少病人,看好多少病人,谁也说不清。凡是万荣人、河东人,还有外地异乡人都找他看病,都说他看得好,都把不治之症的期望寄托在他身上。
柴浩然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的中医事业,并以身传道,严加教子,为繁荣中华医学培养了大批人才。1957~1960年间,他受聘为晋南专署中医进修班和西学中医班等7个班执教3年,历届听课者逾千人;带生徒5批,受业门人40余人,可谓桃李遍北国,身后多传人。其中高足李致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他的长子柴瑞霭为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运城市中医院院长;次子柴瑞霁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柴浩然学术继承人,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三子柴瑞震亦为主任医师,均为国内中医界支撑一方的骨干力量。从1961年到1967年间,他先后带徒10余人。主讲中医院校一、二版基础教材及《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他在10年执教、带徒期间,一方面认真备课,熟悉教材,一方面继续精读《脾胃论》、《伤寒论百家注》、《丹溪心法》等原著。他在教学中以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向学员强调:一、精读深思经典,若能冥思苦想,方能悟出经典之髓。同时要敢于质疑,“一番质疑,一番长进”。二是学习“四大经典”时,切勿过早地看注释,因为注释有几种说法,初学者胸无定见,容易坠入迷雾之中。三、精读深思,还要勤于动笔。先生以他多年来读书记笔记心得体会,告诉学员如此天长地久,诊病处方时方能左右逢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颇受裨益。
柴浩然先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工诗词,通音乐,善书法,魏笔隶书,有骨有肉,自成一家。虽然一生忙于诊务,疏于著述,仍然写了50余篇论文,先后发表于国家和省级专业杂志,并有部分论文,获得大奖。他所遗手稿、病案,已由其传人整理为《柴浩然医案》、《柴浩然医话》,即将付梓。由柴瑞霭、柴瑞霁、柴瑞震编著的《中医临床家柴浩然》一书,作为“十五国家重点读书”,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柴浩然先生历任万荣县卫生工作协会副主任,晋南专署医院中医门诊部主任、运城地区医学会中医学组长、运城地区中医院内科主任、荣誉主任、运城地区医学会理事、中医学会理事、中医主任医师。曾任万荣县和运城市1~6届政协委员。
柴浩然先生因积劳成疾,于1993年10月24日病逝于家,享年71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