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血沃聊城的姚第鸿
姚第鸿是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宣统三年(1911),他父亲姚以价率领革命军在太原击毙清政府巡抚,革命军获得胜利。这时,他呱呱坠地,父亲为他取名第鸿,乳名虎子。因为以价被革命军又任命为东路军总司令,派往娘子关拒守,第鸿在母亲的怀抱中被遣送回原河津、今万荣的西毋庄村老家生活。他两岁时,父亲姚以价任归绥(今内蒙古)禁烟督办,他又随母亲前往,不久又随母亲到北平生活。5岁时,母亲病故。其后,他随父亲过上军旅生活,颠沛流离于江西、北平、河南等地,就读于汇文中学、开封中学、济南高中、齐鲁大学。
民国19年(1930),他在山东省立中学读书时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他撰写了许多抨击时弊的文章。他的举动被父亲察觉,对他说:“你如果加入了共产党,我不十分反对。但你要小心韩复榘,这个人翻脸是不讲情面的。”第鸿巧言予以否认,并把这个情况向组织作了汇报。民国20年(1931)3月,他被任命为共青团济南特支委书记、山东省特委书记等职。其后,山东省委派胡元恭恢复市委工作,胡见当时堂堂济南,只留下十多名党员,心情十分焦躁,而且还有像姚第鸿这样出身于官宦之家的人,更感到工作难以开展。这时,姚第鸿毅然站起来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共产党员不怕困难,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胜利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从而打消了胡元恭对姚第鸿“出身宦门,定然公子气十足”的印象,遂即提姚为市委委员。其后,姚配合山东省委设法寻找被破坏的党支部和散失的党员,恢复了各区、各学校和铁路工人中的党支部,新发展了40余名共产党员。还直接领导了正宜中学、爱美中学反对当局增加学杂费的斗争和铁路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
姚弟鸿父亲姚以价在山东时,倍受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器重,被任命为高参,韩有什么重大活动都要和他商量。并为他配备了豪华公馆和两节专用火车厢。这更为第鸿进行革命活动提供了方便和场所。他把从父亲处听来的消息及时汇报给党组织,使党的组织多次免遭破坏。他把团委组织使用的油印机等有关宣传工具放在父亲的专列车厢,派兵把守。他还故意装作公子哥儿气派,卫兵们见他都唯唯诺诺,无人敢于问津,从而保证了组织宣传工作的安全。(www.xing528.com)
民国23年(1934),姚第鸿与共产党员、山东蓬莱的张文敬女士结为伉俪,夫妻俩共同为革命奔走。当年秋天,韩复榘侦知姚在列车上的活动,并搜出秘密文件、传单及印刷工具。因此姚第鸿被捕,交其父处理。姚以价把他强行送到日本留学,借以割断与中共的组织关系。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与王阑西、王国权、任民等人创办了抗日刊物《东流》,与卖国求学的留日学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姚第鸿从日本回国。民国26年(1937),他到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政治干部训练班工作,不久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同年10月,他率领训练班240余人到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部开展抗日工作,任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他动员范筑先将一批共产党员安插到其所辖30余县担任了县长,从而打开了鲁西北地区的抗日局面。
民国27年(1938)11月中旬,日军调集了3000余人,分三路进攻聊城。姚第鸿按照他们原来的部署,已和政治部人员撤出县城。当他发现范筑先未撤出时,急忙返回县城,督促范尽快出城。但是,由于范受顽固分子的阻挠,延误了时间,待第鸿进入城中,城已被日军包围得水泄不通。于是,他们率领卫队营、手枪连、游击营和敌人激战了一昼夜,双方伤亡巨大,加之日军增援部队再次强攻,聊城失守,范筑先举枪自戕,以身殉国。在激烈的巷战中,姚第鸿和700名壮士壮烈殉国,时年28岁,忌日为1938年1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