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晋威将军姚以价
晋威将军姚以价(价读“介”jie),清光绪八年(1882)生于通化镇西毋庄村一个殷实的家庭。7岁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在四叔父姚名魁办的私塾读书。名魁见他聪明好学,读书勤奋,就勉励他发奋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以价幼时就善诗文,又喜骑马射箭。有一年夏天,教师看见有苍蝇飞舞,就以《讨蝇檄文》为题,命同学们各作诗一首。姚以价略加思索,就口占一绝:“拔来七尺剑,逐出几群蝇,为民除大害,不负七尺躯。”老师当即赞赏道:“此儿长大将是一武士也。”
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在河津知事保荐下,考入山西武备学堂,二年后又考中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期间,针对日本人污蔑我们中国是“东亚病夫”的秽言,他除刻苦学好各门功课外,特别注重体育锻炼,在拔河、爬山、摔跤运动中,处处表现得英勇顽强,不甘人后,使那些平时趾高气扬的日本学生啧啧赞叹,甘拜下风。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西新军43协统二标三营任管带,相当于营长。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举行了武昌起义,点燃了武装反清的革命烈火。山西革命党人也筹划起义,并推举姚以价为太原起义军总司令,姚慨然受命。并以总司令的名义颁布了《军令法》布告。布告规定:本起义军以唤醒被压迫民众,团结起来,推翻清王朝,蹭平巡抚衙门,拯救中国为宗旨。内容有五条,一是不服从军令者斩,二是不勇往直前者斩,三是扰害百姓者斩,四是伤害外人者斩,五是泄露军密者斩。布告上方印着“烽火”两字,加盖红色火炬,象征着革命火焰。
同月29日凌晨3时,姚以价将全部官兵集合于操场,慷慨陈词,历数了清政府腐败和崇洋媚外的罪行,对于清政府的“宁送土地与外人,绝不留于家奴”的荒谬言论进行了驳斥。他声泪俱下问道:“谁是家奴?是我们大家。今天我们也不当这亡国奴隶。为推翻满清救中国,我宁愿拼个死活,也不愿再做这个亡国奴。”这时,全体官兵齐声喊道:“愿拼死,愿服从大人的命令”。随后,他发布命令,兵分三路,一路攻打并州城,一路攻打署局,一路由他带领攻打抚台署,他首先击毙了山西巡抚陆钟琦及其子陆光熙。这次战役经过7个小时鏖战,占领了太原。(www.xing528.com)
姚以价在太原这次战斗中立了功,然而在当日开会研究成立山西军政府时,没有参加主要战斗的阎锡山却被选为都督,而他连个副都督都没沾上边。因此他的部下嗔怨姚为何不在选举会上详述他率领的三路军的战功。姚以价生性耿直,淡泊名利。他以东汉大树将军冯异淡泊名利,每遇胜利众将争功而他却站在门外树下的故事,教育官兵不要沽名钓誉。后来,晋南民间流传着:“姚将军打江山,老阎把光沾”的歌谣。
太原起义后,姚以价任东路军总司令,率领四千余众,到娘子关设防,使清军一筹莫展。清政府又派曹锟率三万余众,和革命军大战雪花山,激战竟日,革命军终因寡不敌众失败。
娘子关战役失守后,他曾走天津,翌年又返回太原,这时阎锡山授意报馆诬陷他为常败将军。他和阎锡山本是当年留日学生中的前三名佼佼者,都是因成绩优良而由清政府直接供应的官费生。但在和阎的交往中,他认识了阎锡山的反动本质,发誓阎锡山如果在太原,他绝不回山西。此后,他迫于环境,奔武汉,上北京,下云南,游陕西,奔山东,历经磨难,与敌人周旋,35年间从没回过山西。民国政府成立后,袁世凯授予他“晋威将军”称号。
姚以价不贪钱财,不沽名钓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不满韩复榘的媚日行为,尽弃家资,只身离开山东。后来孔祥熙委任他为山东盐务局长,他坚辞不受;蒋介石拟委任冀鲁监察史、上将参议,他久不到职;日军对其诱降,他嗤之以鼻。“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将家移居西安市,因敌人飞机轰炸,又移到陕西彬县定居,每日读书写字、著述。著有《抗战实录》、《时风校正》(待印)。他临摹的沙门怀仁和尚集的王右军圣教序,末署“晋右将军王羲之书,晋威将军姚以价临”,传为佳话。
姚以价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深得孙中山先生赏识。在陕西彬县居住期间,他和中共领袖林伯渠接触频繁,关系密切,对中共“捐弃前嫌,团结御侮”的主张极表赞同,因而受到国民党右派的疑忌。1941年被免去军事参议院参议之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为了避免惨遭蒋介石特务迫害,他于1946年迁往兰州居住,解放战争开始后,又返回陕西彬县,不久患病,就医于西安市医院。民国36年(1947)病逝,终年66岁。同年4月20日在西安市山西省会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51年冬,将其灵柩送回原籍祖茔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