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荣古今名人:大木匠谢三贵章节

万荣古今名人:大木匠谢三贵章节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五章大木匠谢三贵谢三贵,清咸丰二年生于通化镇东毋庄村。清末民初,因年久失修,水楼渐渐倾斜,眼看就有倒塌的危险,附近村民计议修复,谢三贵承揽了该项工程。但谢三贵早已准确地算出水楼的重量和木料收缩度。工程由谢三贵承揽。谢三贵一生不贪钱财,不图享受,只图为社会留下一笔财富,用他的话说,就是“总想为后代留个眼目”!气得谢三贵跌足长叹!

万荣古今名人:大木匠谢三贵章节

第二十五章 大木匠谢三贵

谢三贵,清咸丰二年(1852)生于通化镇东毋庄村。自幼因家寒无力上学,就拜师学习木匠。由于他心灵手巧、勤奋好学,能吃苦、肯钻研,到中年时,已掌握了力学中的支点牵引力、浮力学等各门学科原理,并将其巧妙地用于工程建筑之中,干了许多别人想干而不敢干的工程,因而誉播河东,被时人称为“大木匠”。最为时人称道的工程有两件:一是禹门口水楼工程。该工程建于东禹门庙的峭壁石崖上,悬空而起,下面是滚滚奔腾黄河,楼板上留有井口,安装着井轱辘,人们可以由此将黄河水打上来使用。建筑精巧奇特,时人称“飞阁流丹”,被誉为河津八景之一,足见其景致非凡。清末民初,因年久失修,水楼渐渐倾斜,眼看就有倒塌的危险,附近村民计议修复,谢三贵承揽了该项工程。他首先调集了两只大船,一只装了数百条沙袋,驶至楼下,作为牮船;另一只空船驶至牮船旁边,然后将牮杆装于有沙袋的船上,撑住水楼的倾斜部分,再把沙袋搬到空船上,利用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使牮船逐渐浮起,牮杆也随之顶起水楼倾斜处,直至阁身矫正,才开始施工。完工后,再把沙袋搬入牮船,把牮杆取掉。刚完工,水楼的下倾斜部分有些上翘,被人嗤为矫枉过正。但谢三贵早已准确地算出水楼的重量和木料收缩度。十日后,工程全部竣工,水楼端正如初,恢复了昔日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世人叹服不止!

二是通化香亭。该工程是通化娘娘庙工程之一,建于清咸丰年间。香亭用四根立柱支在四块柱础石上,上层用木头、木方,围绕一个向心力盘环叠起,周围无墙,翼然耸立。飞檐挑角,十分精巧玲珑。但因地震颠簸,亭身略向东倾。村民恐有危险,商量修葺。工程由谢三贵承揽。他先用大绳将亭子顶部箍好,在其旁竖起支杆,并在支杆顶端横架起牮杆,又几经周折,逐渐加工,使亭子慢慢离开地面,四柱垂直,遂使四柱不偏不倚落于柱础石上。该亭至80年代末已修复70余年,仍完好如初。(www.xing528.com)

谢三贵一生不贪钱财,不图享受,只图为社会留下一笔财富,用他的话说,就是“总想为后代留个眼目”!到了晚年,他多次到禹门口观望,那里是秦晋两省的交通要道,可惜被一条滚滚黄水隔断,人们只能靠驾舟摆渡。那里水流湍急,如遇盛夏、仲晚秋,往往狂风怒吼,浊浪排空,即使再高明的艄公,也难免有船破人亡的危险。如果能在此架一座桥,那该多好!他曾设计出一座木质结构桥梁平面图,对建桥所需人力、财物进行了估算,并几次向阎锡山政府和河津县政府建议,但阎锡山和河津县政府只顾自己中饱私囊,哪还管事关百姓的公益事业。故而所有建议均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有一次,河东道尹崔某在河津县县长柴某的陪同下,到通化镇游览文中子遗迹,谢三贵认为机会难得,遂借机极力向他们陈述自己的宏图宿愿,不想那个县长竟向崔道尹说:“他是个疯子!”然后扬长而去。气得谢三贵跌足长叹!可惜他生不逢时,他的崇高理想只能化为泡影,成为他的终身遗憾!民国10年(1912)赍志而殁,时年61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