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讼师李太昌
明清时,把代人打官司的人称讼师,相当于现在的律师。咸丰年间,万泉县太赵村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讼师李太昌,他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立志要科考功名,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为老百姓办些好事,留得一世芳名。不想因生性耿直,愤世嫉俗,言谈举止引起了乡绅的不满。那年举行乡试,他在考卷中流露出对当朝的不满言词,因而未被录取,从此他也绝意仕途。
他们村有位举人叫李六斤,经常倚老卖老,想叫太昌奉承巴结,而太昌偏不买他的账。一天,李六斤放话说:他小子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哼,我叫他在大堂挨30大板,他29板都不行!有人将这话传到太昌耳中。太昌愠道:我看未必。这话又传到六斤耳朵,六斤借故一件私事,把太昌讼诉到公堂,知县果然打了太昌30大板。
太昌忍着疼痛,决心要出这口冤气。回到家后,他专门到各地搜集了清代的法律条例,终日蹲在村南的地母庙中,精心钻研,历时三载,终于把清代的法律学得滚瓜烂熟。因为出身寒家,胸怀正义,深知农民疾苦,决心为民张正义,辩冤屈,所以不到两年时间,他的名声就传播到左右邻县,找他写诉状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年冬天,某村有一穷苦农民为人放羊,羊群突然闯入一财主麦田,财主要放羊人赔偿损失,放羊人说他的羊群是受惊后窜入他的麦田,并非故意,而且又未造成损失,不应赔偿。财主不依,请李太昌写诉状,把放羊人告上法庭。放羊人听说李太昌怜悯穷苦百姓,也请他代写答辩,李太昌没有作难,也为他写了,并着他照抄一份后留下底稿去应诉。
那天知县升堂,展开财主的诉求,上面写着:“地冻如雪,羊嘴如镢,羊群进地吃了个连根带叶。”知县叫被告把答辩呈上,上面写道:“地冻如铁,羊嘴如捏,羊群过地没掠个虚叶。”知县问财主道:“十冬腊月,怎么能地冻如雪呢?”那财主一时答不上来。又问羊工:“你怎么解释羊群进地没掠个虚叶呢?”羊工从身上把太昌为他写的(也是羊工自己誊的)补充答辩呈上,上面写道:“恶狼下山,羊群冲散,争相逃命,羊窜如箭,哪里还能啃他的麦根,连个麦叶也没沾边!”知县见羊工说得有理,就斥责那财主诬告羊工,打了他20大板,以示警戒。(www.xing528.com)
某村有个乡绅,养着一条恶狗,狗仗人势,经常横卧大巷,伤害邻里,无人敢惹。有一天,有一车夫赶着一辆马车从村外坡上疾驰而下,那恶狗对马车狂吠不止,车夫收拢不住牲口,左躲右避,还是把那条恶狗碾成肉泥。车夫到狗主人家赔礼道歉,那位乡绅得理不饶人,要车夫赔偿他50辆银子。车夫不依,乡绅就把车夫起诉到县衙。知县老爷吃了乡绅的贿赂,就替乡绅说话。车夫无奈,也请李太昌为他写答辩。李太昌问了事情经过,又察看了地形,然后写道:“坡如山陡,车如雷吼,既是活狗,为何不走?分明是一条死狗!”知县看了车夫的答辩,不由口中说道:“是呀!既是活狗,为何不走呀!”按律当办乡绅诬陷罪,但他收了贿赂,只好轻轻责备了乡绅,算是了结了这场尴尬的官司。
离太赵村不远,有一乡镇,镇上有一客店,店主十分奸诈,待人刻薄,经常欺侮住店客人。太昌决心治治那条恶棍。那天,他借故住进店中,向店主借了条被子,言定离店时归还。晚上,他乘大家睡熟之际,偷秤了被子的重量,并在被子四角做了手脚。两天后,太昌抱上被子向店主辞行,店家要他留下被子,太昌说是他的,双方争持不下,只好对簿公堂。知县问店主,你说被子是你的,有什么凭证。店主瞠目结舌,半天说不下所以然,又问太昌。太昌说我的被子四斤八两重,四角内各缝有康熙钱币。知县命当堂验证,果如所言,遂将被子判给太昌,又打了店主30大板。
几天后,店主才知道借他被子的人是赫赫有名的李太昌,他专门提上礼品到太昌家赔情道歉。太昌见他有悔改之意,就将被子还他,并教训他以后做人、做生意以诚信为本,更不能随意欺侮贫苦百姓。
由于太昌坚持正义,为穷苦百姓抱打不平,特别是同时为原告和被告写状子闹得知县骑虎难下,异常尴尬,万泉县知县以违反清廷律例,将他发配青海。据说,他被官方押解途中,沿途百姓闻其大名,常常通融公差,请他代写诉状,因此,他的名声随着足迹到处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