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兵部尚书贾仁元
《万泉县志》记载,贾仁元系解店镇南牛池村人,但万泉老城的百姓却说是他们村的人,还说他们村的贾家祠堂是为祭祀仁元修盖的。他们的子孙多年来都到张户埝仁元的坟冢扫墓,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而且张户埝确有仁元坟冢,土丘高大,有墓碑、像生;连县志上也有记载,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
传说仁元幼时家里很穷,父亲为人佣工,母亲一人靠纺织维持生计。母亲临产他时,全靠邻居一位心地善良的婆婆照应,婆婆到他家后,看见面瓮无米,就拿上笤帚和小簸箕到碾盘上去扫,恰巧那里堆放着一小堆黄澄澄的小米,刚好扫了一碗,端回家中熬米汤供产妇饮用。回到家后,她又提了一个小罐到石臼里打水,此时深井水竟溢平井口,婆婆欢喜,觉得神奇,还从来没有听人说过此事,打满一罐送回,即扭身再打第二罐时,水竟降到原位,起码有三四十米深。婆婆将此事告诉仁元的父亲,他就为儿子起名“井潮”。至今万泉村里老年人只知“井潮”而不知仁元。并且能为你说几段井潮的传说,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信服。
他们说,井潮从小聪明,勤奋好学,所以父亲再苦再累,也把他送入学堂读书。井潮上学后,老师为他起名仁元,井潮成为乳名。有一次,他放学回家,路过土地庙和同学们贪玩,把土地神像搬倒,仁元在其背部用笔写了一行文字:“土地神,土地神,罚你到云南去一回。”这本是儿童随意玩耍,但他的老师晚上却梦见一位白发长者祈求说:“我是当方土地,请你千万行行好,叫你学生仁元把我背上的字擦掉,不然我白天劳累,晚上还得到云南辛苦一次,我实在承受不了。”老师开始不以为意,后来接二连三,只好把仁元叫来问了一遍,果有此事,遂让他擦去,第二天晚上土地神就平安无事了。
当时的学堂在县城文庙,文庙旁有一城隍庙,庙内塑有城隍神像。一日晚上,城隍神向仁元的老师托梦,说他本来晚上工作,亦够劳累,但是又要接送他的学生仁元回家,他请求老师专为仁元开一条小道,只要仁元不在他门前经过,他就不负担此项工作。老师初时也不信,但一连几个晚上,都做着同一个梦,他又联想土地神托梦的事,不得不信。于是他在城隍庙后开了条小道,专让仁元上下学行走,城隍神也再不找老师的麻烦。这条道后来叫做学道,一直到现在,老年人还能向你娓娓道出它的来龙去脉。(www.xing528.com)
根据《万泉县志》记载,贾仁元系明嘉靖壬戌进士,首任山东历城知县,继之为兵部主事,累迁兵部侍郎、保定知府,后又为陕西西凉左参政。因为保卫边疆有功,朝廷又将其迁升为山东按察右布政史,再以后又擢升为陕西延绥巡抚、都察院,以军功荫世袭锦衣千户。贾仁元颇有才华,能诗善文,《万泉县志》中就收录了他多篇诗文。他一生廉洁,善待士兵,从不克扣军饷,且足额发给。他还重视将士的文化素质教育,经常为他们讲忠孝节义之事。他不满朝政腐朽,宦官专政,因而厌倦仕途,三次向朝廷上疏退休。经朝廷批准后,加兵部尚书衔返回原籍养老,享受食禄仍旧,殁后朝廷还遣官致祭,赐墓地70亩。
贾仁元的一生都充满了神话传说,甚至连他的死也没有例外。传说正宫娘娘身染重病,太医诊后施药,说处方须用尚书头发作引。不知哪位太监耳背口笨,传话时竟将尚书头发说成头颅,那时仁元刚好升任尚书,只好“当仁不让”,为娘娘做了“奉献”。后来皇帝知悉,深感内疚,特别为他铸了金头颅,并予厚葬。“文化大革命”前,某些人对传说信以为真,把墓穴挖开,一心想挖出金头颅,但一无所获,晾晒多日后,只好将墓穴草草填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