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城市农民增收,畜牧养殖发展的优秀成果

晋城市农民增收,畜牧养殖发展的优秀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四章发展畜牧养殖推动农民增收申永山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县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畜牧产业发展的气候因素,加之便捷的交通、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促使我县畜牧业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并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发挥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中蚕桑为1.1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37%,占畜牧养殖生产总值的25.7%。

第十四章 发展畜牧养殖 推动农民增收

申永山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县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畜牧产业发展的气候因素,加之便捷的交通、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促使我县畜牧业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并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发挥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从产值看:畜牧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我县畜牧养殖业总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农业总产值10.4亿元的44.23%,比2006年提高了1.98倍,比2001年提高了5.1倍。其中蚕桑为1.1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37%,占畜牧养殖生产总值的25.7%。纯畜牧业产值为3.42亿元,占大农业的32.88%。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64亿元(不包括蚕桑),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保持上升趋势。

从产量看:畜禽养殖发展迅猛,态势良好。201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2.0986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80%和166%,比2001年增长了210%和403%。2011年的肉、蛋总产量,预计分别达到1.684万吨、2.2万吨。

从规模看:畜牧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底,全县规模养牛户166户,肉牛存栏2369头,占全县牛存栏总数的20.3%;全县规模养羊户665户,规模养羊存栏6.9783万只,占全县羊存栏总数的94%;全县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618户,规模养猪存栏13.8954万头,占全县猪存栏总数的98.5%。全县规模养鸡户382户,规模养鸡存栏207.1万只,占全县鸡存栏总数的96.8%,蛋鸡养殖总量排晋城市第一,全省第十。

从养殖水平看:优良品种覆盖率显著提高,畜产品质量得以保障质量。黄牛改良——全县18个乡镇畜牧兽医改良站、18个人工输精点,全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细管冷冻精液输配技术,进一步加大了西门达尔牛的级进杂交和夏洛来的三元杂交改良步伐,提高了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牛肉品质,增加了养牛效益,全县黄牛良种受配率、受胎率、产仔成活率分别达到75%、95%、98%,肉牛改良优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瘦肉型猪改良——以山西健奥种猪繁育有限公司(阳城润城北音村)为龙头,主要培育有美系、法系大白,丹系、美系长白,美系杜洛克等优良品种,目前存栏基础原种能繁母猪670余头,年可向社会提供优级种猪2000余头。同时以千头规模养猪场为重点,投入10万元新建瘦肉型猪人工输精站12个,负责为全县养猪户提供优种精液,基本实现了瘦肉型猪改良在全县范围内的普及推广。目前全县瘦肉型猪优种覆盖率达98%以上。山羊改良——先后引进有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绒山羊等优良品种500余只,重点依靠养羊大户,采取“谁出钱、谁管理、谁配种、谁受益”的管理办法,为周边养羊户提供人工输精服务,每年可改良优种羊2.5万余只,目前全县山羊优种覆盖率可达60%以上。

从效益看:畜禽养殖推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明显。一头牛可以买到五到八千元,一只养可以卖到一千元左右,都是现金交易,对农民增收很实用。2010年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490元,比2006年373元增长1.32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8%左右。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的畜牧业要想进一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在产业分布方面——从乡镇布局看:经济基础好的乡镇畜牧业规模大、发展快,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起步早、发展较慢。畜牧养殖过去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区,现在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影响了发展。我县的规模养殖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乡镇。如39户万只以上的养鸡场,其中凤城、东城、北留、町店、芹池、西河就有26户,占总数的66.7%。养猪出栏在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凤城、东城、北留、润城、西河、演礼有8个,占全县10户的80%。(参考:从养殖总量分类排名来看:目前鸡主要分布在凤城、芹池、河北、润城、白桑、东冶,都在21万只以上;猪主要分布在凤城、润城、白桑、东冶、蟒河、北留,都在2万只以上;牛主要分布在河北、横河、蟒河、东冶、董封、白桑,都在1.8万只以上;羊主要分布在润城、河北、凤城、东冶、芹池、蟒河,都在8千只左右;养蜂是新兴产业,全县达到2.06万箱,主要分布在东冶、河北、驾岭、董封、町店、横河,都在1千箱以上)。存在着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牧畜养殖的山区乡镇,却因经济实力的影响,近年来畜牧业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出现了下滑。建议政府出台有效的激励山区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机制。(www.xing528.com)

在养殖品种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优质肉牛生产已无优势可言。2010年,优质肉牛存栏1.1685万头,连续6年下降。2011年,存栏数为8000余头,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一是繁殖慢、周期长,二是相对效益低,三是扶持力度小,政策门槛高。羊群生产缺乏发展条件。2010年我县羊存栏7.4238万头,出栏4.5397万头;2011年预计存栏7.98万头,出栏4.7万头。由于林牧争坡、封山禁牧、林权制度的改革,羊群放牧的条件越来越受到限制,但由于羊市场价格长时间稳中有升,羊活重由每斤5元长到每斤10元,刺激着养羊发展。建议以后我县的养羊发展定位为“舍养为主、自然发展”。比较而言,猪、鸡生产发展较快。2008年我县养猪饲养量达到24.5万余头,也是历史最高年,比历史最高年的1975年还高出25%。2010年达到14.1071万头,2011年达到15.1万头。但与我市的高平市、泽州县相比差距就较大,这两个市县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基地县,享受着国家和省级的大力扶持。我县排在全省较后位置,扶持力度小。由于养猪污染严重,建议适度发展养猪,在科技含量上下硬功夫,提高单产和品质。蛋鸡2010年存栏214万只,创历史最高,在全省排名第10名。由于养鸡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养鸡在我县的发展迅速,规模在不断扩大,我县现在存栏万只以上的鸡场达39个,10万只以上的养鸡园区2个,5万只以上的养鸡园区2个。建议养鸡向“大规模、园区化发展”。

在政策扶持方面——大力发展畜牧业,鼓励农民增收致富,优惠的激励政策是催化剂,有力的资金扶持是助推器。走访了解到,许多养殖户想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村都有建设养殖小区的想法,许多乡镇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在经济形式不乐观,煤矿关停,农民工大量失业”的形势下,发展畜牧业是“稳民心、保民生、帮民富”的一个有效渠道。同时,大家反映:资金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虽然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县乡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主管部门也出台《关于发放支农信贷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但具体贷款时还是困难重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需求,“资金缺、贷款难”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建议:一方面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多渠道争取国家、省、市扶持资金。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在水、电、路、贷款等方面,给足给够养殖户优惠政策(可以像发展蚕桑一样,适当给以补助)。

在做大做强方面——组织化程度低。成立有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78个,但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制约着畜禽产品在市场经济中“握紧拳头、形成合力、有序竞争”。现代化程度低。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园区化比原来大大加强了,但与发达养殖大省、大县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落后。抗风险能力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疫病也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而抵制风险的机制却没有形成,这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从事和发展畜禽养殖的积极性,影响着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的主动性,影响着畜牧养殖带动山区乡镇农民增收的作用性,应该给予重视,加以解决。除上述提议外,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虽然畜牧产业对财政的贡献较小,却是安民心、保稳定,可让农民增收致富得实惠的民生产业。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看,应该及时把畜牧业确定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二是科学引导。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规模养殖和园区建设列入规划,推动畜牧养殖向集约化、科技化、现代化发展。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作用,让养殖能人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路上带头人。

三是积极扶持。在推行国家、省、市各级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要逐步建立有效的扶持机制,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增收致富中的“贷款难”等突出问题。

(作者系阳城县人大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