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在服务农村中实现双赢——晋城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王仁庆
一、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行政推动,营造科技服务良好环境氛围
我市各级政府对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门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明确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的考核激励机制。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指导思想、选派程序、选派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确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沁水县制定了科技特派员工作职责和任务,规定科技特派员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在制定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决策,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有序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活动、科技普及和培训工作。阳城县成立了乡镇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站,对科技特派员队伍的日常管理监督和考核,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时给予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录取。
(二)坚持多效联动,培育了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创办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多元化投入和回报机制,使农民、科技人员和当地农业经济三方受益,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双赢,共同促进带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特派员宋国庆依据当地天然地理气候等资源优势,发展万亩特色生态高效中天玫瑰种植加工产业化项目,已经建成了120亩玫瑰种质资源圃和200亩种植示范基地;绿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特派员唐俊山指导菜农100余人,为当地指导建设大棚60栋;特派员牛江林创办牛山香玫瑰发展中心,研究开发出了黄刺玫露,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科技特派员李永茂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养殖大棚500余栋,其中50栋已投入使用,产值达200万余元。山河镇农村科技特派员李小双引进梨树新品种和梨树集约化种植栽培技术,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晚秋黄梨1000余亩,带动了当地林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实施科技项目,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聚合工作力量,带动产业发展。城区农村科技特派员杨正光实施的“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技术服务推广”列为国家级科技项目,争取资金40万元,实现了我市国家科技部项目资金零的突破。特派员李振业创办的山西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组织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大赛,成为我省两个进入复赛的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之一。特派员郝江波所创办的公司相继组建了“养殖技术培训学校”、“鹌鹑蛋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基地”、“特禽养殖培训示范基地”等机构,形成了一条特色养殖创业产业链。
开展技术指导,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组织了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栽桑养蚕、养蜂技术和蔬菜大棚种植等多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城区农林局科技特派员吴太平开展了葡萄病虫害防治和玫瑰种植技术及旱地冬小麦抗旱节水的重压技术等各类技术培训4次,培训2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科技特派员谭书文于2009年创办的养蜂协会,一方面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及时引进推广先进的养蜂技术,另一方面根据养蜂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技术攻关,为养蜂户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市的养蜂技术传播和蜂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高平市科技特派员赵七一发放配方施肥宣传资料两万余份,积极推动了我市冬小麦配方施肥调控肥技术的发展。
建立示范基地,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显示度。大力实施基地带动战略,将示范基地的建设列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技术、资金、政策等各方面予以支持,打造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特派员刘建东帮助支持的高平市北诗镇繁盛菌业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于2010年被市科技局授予“晋城市白灵菇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00栋,安排劳动力400余人,全村仅养菇一项收入就可达到300万元。科技特派员陈卫星,成立马兰花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绿色蔬菜科技孵化器,实现了年产各种蔬菜40万斤,经济效益60余万元,被晋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组授予“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称号。
(三)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创业,不仅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能力,同时又通过他们的引导和示范,推动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能力。广大科技特派员把服务创业与学习锻炼相结合、发挥优势与弥补不足相结合,在服务创业中成长,在学习锻炼中进步,增强了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综合协调能力,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科技创新的能力。
增强了科技人才服务农村的使命感。科技特派员在基层服务创业的过程,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他们在物质生活较为艰苦,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开展服务创业,陶冶了情操,锤炼了品格,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教育,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广大科技特派员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培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为农民带来了信息,带来了致富的门路,一大批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了科技人才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二、总结与思考
晋城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已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0年底,全市发展农村科技特派员1803人,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0万份,推广新技术102项,引进新品种83个,吸收农村劳动力2.5万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点20个,创建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57个,创办企业实体82个,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5%以上。由农村科技特派员主持实施的科技开发项目总投资3472万元,实现年利润849万元。在几年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思路上不断拓展,机制上不断完善,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部门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争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坚持双向选择,实现供需对接。在农村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中,既考虑到了基层需要,又考虑科技人员的专长,选准选派方向,做到专业对口、供需对接,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创业效果。
坚持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鼓励、引导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开展服务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www.xing528.com)
注重利益共享,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充分激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的内在动力,增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生命力。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科技特派员发展范围较窄。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四年,虽然科技特派员数量有了大幅提升,但由于客观因素限制,参与的科技人员以大学生村官和乡土人才为主。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推动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还需要探索更有效的途径,制定更有效的工作措施。
2.各地扶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政策力度不够。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没有专项经费支出预算安排,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资金一部分是使用科技三项经费,另一部分是依靠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科技资,有关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激励政策较难落实。
3.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无论是特派员还是农户都存在一些障碍。农户一方面担心技术的实用性问题,另一方面又顾虑科技投入与收益能否相称的问题;科技特派员则担心科技付出的收益以及损伤农户利益导致的纠纷问题。
4.农村科技特派员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乡镇行政组织对科技特派员的主动吸纳、服务还很不够,机制还不健全。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手段还不多,很多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协调、研究和完善。特别是对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强,致使部分科技特派员不能放手去做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围绕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利用农村科技特派员机制,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科技创业行动。以我市农业“食用菌、蚕桑、蜂业”三大优势产业链条发展为核心,在注重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水平,建设和拓展延伸一批以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发展核心的优势产业创业链,按照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对农业产业链合理分工,支持科技特派员在产业链若干环节开展创业和服务。以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实体为载体,将信息、科技、金融等生产要素植入产业链,支持和引导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创业带领农民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或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合法地取得技术服务收入。培育壮大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链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抗风险能力,培育和壮大区域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同时,围绕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针对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业项目,集成转化应用一批先进科技成果,提升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
(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要逐步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利益共同体建设、服务创业方式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发展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创业中强化服务,围绕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开展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发展创新创业一体化的产业技术联盟。进一步加快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的领域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拓展,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拓展,不断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覆盖面。
(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要拓宽农村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不断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的规模。一是进一步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派选制度。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坚决把好选派关。要注重选派质量,真正实现供需对接。每年精选一批、调整一批,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充实到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二是要开展团体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并充分发挥我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可以尝试性的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选聘力度,建立一支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能够留得住的农民科技特派员队伍。
(四)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
要在现有的做法与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特派员为“三农”服务的效率和收益。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他们到基层一线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鼓励科技特派员和所在镇、村、民营企业联合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发项目投融资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的作用,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服务,确保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技项目能够启动实施,尽快发挥效益。同时,将农业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五)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政策环境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宣传各县(市、区)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验,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和管理组织,要加强表彰宣传,扩大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影响,增强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了解和支持,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进一步大胆创新,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深入开展。要通过搭建工作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健全的网络传递格局,使我市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信息分享更快捷、更准确,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协调管理工作更有成效,全市的农村科技特派员资源分配更为合理和有效。
(作者系晋城市科技局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