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李国继
最近,结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我们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专题座谈,我们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让我们看到了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希望。
一、主要成绩
2007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连续几个一号文件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稳步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关于做好“三农”工作方面的一号文件,推动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2007年一号文件,专门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都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了新时期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体系,这对保护农民利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就我市而言,市五届四次全委会专门做出了《关于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陆续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晋城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意见》、《加强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全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计划加快推进设施蔬菜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化配套政策。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市按照国家规定,不仅全部免除了农民承担的全部税费,而且粮食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补贴资金逐年增加,2006年补贴资金4000万元,今年增加到1.4亿元,实现了大宗作物玉米、小麦良种全覆盖,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依托现代农业项目的带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雏型。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实现了农村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的发展开始迈向了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2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国家出口示范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513”工程省市县梯次企业20家(省4家、市6家、县10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全市的龙头企业群体。近两年来,我市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代农业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雨润集团在我市建设的200万头生猪屠宰龙头企业,年产值可达20亿元,不仅可促进我市的生猪养殖,而且可带动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大发展。投资8930万元的韩国青绿园万吨食用菌项目和投资9800万元的华龙泰集团10万吨谷物早餐项目,将填补我市的产业空白,起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挚作用。“十一五”全市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亿公斤左右,今年突破9亿公斤达9.2亿公斤,实现新的突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全市形成了畜牧、蚕桑、果蔬、干果、小杂粮、中药材六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75万亩,桑园15万亩,水果20万亩,干果经济林44万亩,中药材20万亩,蔬菜20万亩,畜牧业产值首次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蚕桑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果品产量稳定在2亿斤左右,蔬菜产量稳定在8亿斤以上,特色产业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势产业。
(三)多元化投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组织实施了百万亩耕地综合增产增效工程,建设高标准旱作农田85万亩,建设节水灌溉高产农田15万亩,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农机具补贴为契机,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经营水平。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91万元,补贴机具13280台(套),直接受益农户1万余户,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25.25万千瓦,比“十五”期末增长17.9%,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达到了5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按照《晋城市利用煤矿废水发展农业节水园区工程实施办法》,开展一矿一池一园区建设工程,建成坑口水利工程70处,发展节水园区4万多亩,开发利用矿井水700余万方。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按照《晋城市干果林建设扶持办法》,“十一五”新发展干果林11.16万亩,总面积达28万亩,总收入4293万元,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突破口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转型和大步跨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在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和解决。
(一)认识不到位,现代农业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
我们一些领导对现代缺乏应有的认识,概念不清,认识不足,扶持乏力,以致于工作中,既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无法满足农民生产应有的服务。部分同志认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现代农业抓不抓无所谓,表现出明显的自满思想和惰性;有的同志则认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商品率低,长期形成的产业格局难以打破,现代农业是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事,离我们太遥远,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明显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规划不到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响亮,规模不够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具体在产业布局上,表现出明显的特色不突出,加之专业合作组织起不到应有的组织服务作用,产业随着资金转,跟着个人的喜好走,有思路、欠规划,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推动力仍显不足。
(三)投入不到位,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没有充分发挥。(www.xing528.com)
有的地方却存在着重试验示范轻普及推广的情况,对于一些新项目试验期有热情、有支持、有效果,但到大面积推广时又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重视不够,投入跟不上,组织引导力不够,以致很难发挥规模效益,造成一些本应做好的项目停滞于试验示范阶段。
(四)服务不到位,现代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高度发达的农业服务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化的优质服务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但通过调研,我们明显感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服务的很大不适应。首先是体制不适应,传统的县、乡、村、户四级服务网络在计划经济或改革开放初期无疑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发展现代农业,这样的体系已难以适应,造成对生产力的严重不适应。其次是队伍不适应,改革开放初期,以县农技服务中心和乡农科站技术人员为主体,村科技示范户相配合的农技推广服务员队伍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批人员年龄、知识都十分老化,有的已近退休年龄,加之近几年充实较少,有限的服务,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如农业大县泽州县,全县仅有中高级以上农科技术人员80人,仅占同级专业技术总人数的14%,而且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再则是技术装备和服务手段不适应。现代农业以现代技术、现代管理和方法经营,但我们处在新旧交替转型跨越时期,传统的技术装备服务理念和手段,还不能提供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系列化服务。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典型引路,合力推进,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方面要下硬招,用实劲,办实事,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搞好现代农业的大合唱,奏响现代农业的最强音,推动农业生产上水平,农民收入上台阶。要把能否适应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今冬明春农村两委换届中要把好关,把农村中懂经济、善管理的人才选拔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岗位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二)因地制宜抓规划,切实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发展既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技术和手段,也突破了原来仅有的食品保障功能,转型跨越发展就是农业生产的一场深刻的大变革。要围绕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1.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搞好粮食生产。在粮食生产上要以稳定粮食总产为目标,加大技术推广,靠提高单产增收,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搞好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大力扶持发展健康养殖业。按照《晋城市加强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和要求,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继续实施养殖扶持政策,降低扶持门槛,扩大扶持范围,发展舍饲养殖,提高养殖户的收益水平和养殖积极性。
3.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做足特色农业大文章。我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小气候,造成了农业生产上的“品种多规模小,产品优产量少”的状况,这与发展现代农业极不适应。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关于大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实施意见》,搞好区域规划,从齐全的产品中选稀特,搞好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让晋城的品牌随着我们的名优产品高飞远扬。
4.壮大龙头企业。我市农产品的“名优特”与市场品牌的“多乱杂”相伴而存,严重影响开发效益,根本原因就是龙头的带动力弱,有的根本就无龙头可言。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必不可少。应该从我们的生产水平出发,扶持发展能够一头打开市场一头牵动生产基地的重量级企业,在现代农业中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培养响亮的品牌去闯市场。
(三)多管齐下筹资金,有效增加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
现代农业以必要的投入为基本保障,加之投入数额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因此,合理有序的投入机制必不可少。首先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积极筹资投劳,基本的生产设施,生产条件的改善、基本的生产工具购置等要靠农民自力更生来完成;其次持续加大政府的扶持,对于近几年行之有效的扶持办法继续完善实施,如种粮补贴、蔬菜大棚建设、养殖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土地的开发整理等,要保持支农资金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再则是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由生产向加工转化。支持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现代农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建设、清洁能源利用、新型农用工业等。
(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要从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首先是合作经济组织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靠制度创新,解决土地流转机制不活的问题,保障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以使单家独户的家庭承包经营逐步适应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服务功能的完善,解决长期存在的以行政代服务的问题,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立功能齐全,手段完备,队伍强大,能征善战的队伍,突破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在信息提供、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培养农民牢固树立在现代农业中的主体意识,打造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永立潮头。四是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在功能提升,优质服务上有所作为,引导和支持同行业专业农民合作社跨地域进行联合和重组,按产业组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各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百舸争流。五是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考评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导,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推动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晋城市人大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