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偏桥底村调查
从2002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取消了广大农民承担的各项税费任务,极大地缓解了尖锐的干群矛盾,改善了农村工作环境。但是影响农村发展、稳定、制约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未随着改革的实施而得到彻底解决。农村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内部各种历史遗留的、改革后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影响着农村各项工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正确分析存在问题的现状和危害,实事求是地制定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冯建平
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有两个:转移到城里的人如何生产、生活,留在农村的人如何生产、生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现代化就真正实现了。从7月6日到7月20日,我先后两次到陵川县西河底镇偏桥底村下乡住村,时间两天半,调查了8个家庭,与村支书兼主任常永忠、会计刘明亮了解了村里的各方面情况。住村期间,除重点与干部群众商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事情外,还就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调查。
一、陵川县过去是国家贫困县,偏桥底村在陵川县的贫困村里面属于中等
偏桥底村离晋城市区并不远,约40分钟车程,全是油路。全村215户,775口人,350个劳动力,耕地1606亩,人均耕地2.07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村里的主要街道已硬化,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入户。村里有卫生室1个,便民商店4个。按人均收入3000元这类村的印象,比我想象中好得多的是村民住房,多是两层楼,家家收拾的很整洁。全村有党员22名,60岁以上的4人,35岁以下的4人,支村两委干部共5人,是个精干的班子。
陵川县过去属于国家贫困县,现在也不富裕,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17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882元。2009年,晋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陵川、沁水两县的210个贫困村进行扶贫攻坚,两年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00个,取得了明显成效,这210个贫困村的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2452元提高到2010年的3300元,增长34.58%,偏桥底村也在其中。支书常永忠说,偏桥底村虽然集体没收入,但村民并不很穷,我通过走访农户,相信他说的话。
二、从偏桥底村的情况看,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转移,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还在加速
我让村会计刘明亮查了偏桥底村四个年份的户籍人口,结果令人吃惊:1980年755人,1990年782人,2000年795人,2010年775人,30年只增长2.65%。比照全国30年净增人口3.5267亿、增长35.73%计算,偏桥底村现在的户籍人口至少应该在1024人以上。这说明,这30年间,已有二、三百人城市化了。这也符合晋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个县区,人口增长最多的是城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长了56.78%,其他5个县的人口有增有减,但变化都很小。
以上是村里户籍人口变化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力转移了出去。据统计,全村常年在外面打工的还有131人、116户,季节性外出打工的有48人、41户,全家搬离但仍保留户籍的有13户、28人,真正纯种地的只有33户。
随着人口的流动,土地也在缓慢流动。从晋城农村的情况看,土地的流转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村里发展规模养殖、建大棚蔬菜等,占地较多,由集体出面协调,以每亩500至1000元不等的租金租用村民土地,不少农民还会再到这些养殖、种植大户里打工,农民还是满意的。另外一种就是农户之间的土地转让,偏桥底村属于后一种,而且大多是在亲朋好友之间流动。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农业税时就转出去了,一般为无偿流转,当时粮价不高,还要交农业税,一些农户感到种地不挣钱,转让出一部分,比如支书常永忠,他当时就转给朋友6、7亩地。另外一种情况是现在常年在外打工的,把土地转给亲戚种,不出钱,只是给一点小麦、小米。
多亏了30年间有这样一个比较快的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外迁,使留在村里务农的人,每户平均能有10亩左右的土地耕种。现在有一种担心,“十年后谁来种地?”这种担心不是没一点道理,确实现在种地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村民,但也要看到,现在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每亩的用工投劳并不需要多少,而且劳动强度也不大。偏桥底村主要以种玉米、小麦、谷子为主,耕地、播种、脱粒基本上都是机械,连农家肥的运送也社会化了,邻村积善村就有一村民专门负责运送人粪尿,掏、送一池20元,打个电话就来了。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纯种地的人的收入,一户种到30亩到40亩地是一个适当的水平,这意味着还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出去。
三、农民收入翻番的难点集中在纯种地的农户和季节性出去打临工的农户,这也是工作的重点
偏桥底村农民收入以种地和外出打工为主。全村215户,大体有这样三种情况:
纯种地的农户有33户,其中7户为单身汉,18户为与子女分开过的老俩口。这些家庭的年收入一般都在1万元左右,是偏桥底村的贫困群体。
种地加打工的,这要占大多数,有170户。过去农村里就有这样的说法,要想富的快,庄稼搅买卖。偏桥底村外出打工的大体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在煤矿上班,计有62人。这几年煤炭价格高,煤矿效益好,矿工的工资是比较高的,一般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我的房东常雪荣家有四口人,儿子已成家,在煤矿上班,老俩口在家种了18亩地,去年产玉米2.4万斤,纯收入2万元,儿子上班年收入5万元左右,全家年收入7万元左右。一部分在其它企业上班,计有69人、67户,月工资在1500至2500元之间。村民常秋德有一儿一女,女儿师范(中专)毕业后在邻村积善村当小学教员,月工资800多元;儿子在沁水县的一个煤层气公司当汽车维修工,月工资2000多元,他在家种地9亩,全家年收入4万多元。还有一部分为季节性打工,计有48人、41户,工资一般以天计算,大工130元,小工70元,一年打临工的时间多在5到7个月。
搞规模养殖的,也属于少数,全村共有养猪户9户,养羊户2户,养鸡户1户,共12户。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好,效益都不错。村民常爱民的养猪场,今年至少可出栏100头,他说只要后半年的价格不大跌,纯收入10万元是保险的。他还承包了23亩地,去年生产玉米3万斤。全家年收入至少在十二、三万元,经济上是比较宽裕的。这是一个勤快的家庭,常爱民说他16岁初中毕业就去乡里的加工厂上班,19岁回村与姐夫跑运输三年,还赔了钱,然后到煤矿打工四、五年,十几年前又回村办起米面加工,这几年村民都开始买成品粮了,主要转向养猪。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21岁,已被晋煤集团的一个煤矿招工,正在培训;二儿子今年19岁,在晋城市区的一家饭店打工。我问孩子愿意到饭店打工吗?常爱民说不愿意也不行,不吃苦就想挣到钱,没有的事。他不让儿子在家吃闲饭,而是让他们懂得好生活要靠自己奋斗。这样一种奋斗精神在农村是一种主流,这也是农村经济会发展、农民致富大有希望的动力、基础。
这就是偏桥底村农民收入的大体情况。常永忠说,30年前大家奋斗的是万元户,现在一户人家即使有住房了,也还要供孩子上学,会娶媳妇,置办家具、家电,甚至再有一点钱要买个小车(偏桥底村家庭有小车的已达30多户),一户的年收入只有上到3万元以上,人均上到1万元,才会感到真正的宽裕,有安全感、稳定感。我想这个目标对这类贫困村来说并不低,但也不是不可企及。有劳力在煤矿打工这62户家庭,一年的务工收入大多在四、五万元,67户在其它企业打工的家庭年务工收入也在1.8到2.5万元,12户规模养殖户的情况要更好一点,三部分共计141户,再加上他们的种粮收入,基本能达到年收入3万元以上。41户季节性打工的家庭,平均能收入到1万元,加上种地收入,能上到2万元。这就是说,215户,除了常年有劳力在外打工和搞规模养殖的家庭外,真正需要大力帮扶的集中在纯种地的农户和季节性出去打临工的农户,加起来不到80户,这是偏桥底村实现省委提出的农民收入翻番目标的难点,也是工作的重点。
四、影响农民生活条件提高、改善的三件事:冬季取暖、下水道、垃圾处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柴的重要性。我原来一直以为煤炭价格高了以后,农民用不起煤,是不是要拿起斧头上山砍柴?到偏桥底村看了后,情况还不是这样。偏桥底村民做饭现在主要以用电磁炉为主,费用比用煤球还要省。我住的房东常雪荣平时就他们俩口人,电视、照明、电磁炉,一个月的电费60元。晋城的沼气发展得不错,全市农民用上沼气、秸杆气做饭的户数已达13.6万户;晋城的煤层气发展也很快,农村用气户已达2.45万户,沼气、煤层气、石油液化气,再加上电磁炉,农民做饭问题看来问题不大。问题大的是,冬季取暖还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现在冬季取暖必须得用煤球,每天省一点也得六、七块,一块香煤煤球6毛5分,臭煤煤球4毛5分,一天的费用4块5毛左右。陵川海拔高、气候冷,煤球炉子得用4个月,费用需五、六百元。我问县里不是供平价煤吗?常永忠说,陵川煤矿少,县里指定的煤矿离村太远,有时去好几趟也拉不上煤,即使煤拉回来打成煤球,价格也比就近买煤球贵,不划算。常永忠还说,县里打算建一个平价煤球厂,按照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供应村民,这样不仅价格低一些,质量也有保证。我的房东家里还装有太阳能热水器,那天晚上我用了一下,水很烫。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能不能造一种太阳能散热器,来解决农村的冬季取暖?如果太阳能散热器能造出来,那农村的供暖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而且是最清洁的能源。当然电暖器也可以用,只是电费太高了。房东说儿子过春节回家住不了10天,光电暖气一项就要多支出50块钱。
下水道是农村改厕的基本条件。有了下水道,农村就可以建水冲式厕所,就可以比较方便的使用洗衣机,这是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一个硬件设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标志性设施。这几年农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兴办“农家乐”,办“农家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得有个水冲式厕所。所以,修建下水道,逐步实现农户有水冲式厕所,这是农村生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农村的垃圾处理也该重视解决了。现在,垃圾围城的情况严重,垃圾围村的现象同样也很严重。常永忠说,村里建了三个垃圾池,一个月清一次,是往村外的一条沟里倒的。从村里的主要街道看,还算干净。但我到郭国富的养羊场时,路过一个池塘,周围全是垃圾袋,也有煤球垃圾,可见垃圾的清运做得也不太好。去年我到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唐山的同志讲,全市农村的垃圾已实现村集、乡运、县处理,随行的同志都很感兴趣,一致感到这件事办得好,应该学习。(www.xing528.com)
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我们已顺利完成了旧的“五个全覆盖”,今年省里决定再用两年时间实行新的“五个全覆盖”,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程。新的“五个全覆盖”完成后,农村的取暖、下水道、垃圾处理可能就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五、对重症病人特别是慢性重症病人如何有一套基本医疗、基本药品免费的办法迫在眉睫
至去年底,偏桥底村参加合作医疗的有196户,参合人数678人,占87.5%。据镇合作医疗中心统计,去年偏桥底村有26人住医院,报销医药费42584元。从接触到的村民反映,新农合是这几年国家在惠农政策里边最受农民拥护、也最解决问题的好政策、好制度。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重症病人特别是慢性重症病人如何有一套基本医疗、基本药品免费的办法,把压在这些家庭的沉重负担彻底搬掉。偏桥底村共有3户慢性重症病人家庭,两户有尿毒症病人,一户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我看了其中的两户,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难处。
村民张地发,55岁,家里三口人,妻子和儿子,属典型的因病返贫。儿子现年31岁,23岁时发现肾功能衰竭,24岁开始血液透析,刚开始一星期一次,过了四、五年是两星期三次,从去年7月份以来是一星期两次,每次透析费486.4元,再加一支针剂60元,做一次血液透析共需546.4元,每月透析费4000多元。2010年治病花了5万多元,新农合报销了16300元,村里给他的儿子办了低保,县民政局报销了6000多元,合计报销22300多元,个人支付27700多元。据孩子的母亲讲,今年看病最少得花6万多元,现在家里还欠亲戚、朋友6万元。她说,这种病不像其他病,哪怕一次性花个30万、50万能治好都行,这种病像个无底洞,没完没了,看不到头。更严重的是,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儿子看病花钱却会越来越多。我与他们俩口聊了近1个小时,能感觉他们一方面对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药费的感激,同时也深深感觉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发愁。
另一户叫常三昌,他的儿子今年春节后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半年时间已花了25万元,刚从太原住院回来。他的儿子2009年毕业于雁北师范学院,2010年通过考试招聘到陵川一中当教师,今年过春节时发现全身乏力,后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后到太原、北京等地看病治疗,目前病情还不稳定。据老常讲,再障病的治疗最少要一年半(一个疗程),稳定以后还得吃半年到一年的药,即使正常以后还得吃很长一段时间的药,一年药费至少要15万元,而且用的药大多不在报销范围。老常说,儿子去年有了正式工作,眼看熬出来了,想不到一下子成了这样子。
看了这两户有病人的家庭,我有个感觉,一个家庭最难以承受的是重症慢性疾病,类似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治疗时间长,且年轻患者居多。对这类病,国家、社会如何建立起一个基本医疗、基本药品的免费制度,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否则单靠一个家庭无论如何是承担不了的。
六、农村60岁以上老人已全部开始领取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金的交纳还需要多做工作
按照省政府新的“五个全覆盖”的要求,偏桥底村已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村60周岁以上共96人已开始领取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全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共201人,其中选择年交费200元的有2人,年交费400元的有4人,还有1人一次性补交了1500元,其余的194人均选择了年交费100元。
所以有400多人没交养老保险,一方面是这项政策刚实行,一些人在观望,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政策在设计上尽可能照顾农民有关,比如现在没参加养老保险的村民,到60岁时可补交,这是导致一些人现在不急于参加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档次分的多可能也是一个原因,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共有5个交费档次:100、200、300、400、500元,村民可根据情况自愿选择其中的一个交费档次。这让不少农民颇为犹豫,交多了怕以后遇到困难交不起,交少了怕60岁以后领的钱比别人少。
七、随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全免费,“9+3”义务教育体制,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加3年中等职业技术义务教育的条件已具备
这次住村调查,感到问题最严重的是农民的基础教育水平低,农村孩子念书的时间短。在全村350个劳动力里面,高中以上毕业16人,初中以下的334人。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多数的孩子初中毕业就不再念书了,这是最让人忧虑的一件事。我们讲转移劳动力,让更多的农民有工资性收入,前提是让农民找到就业岗位,让农民就业,不仅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失业与空位并存”是当前农民工失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大规模地搞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要有更多的财政投入,保障农村学龄青年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实际上,随着全省新的“五个全覆盖”中有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全免费,“9+3”义务教育体制,即在原来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加3年中等职业技术义务教育的条件已具备。一个人但凡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就可以迅速拥有在城市就业的一技之长,而且能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教育不是消费,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这种投资更重要。
八、这么多年来,国家、各级各部门为农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长,还应特别关注一下贫困村的集体支出和债务
偏桥底村集体除27亩机动地每年收租赁费2700元外,再没有一分钱收入。农村“三提五统”取消后,中央财政每年给偏桥底村转移支付4.3万元。这4.3万元的主要开支是:(1)村干部工资18300。(2)报刊费3800元。(3)村账镇管所需办公用品3000元。(4)集体用工(主要是打扫卫生、清理垃圾)13000元。常永忠讲,集体用工每天补助25元,基本属于半义务性质。(5)补贴村办学校水电费1000元。(6)村卫生室由镇里补贴,每年从村里的转移支付中扣720元。(7)村里每年唱戏1万元。以上七项共计49820元,除去村集体机动地每年收取租赁费2700元外,超支部分一般先由村干部垫付。
集体没收入,这么多年村里实际上做了不少事情,主要靠得是上级的支持。比如全省搞的“五个全覆盖”,市、县帮扶单位支持,在外工作的人捐款,等等。2004年,投资40.03万元实现了村通油路;2005年,投资12万元安装了自来水;2007年,投资24.25万修建了学校及村“两委”办公楼(两层);2008年,投资8万元铺装南河桥;2009年,投资12万元进行公路绿化;2010年,投资8万元维修村内的一处庙宇。以上共104.2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7.2万元,市、县帮扶单位资助12.7万元,在外工作的人资助15.03万元,村民集资、投工15.35万元,信用社贷款8万元,借个人款6万元。
我所以把这些事都一一列出来,是想说明,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包括离开农村在外面工作的人,通过不同的渠道,给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帮助是很大的。就是说,除国家免除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种粮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普惠政策外,对贫困村还有特别的支持、帮助。同时也想说明,事在人为,即使很穷的村,只要村干部不怕辛苦,是可以办不少事的。
我在住村期间,不时地与村干部探讨发展集体经济,讨论了几次也没有说出个眉目。由此我感到,类似偏桥底村这样一些资源贫乏、家底很薄的村,也不一定硬逼着去发展集体经济,让村干部集中精力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好,把政府扶持办的事情办好,也很不容易。集体开支困难,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长,可通过逐步增加一些对这类村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
村集体债务也应予关注。从晋城的情况看,村集体的债务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集资办学,二为村通油路。偏桥底村集体所欠债务就一项,村通油路12万元贷款和6万元借款,共18万元。2004年,偏桥底村响应上级号召,开始实施村通油路工程,总里程2.3公里,总投资40.03万元。当时的筹款情况如下:省、市、县每公里补了4万元共计9.2万元,扶贫帮扶单位资助7000元,偏桥底村在外工作人员捐款5.13万元,村民投工折算11万元,以三名村干部名义向信用社贷款8万元,向个人借款6万元。由于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当时从信用社所贷的款加上利息已达12.2万元。国家对村通油路的补助情况是这样,2004年列入村通油路计划的每公里共补助4万元,到2009年至2010年,村通水泥路项目(即全覆盖),每公里已补到20万元(中央10万元,省里10万元)。偏桥底村村通油路干得早,补助低,由此形成的债务如何消化,要考虑解决的办法。
九、偏桥底村农民增收门路:长抓林(地梗核桃林),短抓菜(大棚菜、大田菜),不远不近抓畜牧
偏桥底村与一般山区农村不一样的地方,是几乎没有荒山,只有86亩。耕地也不算多,人均2亩。要增收,除了继续鼓励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外,我们研究了三个生产门路:长抓林(地梗核桃林),短抓菜(大棚菜、大田菜),不远不近抓畜牧。现在镇里的副镇长王鹏霄与村干部一起调查摸底,做发展规划。偏桥底村离城近,土地好,如果重点扶持、帮助80户收入较低的家庭发展地梗核桃、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再有一些农户发展规模养殖,经过几年发展,全村人均搞到1万元大有希望。这是偏桥底村干部的想法,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作者系中共晋城市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