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城市2011年度百日调研优秀成果

晋城市2011年度百日调研优秀成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实施文化创建工程提升全民道德素质闫通宇我们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也是晋城市唯一的一个县级市。我们从2006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城乡“文化创建全覆盖”工程,建立起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晋城市2011年度百日调研优秀成果

第六章 实施文化创建工程 提升全民道德素质

闫通宇

我们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也是晋城市唯一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463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48万人。

一、深化认识,创新理念,以开放的思维来审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架构

我们高平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资源型经济城市。近年来,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地下转地上、资源转资本”的“两个转移”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少数地方出现了公民思想混乱、道德水准滑坡,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如:有的地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沉湎于喝酒赌博、封建迷信;有的群众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不高,家庭邻里不和、矛盾纠纷不断,甚至形成上访告状;有些群众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关系,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敲竹杠”,甚至到党政机关“扯横皮”;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盛行,黄赌毒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等等。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围绕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要求进行了深刻反思,充分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腐朽没落文化必然会去占领。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现象,根本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教育,没有很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群众、教育群众。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进一步引深大家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一方面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精神要求,组织市乡两级干部积极走出去,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举办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到苏州、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以先进地区经验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在深入走访群众、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市情、乡情、村情和民情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本地实际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思路和举措:针对文化活动贫乏问题,我们提出和实施了新农村文化创建工程,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人、教育人、凝聚人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勤劳、守纪、文明、厚道的乡风民风,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针对道德缺失问题,我们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了以“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争做文明高平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全省、全国的文明和谐城市、平安和谐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和谐家庭(单位)等创建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热爱家乡、谋划发展、讲究卫生、构建和谐,争做文明市民,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创优环境、提升素质。针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了市乡村三级精神文明建设架构,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低保政策,初步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由“短期行为”向“长效机制”转变、由“部门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扶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工作机制。

二、整合资源,四建并举,以创新的手段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一是建阵地,以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来凝聚人,确保有处办事。完善的文化阵地是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从2006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城乡“文化创建全覆盖”工程,建立起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我们在市区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体育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三馆三中心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全市16个乡镇都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四有”标准,即有阵地、有设施、有人员、有活动),村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即有文体中心、有图书室、有健身园、有舞台、有篮球场),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特色大户。如:我市三甲镇姬家山村办起了由农民企业家出资100万元的农民军乐队,可演奏“多瑙河之波、拉德斯基圆舞曲”等名曲。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达到6亿多元,初步形成了市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户有文化室的“四级联创”文化阵地全覆盖格局,使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吸引人、凝聚人的道德教育场所。

二是建机构,以完备的网络体系来引导人,确保有人管事。健全的机构是开展道德教育的组织保障。几年来,我们针对“无人管事”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组织机构,配备了力量。在市一级,我们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组建了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成立了广播电视传媒中心、新大众体育文化产业服务中心、文物旅游开发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做到了政事分离、管办分开。提高了市精神文明办公室规格,文明办主任确定为宣传部副部长。成立了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由一名宣传部副部长任中心主任。为市文联增加了编制,充实了人员,创办起了《丹源文学》等刊物,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在乡镇,我们公开选拔了16名副乡镇长专门负责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个村都确定一名大学生村官,协助党支部、村委会专抓此项工作,进一步充实了乡村两级管理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民办、社会文艺团体,积极创作反映群众身边事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目前,全市有书法摄影舞蹈钓鱼、篮球、太极拳、中国象棋等各类文化体育协会30余家,民间演出团队223家,从事业余文化演出人员达到7000人。(www.xing528.com)

三是建制度,以体制机制创新来塑造人,确保有章理事。健全的制度是社会道德普及、公民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农村文化建设领导组,把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实绩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年初同经济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年底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一起检查、一起验收,严格奖惩。各乡镇、村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文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了《高平市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高平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实施意见》,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建设、新农村文化示范村、达标村建设都制定了补助政策;对贫困边远乡村实行“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政策,市政府对院团实行补助奖励、鼓励创新,每演出一场补助1500~2000元,每创作一台新剧目奖励20万元。开展了“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低保工程”和送戏下乡活动,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每年送戏下乡近2000场,送电影下乡1万余场,送图书5000余册,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是建载体,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吸引人,确保全民谋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有明确的主题载体、有丰富的活动形式,才能真正吸引人、贴近人、凝聚人。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全省、全国和谐文明城市的目标,在全市持续开展了以“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争做文明高平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出台了《高平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一五”规划》、《高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以及《高平市文明和谐单位、社区、村镇创建管理办法》、《高平市“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编辑刊印了《高平市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工作手册》、《文明和谐城市测评操作手册》、《高平市文明市民手册》、《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知识问答》、《讲道德、树新风、促和谐漫画集》等宣传资料,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组织举行了“文明和谐城市创建”和“提炼高平精神”大征集、大植树、大扫除、大粉刷万人大宣誓大签名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转型跨越发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行动、社会文化净化、义务植树劳动、关爱空巢老人、创建平安家庭以及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全民素质有了明显大提升。三是我们立足本地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了消夏文艺晚会、上党梆子票友赛、八音会擂台赛、老年人秧歌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高平市歌,最后由羊鸣谱曲,石顺义作词,确定了题目为“高平是我家”的高平市歌,并从2009年起,每年“七一”前夕在全市广大城乡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唱市歌、唱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活动。同时,我们坚持以中国·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为载体,每年承办一次国家、省级大型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全民运动会、全国钓鱼锦标赛、全省“炎帝故里杯”象棋比赛、山西省第七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体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而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和谐,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三、不断实践,长效建制,以科学的方法来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路径

一是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坚持价值引领,确保思想道德建设“有灵魂”。知是行的基础和先导,行是知的深化和提高。在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灵魂”,既要坚持不懈宣传教育,使之入脑入心、引领行动;又要围绕核心价值体系,紧紧抓住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实践,大力开展以“孝”为主的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以“爱”为主的社会公德教育,使人们自觉做到家庭和谐、忠诚事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道德约束,制定了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把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细化为群众易于接受、便于遵守的道德规范,有效规范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行为道德标准,人民群众辨别和践行是非荣辱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坚持典型带动,确保思想道德建设“有标杆”。点是面的基础,面是点的综合。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选好突破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实践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学有目标、超有对象。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选树典型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先后组织举办了“百名孝子”、“十大孝星”、“好儿媳”、“好婆婆”、“和谐家庭”以及“公益事业功臣”、“爱岗敬业模范”、“见义勇为勇士”、“自强不息楷模”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省十大公益事业功臣毕腊英、全省十大时代女性民营企业家苏红萍、全省十大环保卫士郜志成等公民道德建设典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效发挥了道德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正确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坚持改革创新,确保思想道德建设“有活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根本因素是人们自身境界的提升,但同时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几年来,我们在坚持不懈实施文化创建工程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行为等宣传普及活动,通过广泛传唱高平市歌、提炼培育高平精神、开展《高平是我家》街头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营造了以“德”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特别是我们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实施“两个转移”战略,规划建设七大经济区块、积极组建六大企业集团,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对外形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自豪感和优越感油然而生,爱高平、爱家乡的深厚感情不断升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大力实施了“八大工程”,全面推进“五个全覆盖”,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校校无危房、户户通水泥路、人人饮安全水、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惠及全民”的目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的根本改变,带来了群众思维方式的极大转变,“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成为了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目前,广大农村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可喜局面,即:乱扔乱放、乱倒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多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参与打架斗殴、宗教活动的少了;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的多了,酗酒、赌博、搞迷信活动、上访告状的少了;孝敬老人、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多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

四是正确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坚持道德继承,确保思想道德建设“有根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需要抓住当前、加紧推进,更需要着眼长远,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道德修养塑造人、凝聚人,使知荣辱、明是非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炎帝精神博大精深,太行精神源远流长。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炎帝文化资源,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积极培育“诚实守信、勤劳勇敢、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高平精神和道德品牌,构筑起了高平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炎帝文化这一品牌,以山西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为载体,每年都承办或举办国家、省级大型文体活动,大力发展节庆文化、节赛经济,使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家乡意识、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城乡文明素质明显增强。

(作者系中共高平市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