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对晋城市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考
王建辉
一、五大特点凸显我市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之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直接关系着整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和布局,影响着转型跨越的发展进程。1—11月,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73.81亿元,同比增长21.66%;总产值完成1383.77亿元,同比增长21.70%;营业收入完成1205.02亿元,同比增长18.08%;实现利润100.46亿元,同比增长9.13%;上交税金67.75亿元,同比增长20.35%;提供劳动者报酬79.43亿元,同比增长24.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88.56亿元,同比增长41.98%;总产值完成303.84亿元,同比增长42.10%;实现销售收入285.17亿元,同比增长45.66%;实现利润19.64亿元,同比增长47.25%。综观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1.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今年1—11月,全市民营经济以21.66%的速度发展,增幅高出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高达41.98%,高出增加值增幅22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2.规模企业效益明显。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64亿元,同比增长47.25%。利润增幅高出增加值增幅5个多百分点。在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效益,表明规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3.非资源类产业投资加大。在主抓的100个重点民营项目中,80%为非资源类产业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220亿元,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截至目前,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唐一新能源、硕阳光电、融高太阳能、福川制铁、昌平煤机、清慧汽配等项目一期工程已试产或投产;科通电子、炬坤生物、科发冶铸、厦普赛尔、金隅水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近期投资32亿元的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投资20亿元的沁水枫彩苗木、投资6.3亿元的豪德物流二期、投资5.5亿元的高平纽威数控机床等项目陆续落地开工,有力地支撑了全市民营经济的产业转型。
4.全方位大开放序幕拉开。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对外政策推动下,民营企业牵手大集团、对接长三角、融入中原圈的全方位大开放战略迈出较大步伐。今年以来,新引进项目42个,引进资金83.9亿元,目前到位资金33.5亿元。如富士康金匠工业园、白马寺山太行明珠游乐城、纽威精密数控机床、香港东裕包装纸袋等项目相继开工;城区峰景国际北大附中晋城实验学校、中瑞房地产商务白金五星基斯顿酒店、高平引进吉林瑞鑫机械汽车及工程配件等项目先后签约;沁水丰田食品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合作的万吨核桃健脑饮料加工项目、晋城(泽州)金珂铸业与苏州纽威阀门公司合作的阀门产业发展项目、泽州天坤特种材料秸秆发电项目正在协调对接等。
5.集约集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创业园区化。除市规划的“一区六园”外,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特色园区、工业园区建设,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初步统计,全市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工业园区达18个,如城区北石店科技信息园、泽州南村铸造工业园、高平米山高新技术产业园、阳城演礼电力装备产业园、陵川潞城中药材产业园、沁水嘉沁农业食用菌工厂化生态园等园区建设已经起步。二是企业集团化。全市民营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需要,联合做大、抱团发展意识明显增强,阳城在缫丝行业探索联合重组,泽州积极推进以春晨兴汇为龙头的离心铸管集团和以清慧汽配为龙头的汽车配件集团,陵川水泥、高平化工分别与北京金隅集团、兰花集团联合重组。三是产业集群化。立足我市产业优势,着眼行业板块和集群效应,目前业已形成开发区精密科技、城区现代商贸、泽州装备制造、高平新能源新材料、阳城陶瓷蚕桑、陵川种植旅游、沁水农牧苗木等具有鲜明特色的集群产业,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二、制约我市民营经济转型跨越的主要因素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多数企业尤其是本地传统企业开放意识不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参与现代市场竞争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利益割据,单打独斗,相互排斥,恶性竞争,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利益受损和地区形象的破坏。如我市的铸管行业,供应量占全国超过1/4,但由于不能联合做大,全市大小30多家企业各自为战,标准不一,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摊薄了利润,而且引发了同行间的无序竞争,在一两年内极有可能致使企业不顾产品质量而损害“晋城铸管”的整体名誉。再加上国家对资源能源产业约束管制的力度不断加大,规模在三、五万吨的铸管企业必将面临生存危险。(www.xing528.com)
二是创业载体设计不足。虽然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园区建设,而且有的已经形成集群效应,但这些园区大都招驻较大项目,占地多,门槛高,使得仅有三、五百万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这将带来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园区管理明显滞后,服务水平还跟不上这些较大项目的发展需求;二是大项目挤占了中小项目的用地预期,而中小型项目又没有专门的园区规划,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否真正惠及广大中小企业值得关注;三是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全民创业的日渐兴起,如果不能加以有序引导,提供专门的创业平台,中小企业的成长空间将受到较大程度挤压,不但会增加其发展成本,而且不利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
三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调查显示,全市只有30多家民营企业建立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研发机构实际上大都只是企业的技术测试平台和产品检测中心,处在创新研发的末端。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财力有限,研发投入跟进不足,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核心技术更是受制于人。如高平禾木佳井下移动救生舱项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技术完全靠进口,听起来是高科技产业,实质上从事的是加工和组装业,附加值相当低。因此,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对加快我市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考
1.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中小聚大,打造行业发展旗舰。我市民营经济最大的不足是发展的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小、散、乱”。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受政策调控、市场调节、要素调整以及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规模往往稳定在一定范围,很难在原有基础上自我突破,走上由制造到创造、由创业到创新的发展道路。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在行业发展上形成拳头、取得更多话语权和发展机会,打破行业壁垒、整合优势资源、推进联合重组、打造行业旗舰既是最佳途径,也是现实抉择,首先要在传统优势行业,如冶铸、汽配、服装、陶瓷、饮料、医药等行业推行集团化经营:一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中心,兼并、收购那些因产业政策调整或市场形势变化而关停以及经营惨淡的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扩大企业规模;二是以企业产品为纽带,整合同行业优势资源,创立统一市场品牌,提升竞争效益;三是以技术、资产、资源为要素核心,推进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组建集团,打造发展旗舰;四是以参股、控股等手段改制重组现有企业,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形成一批产业发展龙头,带动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立足本地实际,激发投资活力,创建特色创业园区。我市最大的实际是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丰厚,再加上煤炭资源整合后的退出资金和银行可启用的信贷资金,流动资金相对充裕,投资潜力十分巨大。如何加以引导,除政策鼓励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创业平台,让创业有方向、有指导、有预期。借鉴建设工业园区经验,为中小项目提供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创业园区建设是较为成熟的路径选择。其主要缘由有三:一是创业项目多为新兴项目,具有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二是创业项目客观上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需要政府提供创业场所;三是创业项目一般占地少、机制灵活、资金能够自筹,尤其是科技型中小项目要素齐备,具有成本低和附加值高的双重优势。比照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大型工业园区,这些中小项目既存在门槛高、进入难的问题,又有产业设计不对路的问题。因此,规划建设面向优势特色产业的中小项目创业园符合政策、顺应时势,同时也是增强发展后劲、加快转型跨越的重大举措。我们认为,可以选择条件相对成熟(有土地指标和投资主体)的县(市、区)作为试点,规划建设以“晋城创业园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市、区)的创业孵化基地。
3.对接先进地区,加快招商引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针对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低、竞争能力弱的实际,按照“传统产业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要求,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高附加、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是科学设置产业功能,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加快对接先进地区,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的招商和服务工作。一是做大做强以富士康、唐一新能源、融高太阳能、乐百利特、硕阳光电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天巨重工、昌平煤机、忠达煤机、兰花汉斯、清慧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开发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长为先导产业;三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和服务业,突出抓好研发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四是加快发展商业餐饮、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大力发展纺织、服装、民间工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城乡居民的就业增收难题。努力构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
4.建设研发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研发创新能力的强弱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寿命,因此研发创新始终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由于我市地处内陆,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先天不足,这一点反映到中小企业,尤其表现在成本高昂无法企及,甚至不能掌握前沿科技的信息变化,创新竞争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提高创新研发能力正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有利机遇:一是金融危机后的科技革命,只有科技革命才能使得世界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和预期;二是中央对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中、东、西部加速产业整合,先进技术首度瞄向基础设施相对不错的资源上游地区。这给我们加快信息化、建设研发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提振了信心。要紧紧抓住机遇,深刻把握命运,一方面企业可以先行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办法,直接对接技术成果;更重要一方面是政府要出台规划,加快对接先进地区研发创新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建立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低成本、优服务、高质量的研发创新需要。
5.创优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指导服务水平。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证,主要由两块构成,一是硬环境,晋城有着“资源之富、交通之便、气候之宜、人文之名”的美誉,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得益彰;二是软环境,除意识形态外,集中体现在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水平上。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必须转职能、转作风、优服务,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切实转变“重大轻小、重外轻内、重国有轻民营”等现象,准入公平,审批从快,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业、尊重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劳动价值”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提高指导能力,认真研究民营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把握新形势下发展民营经济的新情况新特点,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引导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次要提高执法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打击经济犯罪,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发展。
(作者系晋城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