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加快推进城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考
张利锋
城区是晋城唯一的市辖行政区,是晋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辖1个镇、7个办事处,共78个社区、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1.7平方公里,总人口47.69万人。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煤炭资源整合、节能减排等带来的多重压力,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保增长,脚踏实地促转型,尽心竭力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十一五”末,城区生产总值达到39.8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51.38%,年均增长8.65%;财政总收入达到6.4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2.13%,年均增长19.35%;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7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19.27%,年均增长26.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95.97%,年均增长3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64.31%,年均增长2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53元,比“十五”末增长94.74%,年均增长14.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5元,比“十五”末增长50.33%,年均增长8.49%。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3.93:35.63:60.44调整为3.3:22.7:74.0,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以新型工业和特色农业为两翼的产业结构。在“十一五”全省119个县(市、区)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中,我区发展水平从2006年的第7位上升为2010年的第4位,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第22位跃居2010年的第2位,同时跨入了山西省市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行列,荣获全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区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不足,财政扶持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十一五”期末,城区生产总值为39.8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43亿元,分别仅占地全市的5.45%和4.2%,与周边县(市)差距很大。2010年城区一般预算收入为3.75亿元,但个人工资支出就占到了财政收入80%以上,用于维持行政运转、各项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费用不足财力的20%,远远无法适应和满足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另外,城区财政并无预算外收入,对城市管理,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镇(办)和社区(村)每年都要进行相应的扶持,区级财政压力逐年加大。
2.职能不全,项目落地困难重重。多年来,城区功能不全、体制不顺是长期困扰我区发展的老难题。“一区三府”(市政府、泽州县政府、开发区均在城区境内)的行政格局造成政府间职能交叉,财税、金融、国土、建设等职能矛盾影响日趋明显。目前,我区正在洽谈推进的项目选址均涉及拆迁问题,比如沃尔玛、家乐福、豪德二期、华大时代广场,已落地的项目如人民广场改造、凤展新时代、喜临门建材博览中心等也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拆迁攻坚才正式启动的。目前,新上项目都需要提供水、电、暖、气、路等配套设施或要求“三通一平”,再加上进地成本大,与开发商意向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导致项目落地困难重重。
3.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高。自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以来,城区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力度,先后关闭“五小”企业388家,关闭煤矿26座,工业经济严重萎缩。在农业方面,由于地域范围小,农业人口相对少,加上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城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虽然几乎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发展质量来看,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内部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服务业多,新型服务业少;消费性服务业多,生产性服务业少;低水平服务业多,高档次服务业少。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仍主要依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行业拉动,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十分缓慢,规模大、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寥寥无几,具有支撑作用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
此外,还有企业龙头不强,企业规模小,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影响城市提质升级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亟待突破,民生改善、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还不容忽视,这些已成为严重制约城区转型跨越发展的瓶颈,亟须破解。
三、推进城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考
根据城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要推进城区转型跨越发展,就必须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坚持三产立区、二产强区、一产稳区,以三产品牌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安全生产为保障,全面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一)加快推进三产品牌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立足城区主导产业功能定位,以“打造中原区域购物首选地”和“北方义乌”为目标,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品牌之城。
1.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制定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动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我区地处“中原经济圈”的优势,围绕对接富士康、对接大上海、对接华润集团、对接晋煤集团策划项目,引进项目,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谋划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努力引进20~30家国际国内知名的商贸企业落户城区,打造山西南部和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提升以新市街为轴心的主城区商业品位,全力打造新市街商业中心、中原西街商业副中心、泽州北路商业副中心和北石店商业副中心,形成服务功能齐全、辐射周边地区、引领时尚消费的现代化商贸中心。
2.实施园区集聚战略。加快北石店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等手续办理,积极争取省、市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方向,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创新园区配套服务政策。加强与晋煤集团的沟通与对接,全力争取与支持晋煤集团转型项目落户园区。加快引进上海软件园和创意产业园。创新集群化招商模式,实行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大力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循环发展。加强园区主导产业与该产业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沟通,跟踪研究园区主导产业的行业状态,促进园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确保农民收入翻番。“十一五”末,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6655元,高出全省1925元,荣获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区称号。“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全面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是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和返乡创业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并重,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就业创业。二是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三是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四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受益。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通过建立倒推倒逼机制,对农民收入构成的四个要素逐级逐项分解、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严格考核,确保“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列。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项目为抓手,制定实施“一村一品,一镇(办)一业”推进计划,大力扶持司徒都市现代农业园、仕帝农业观光园、汇江亨通国际花卉城、金泽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黑龙潭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发展畜牧业,全力支持丰安悟能万头养猪场、七岭店千头肉牛养殖场、冯匠惠康肉鸡养殖场、牛山野鸡沟生态散养场等畜牧业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地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www.xing528.com)
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要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三个全覆盖。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结对帮扶力度,突出片区开发、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消除贫困村。以农村街巷硬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积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继续加大主城区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全方位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1.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晋城城区共有81个村(居)委93片城中村。截至目前,共申报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市政府批准改造的17个,开工建设的14个。城中村改造是城区的最大资源,也是城区“十二五”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一要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功能定位,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科学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二是要尽快出台城中村改造规范意见,坚持以村民的利益为主,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程序,开展城中村改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要加紧推进已开工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居民顺利回迁;四要把城中村改造和品牌招商结合起来,将城中村改造包装成重点项目对外招商,吸引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开发商前来洽谈,引入竞争机制,规范改造行为,提高改造水平;五要创新改造形式,突破现有改造模式,实行连片开发,将城中村改造项目打造成城市商业综合体,划分区域和功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改造形式;六要加大与市政府沟通协调,争取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要通过城中村改造,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城区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扎实推进北石店片区城市化改造。北石店区是我市“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主城区的重要区域。目前,畅安路建设已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一是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好沿线各村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抓好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要加大沿街两侧商业开发力度,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建设一个道路宽畅便捷,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学校医院布局合理,体育场馆功能齐全,公园绿地风景宜人,人居环境整洁美观,与主城区整体协调、联动发展的现代化特色城市片区。
(四)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推进造林绿化。树立绿色理念,营造绿色环境,形成绿色产业。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六大绿化工程为主的身边绿化工程,构建绿色生态体系。重点抓好丹河流域城区段、白马寺山森林公园、豪德公园、洞头生态区等区域造林绿化工程,五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一万亩以上。
大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完成对白水河支流东河和北石店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扩大市区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面积,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理,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厂,鼓励利用建筑垃圾制造建材,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低碳绿色发展模式,争当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建设的排头兵,实现绿色崛起。
3.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2.创建生态名城。充分挖掘“白马拖缰”、“程颢书院”等历史文脉和市场价值,加强老城区文化游园、文化广场建设,加快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强区。
(五)加强民生改善,建设幸福家园
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殷实、更幸福、更体面、更有尊严。
1.积极扩大社会就业。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活动,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机制。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人民,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全覆盖;努力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面,力争使所有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市区班容量过大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完成汇仟小学、北大附中晋城分校等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城中职中、华洋职中建设,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后备劳动力。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补充机制,公开招聘一批中小学教师。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15所新改扩建幼儿园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4.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化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民生为基、服务为先、管理为要的理念,进一步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能够办好事;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积极探索出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纳入社区工作的新路;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积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城区”创建活动。坚持不懈狠抓安全生产,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作者系晋城市城区区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