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晋城发展软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晋城发展软环境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关于优化晋城发展软环境的调研报告于若洁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基本情况,准确研判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基本现状,找准问题症结、寻求整改措施,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75%的企业认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性差。

关于晋城发展软环境的调研报告

第三章 关于优化晋城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于若洁

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创优经济环境发展,不仅能够使我市的资源之富、交通之便、气候之宜、人文之名的“四大优势”发挥最大作用,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形成人才“盆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资金“杠杆效应”,整体推动我市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基本情况,准确研判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基本现状,找准问题症结、寻求整改措施,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市纪委采取点与面结合、定点调研与发放问卷结合、明察与个别座谈结合等方式,在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国有、民营企业中聘请了50名环境监督员,市纪委组成九个调研小组,深入企业和基层,向全市63家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251份,收回251份(参与率100%);召开特邀监督员、企业法人代表、中层干部、相关办事人员等多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近百次;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征集意见建议69条。通过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软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工作作风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持续加大对“三乱”的整治力度,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深化行政审批及其它各项制度的改革,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及时解决制约发展的“中梗阻”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我市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调查问卷看,认为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好的占56.5%,认为一般或差的占43.5%,也就是说,发展软环境总体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周边省市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的政策环境相比,与兄弟城市争先发展、竞相赶超的发展环境相比,与我市大招商、招大商的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我市当前的软环境状况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不解放。一是僵化思想束缚着一些干部的手脚。少数干部仍习惯于用惯性思维去思考和解决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形势下遇到的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只说不能办,不说怎么办”的现象较为突出。如兰帝煤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烧烤炭,含煤成分远远低于50%,在出口关税上,非煤与煤制品税收每吨相差700元,就该产品定性问题,企业与市海关局多次沟通协调,因为市海关局职能限制,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一定程度上冷了投资者的热心,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动摇了投资者的决心。二是保守思想封闭着一些人的头脑。在一些机关干部队伍中,对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准备不足,思想意识深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看摊守本、做太平官的想法,不求进取、无所作为,有的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机械执行政策,不愿触及矛盾和困难,害怕承担风险;如,沁水多数企业在用水问题上,提出参照周边城市由企业自备水井解决用水的做法,有关职能部门对照规定一概不准。有的死搬硬套规定,不为企业着想,如,国家规定集装箱公路运输标准为4.5米以下,而我省、我市执行的是4.2米以下,造成一些企业大型设备在晋焦收费广场运送受阻,车辆滞留,给晋城发展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三是利己主义支配着一些人的行为。一些人大局意识淡薄,服务意识缺失,功利思想严重,对自己和小团体有利的,就争先恐后去插手,导致“越位”和“错位”;无利则扯皮推诿“踢皮球”,造成“缺位”和“空位”,出现了以罚代管、只收费不服务等不良现象。调查结果显示,75%的企业认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性差。如,市建设局燃气处,在某乡镇实行集中供暖过程中,向该乡镇每村收取了3万元评估费,却不提供任何服务,社会反映强烈。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潜藏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经过治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但由于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官僚主义、衙门习气严重,作风漂浮、拈轻怕重,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淡薄,企业和基层群众对此反映仍然强烈,在调查结果中占到17.3%

(二)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是“政策为我所有”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出台的规定与国家的法律及部门规章相违背,对于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有利于部门利益的就执行,不利于部门利益的就拖着不办或应付了事,直接导致了政令贯彻的“中梗阻”现象。据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和丰田食品有限公司反应,两个企业符合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但是,彤康食品有限公司要求按照文件执行农业用电的请求、丰田食品有限公司要求扩大再生产用地的请求迟迟没有结果。又如,去年工商年检时,工商局要求部分企业必须有安监局的正式文件资料,但安监局只出具便函,两个部门各持己见,导致部分企业超期年检,不仅影响了部分企业贷款等业务,而且面临1—10万元的罚款。二是政策执行随意性大。有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政策时对人不对事,讲关系、看面子,关系好的就往优惠方面靠,关系一般的则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关系不好的还人为设障、处处刁难。如,同样是办理工商年检换证,崇安堂药业公司法人代表是政协委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工商局不敢怠慢,对其超期年检进行罚款时,按最低限1万元进行了处理;但天美饮料有限公司却因此迟迟办不了换证,延误了发展黄金期。三是曲解政策导致执行“走样”。少数基层干部和基层站所人员,根本没有树立起服务意识,不是严格执行政策,依法行政,而是曲解执行政策,甚至欺下瞒上,与民争利。如,高平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不在高平市区,高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却到该企业收取市容管理费,搞的企业负责人百思不得其解。

(三)体制机制不灵活。与周边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我们的一些部门单位在执行政策规定上,只会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上,体制僵化,机制不灵,致使外地项目进不来,本地项目发展不大。如,企业用地问题,70%以上的企业反映,与周边发展较快城市灵活运用土地置换、集中建设用地、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等方法相比,我市用地机制滞后,用地难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又如,企业融资问题,我市仅有两家政府信用担保机构,且融资规模小,很难满足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需求,因此许多企业延误了发展。

(四)管理行为不规范。一是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由于行政权力运行缺乏公开性、透明性,甚至有“暗箱操作”现象,使得一些部门和行业通过行政手段,为部门和小集团搞不正之风提供庇护。特别是在收费项目操作上缺乏程序上的制约和规范,一些部门和基层单位自定项目收取费用。如,沁水县质监局自定检测项目收取费用。有的基层乡镇借口修路、过节等,印制红头文件向驻地企业拉赞助、收费用,直接导致了“三乱”的发生。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因管理体制弊端、部门利益驱动和经济管理漏洞等原因,导致一些部门和行业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积重难返、纠而复发、屡禁不止,有的企业每半月就要接待一次检查,涉及安监、公安、工商、税务、质监、土地、环保消防、城建、中小企业、工会等10多家单位,应接不暇;有的部门的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各自为政,对企业进行重复检查,使其苦不堪言。三是执法主体不规范。市场经济要求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具备文明性、公正性和规范性,但是,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特权”思想严重,把自己看成法律的化身,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钻法律的空子,滥用职权,欺下瞒上,打“擦边球”,搞人治代表法治、权大于法;一些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收费挂靠职能部门,存在“官办”、“半官办”现象,部门垄断、强制中介和行政权力干预较为普遍;甚至一些党务部门、事业单位也以各种名义加入其中,增加了企业负担。如豪德光彩贸易广场项目反映,企业不仅要向所在地的办事处、城区政府报送各种数据报表,还要向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招商办、发改委、重点办、统战部、工商联、劳动人事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数据报表,参加各种会议,企业无所适从。

(五)行政审批不便捷。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尽管取得了“五个一批”(取消了一批审批项目,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推进了一批改革措施,搭建了一批便民平台,创新了一批运行办法)的成效,但是,由于改革触及部门深层次利益,职能部门“怕丢权”、“怕失利”的思想作梗,加之“中心”运转和管理不够规范,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落实仍不到位,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对于“两头跑”甚至“多头跑”问题的反映仍较强烈,认为行政审批效能低下,政务大厅不仅不能提高办事效率,反而增加了一道程序。从调查结果来看,只跑大厅的仅占19.6%,51.6%的企业认为跑了大厅仍需要跑部门疏通。最典型的是城区引进的北京居然之家项目,1月签署了特许加盟经营合同,5月申报选址规划手续进入并联审批程序,但由于国土部门在7月份才签字办理,影响了该项目10月份开工计划,如果后续审批手续还是这样的办理速度,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落地。

(六)周边环境不优越。一是拆迁难。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晋东能源、柳氏民居、彤康食品等企业反映,在各种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当地村民的阻挠干扰,增加了企业负担,影响了工程进展。如,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反应,同样的工程,晋城、河南两种环境,在晋城,干扰多、路障多、服务少,工程进度慢,尽管企业花钱不多,但是感觉很不痛快。在河南,路标多、服务多,工程进度快,企业虽然多出了点钱,但是感觉痛快,心里畅快。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富士康工业园区反映,由于该企业距市区较远,夜间没有公交车,不方便员工上下班;又如阳城一企业附近已经安装路灯,但是没有送电,亮不起来,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二、优化我市发展软环境的对策建议

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市上下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结合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要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集中整治与持续推进结合起来,把改善宏观环境与强化微观服务结合起来,以深入学习右玉精神”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政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营造“人人关注软环境、人人监督软环境、人人创造软环境”的社会氛围。以开展“五治五督”活动为载体,坚决整治低俗、庸俗、媚俗和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突破口,下决心精简那些靠收费养活的机构和人员,切实跳出“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下决心坚决清退那些由财政供养却无事可做、游手好闲甚至搬弄是非的闲杂人员,着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谐安康的人文环境、风清气正的廉洁环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我市软环境建设。当前最主要的是着力抓好“五立足五注重”:

(一)立足组织领导,注重从全局上系统推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着眼晋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局,切实把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一要建立软环境建设统一协调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晋城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查找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探究解决办法。统一整合市政务公开办、重点工程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行政效能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等力量,设立专门办公室,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伍,综合协调、推进我市软环境建设。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各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委督促检查,部门通力合作,群众广泛参与”的软环境建设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二要建立软环境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要与各县(市、区)、各单位签订软环境建设责任书,明确各级各单位“一把手”是本区域、本部门软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明确专人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机制,自上而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三要建立软环境建设目标考评机制。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纳入督查考评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凡被投诉并经调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不得评为先进单位。

四要建立软环境建设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中认识不高、重视不够、遮丑护短的,特别是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视情给予“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公开曝光、诫勉谈话等追究,对于问题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和领导责任。

(二)立足调查研究,注重从解决实际问题上重点突破。优化发展软环境既要放眼长远,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又要立足当前,调查研究,着力打好五个“速决战”和“攻坚战”。

一是突出解决“用地难”问题。建议由国土部门牵头负责,对制约企业发展用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借鉴外地经验,建立我市灵活的用地机制,缓解企业发展用地难问题。

二是突出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由市人行、市银监局牵头负责,四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参加,围绕“两降一提”(降低企业融资门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融资效率)进行调研,缓解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www.xing528.com)

三是突出解决“拆迁难”问题。建议由项目所在的县(市、区)及其乡(镇)政府牵头负责,对当前企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拆迁问题和矛盾进行摸底排查;对企业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限期解决,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四是突出解决“落实难”问题。建议由中小企业局牵头负责,政府相关部门参加,对省、市政府有关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兑现落实、招商引资向企业做出承诺等情况进行调研,摸清情况,制定方案,积极兑现。

五是突出解决“审批慢”问题。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环保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参加,对在审项目进行摸底统计、开列清单,凡在我市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实行联合审批、限期完成;对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实行对口包办、跟踪落实,有效杜绝“受理难、办结慢”等现象。

(三)立足打破制约瓶颈,注重从体制上改革创新。着眼于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打造四项工程:

一是努力推进企业发展“优质环境”工程。要按照无干扰、零障碍、多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行涉企收费财税代理制,让企业在税费之外无负担;探索建立多部门或多科室联合执法检查,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凡面向企业的各种检查,事前都要向同级纪检、监察备案。严格执行“五个严禁”:①严禁在企业乱收费;②严禁在企业乱检查;③严禁在企业乱执法,对企业实施查封、扣押、冻结、划拔、没收财产等强制手段,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并向企业主管部门通报;④严禁在企业乱摊派,不得违背企业意愿强制赞助、广告、评比、达标、中介等服务;⑤严禁在企业乱办事,不得凭借职权插手和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行为,不得强行安排特定关系人到企业就业任职或从事经营活动。

二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程。要按照低门槛、零障碍、高效率的原则,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督促职能部门对进驻事项充分授权,对涉及招商引资的审批事项,优化管理服务模式,加强电子监察,严格执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预约值守(上门)和延时服务等制度,做到“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服务、限时办结”,有效杜绝受理难、办结慢等现象。

三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工程。要督促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为大招商、大发展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严守“五个不准”:不准推诿扯皮,不准拖延办事时限,不准擅自增加前置条件,不准捏造理由让当事人多头往返,不准利用职权接受任何好处。要在招商引资中对重点项目实行“保姆式”审批代办,做到专人专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真正让投资人对服务零抱怨、入驻零烦恼、投资零忧患。

四是全面推进服务企业“阳光政务”工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全方位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审批程序和方式,明确各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责任,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四)立足监督检查,注重从机制上健全完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围绕中央扩大内需、省市重点工程、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作用,把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专门力量监督和各方面力量监督、传统监督检查方式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监督检查责任制。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分解落实监督检查任务,做到责任主体明确,职责任务明确,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二是工程项目申报审批监督制。在市行政服务大厅派驻监督检查人员,及时发现、纠正查处在行政审批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是工程项目管理制。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定;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四制”,确保项目工程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

四是工程项目跟踪督查制。严格落实“一帐、一档、一卡、两书、双反馈、一报告”的跟踪督查制度。

五是工程项目责任追究制。紧紧盯住立项审批、开工建设、资金管理、投产达效等各个环节,坚决纠正查处各种干扰阻碍项目建设的人和事。

(五)立足案件查处,注重从纪律上强力保证。改善和优化软环境,是当前转型跨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纪检监察机关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履行职能,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清礁除障。

一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定点联系制度。选择一定数量的规模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监测联系点、定期了解和跟踪有关部门在审批、执法、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征求企业对机关作风效能、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拓展双向沟通渠道。通过建立企业反映问题的短信平台、投诉电话、电子信箱等,进一步拓宽政企沟通平台,确保企业意见、建议得到及时反映。积极开展企业评机关专项活动。依托《百姓热线·纠风台》、《行风大家谈》栏目,对发展软环境进行专题评议,提高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严肃查处破坏发展软环境的案件。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着力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的违纪违法案件;以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为目标,着力查处发生在生产要素市场的违纪违法案件;以维护企业职工利益为根本,着力查处严重侵害职工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案件;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为抓手,着力查处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改制过程中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三要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效。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件,查找漏洞和根源,提出预防治理措施,达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治理一方环境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调研科学化、解决问题常态化、企业问题反映便捷化、跟踪督查落实具体化、查处典型问题及时化,不断创优发展软环境,为我市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中共晋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