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帝业,功劳卓著。洪武初年,他虽然不居高位,且退身以自保,但仍屡遭太祖疑忌。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他出身官僚世家,从小聪颖好学,博览儒家经典、历史著作和天文兵法等各类书籍。刘基在元朝中过进士,曾担任过江西高安县丞等小官职,后来还升任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刘基为官清廉正直,但在当时已处于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正直守法者很难得到重用,才高之士处处受到排
挤。经过官场上的三起三落,对仕途已心灰意冷的刘基开始同当地有名望的豪族叶琛、章溢等人躲在山中结寨自保。
朱元璋早就仰慕刘基的才学,派人请他出山。1360年三月,刘基到达应天。宋濂、章溢、叶琛也相继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见了他们非常高兴,特意开辟“礼贤馆”安置这四个人,还常常同他们议论经史和治国平天下的方针政策。当时朱元璋左有陈友谅,右有张士诚。刘基分析说:“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想保住自己那块地方,不足为虑。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陈友谅。他地处上游,拥有精兵巨舰,如果我们能集中力量除掉他,平定上游,那张士诚势单力薄,很容易就铲除了。然后挥军北上,平定中原,主公的王业就成功了。”
1360年五月,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之后,挥军东进,气焰嚣张。朱元璋连忙召集众将商量对策。刘基献妙计:“陈友谅自恃兵多将广,骄横轻敌,一定会长驱直入。主公可诱敌深入,于险要处设下埋伏,等陈军进入伏击圈后,歼其数部,全线就可土崩瓦解。”朱元璋采用了刘基的战略战术,果然把陈友谅打得大败而逃。后来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彻底溃亡,随后朱元璋东取张士诚,北伐中原,成就帝业,基本上是按照刘基的战略构思实施的。(www.xing528.com)
明王朝建立后,国家草创,百废待兴,刘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淮西集团见朱元璋信任刘基,非常嫉妒,常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朱元璋只封刘基为诚意伯,岁禄240石,是伯爵中最低的。
1368年六月,朱元璋去汴梁(今河南开封)巡视。这时候刘基正任御史中丞,主管稽查文武大臣不法之事。正好碰上李善长的部下李彬贪赃枉法的案子,刘基立即派人把李彬抓了起来。李善长一向非常器重李彬,三番五次向刘基求情,刘基并不理会,不过他也知道淮西集团不是好惹的,于是忙派人到汴梁请示朱元璋,得到朱元璋批示之后,便把李彬正法了。
朱元璋刚回到南京,李善长马上去告刘基的状,因为有皇帝的意旨,李善长不敢说刘基杀李彬不对,只好说他专断独行,在祭坛下杀人,对上天不敬。淮西集团的文臣武将也纷纷落井下石。朱元璋也觉得事情比较难办。恰好这时候刘基妻子病逝,他便请假回家,朱元璋乘机把他打发回了原籍。
刘基一走,淮西集团非常得意,又引起朱元璋的疑虑。他在这年冬天召回刘基,赏赐他很多财物,追封他的祖父和父亲,还多次想给他晋爵。刘基知道朝廷中淮人林立,晋爵只能招来祸患,便再三婉拒了。刘基回青田后,仍时常上章询问朱元璋的起居情况,朱元璋有事也经常请教刘基。
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有个地方叫淡洋,是个两不管的地方,盗卖私盐的人都躲到这里来了,官吏怕上司责难,也隐瞒不报。刘基知道后,让大儿子刘琏直接向朱元璋报告,请设立巡检司。这时候胡惟庸当左丞相,他指使手下官吏去诬告刘基,说淡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基想占据这个地方给自己建造坟墓,当地百姓不让,他就请朝廷在这里设巡检司。朱元璋虽然不太相信,但听说刘基想在有王气的地方建造坟墓,心里就不太自在,再加上胡惟庸在旁边一煽动,更生疑心,便把刘基的俸禄取消了。刘基听到消息,连忙赶到南京谢罪。刘基写了一首梅花诗呈给朱元璋。诗中说:“我家洗砚池边水,朵朵开来点墨痕。不要枝头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的意思说,我在家里只是写字作画,并不想追求荣华富贵,只想让世人知道我有清白的气节就够了。朱元璋看了刘基表白心事的诗,知道他确实没有什么野心,也就放心了,但还是把他留住在京城里。
1375年年初,刘基病死,享年65岁,谥文成。1390年,朱元璋颁诰,令刘基子孙世袭诚意伯爵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