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双绝对一个人来说,已经非常难能可贵,可是顾恺之却生生多了一个“痴绝”。一个能书会画的人怎么会“痴”呢?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痴”,才使得他能够在书画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士族家庭。他的父亲顾悦之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顾恺之的仕途虽然并不顺利,但他本人却颇有名气。《晋书·顾恺之本传》中说:“俗传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才绝,是指顾恺之聪颖多才,擅文学、多艺能;画绝,是指他的绘画特长;痴绝,是对顾恺之的通脱黠慧、好矜夸、工谐谑而说的。
顾恺之聪颖博学,擅长文辞。他所著的《恺之文集》虽已失传,但其中的精彩篇章,仍多为后人传诵。顾恺之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十分自负。他曾自夸说自己所作的《筝赋》,可以与嵇康所作的《琴赋》相媲美。从历史记载中,也可以看出顾恺之的文学修养是很深的。大司马桓温死后,他拜谒其墓,当场赋诗说:“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别人问会稽地区的山水风景,他随口答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晋书》中讲他曾与谢瞻在月下长咏,诗作到兴头,忘掉了疲倦。谢瞻睡觉去了,换个人替代他,顾恺之竟一点也没察觉。
顾恺之的书法也很出色。唐人张怀瓘在《书断》中说:“顾长康,亦善书。”他的书迹遗留下来的只有《〈女史箴〉图》的楷书箴文。明朝人董其昌认为顾恺之的书法水平与王献之相当,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即是师承他的笔意。
“画绝”是顾恺之能成为一个历史名人的关键所在。顾恺之多才多艺,尤以擅画闻名。他是一位改造画风的巨匠。在继承和发展先人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一扫古拙呆滞的画法,用自己的画笔开拓了生动活泼的一代新风。364年,顾恺之因画了风格独特的维摩诘像而一鸣惊人,名扬天下。(www.xing528.com)
唐朝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引述了顾恺之为京城瓦棺寺作画的一件趣闻。当时,瓦棺寺初建,僧众设会,并请名士们为佛寺捐款。人们捐款数额皆不足十万钱,等轮到顾恺之时,他提笔注疏百万钱,大家都很惊讶,认为他在说空话。顾恺之要求寺内僧众空出一个大殿的一壁归他处理。他闭门一月有余,画了维摩诘居士像一幅,只是没有点睛。顾恺之对僧众讲:“我点好眼睛后,你们打开殿门。第一日来观看的人,每人交钱十万;第二日每人五万;第三日随便给钱。”僧众打开殿门后,画像光彩照人,满殿生辉,参观者拥挤不动,当天就收钱百万以上。
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行笔紧劲连绵,超然飘逸,特别注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追求传神写意的情景交融。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佛教壁画、人物肖像、山水花鸟、走兽鱼龙,无所不作,可以说是一位“全能”画家。他的作品很多,然而流传至今的只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的摹本。《〈女史箴〉图》以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为画题,是通过对古代贤德妇女的歌颂,婉转规劝当时专横淫恣的皇后贾氏,并且鉴戒后世。《〈女史箴〉图》是中国古代宫廷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顾恺之以淳雅娴熟的笔致,描绘出临镜梳妆的古代妇女纤丽淑婉的姿态。整个画卷的人物形象都能在动态中保持着美的均衡,给人以和谐的享受。
《晋书·顾恺之本传》说“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书中也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痴”的故事。顾恺之曾把一橱珍存的画委托南郡公桓玄保存。他知道桓玄性贪,为防止桓玄做手脚,特意将橱门封得严严实实。桓玄没有动橱前的糊题,而是撬开画橱的后板,将画尽数盗走,又重新钉好。待顾恺之开橱取画的时候,发现画已全部丢失,却说:“我的这些画大约能通灵气,好像人们能修炼成仙一样,羽化(意思是成仙)而去了。”
《女史箴》图(局部)·东晋·顾恺之图中的楷书箴文是顾恺之遗留下来的唯一书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