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轻时就该知道:每段路都值得走

年轻时就该知道:每段路都值得走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理14每段路都是有价值的,不怕绕弯就怕不走不怕走弯路,就怕不走路鲁迅先生说,这个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人生的每段路都是有价值的,不要怕绕弯,迈开你的双腿,就有希望到达旅途的终点。2003年,鲍伯的妻子路丝死于癌症。鲍伯和初恋情人苏尔已有40多年没有见面了。这回已经办完离婚手续的苏尔没有拒绝,他们很快就举行了婚礼。走弯路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走向成熟,更坚定地走向正确的方向,走向成功。

年轻时就该知道:每段路都值得走

道理14 每段路都是有价值的,不怕绕弯就怕不走

不怕走弯路,就怕不走路

鲁迅先生说,这个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的,路是走出来的,如果不走,永远不会知道哪条路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也只有走过,才会知道自己是否走了弯路,绕了圈子,是否那是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成功不怕走弯路,因为弯路会使人磨炼;成功需要走弯路,只有在“苦寒”的前提下,梅花才能开出坚毅与高洁人生的每段路都是有价值的,不要怕绕弯,迈开你的双腿,就有希望到达旅途的终点。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中曾说:“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是年轻时候的弯路。”是的,人的成长,必须要经过“走弯路”这一经历。走了弯路可以迷途知返,可以吸取教训。哪怕我们在这条路上碰壁摔跟头,都不怕,只要不走死路,我们仍然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美国媒体曾在2008年3月10日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

1957年,鲍伯和苏尔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读中学时,坠入爱河。1961年中学毕业时,鲍伯开始向苏尔求婚,他对苏尔说:“嫁给我吧。”然而,苏尔却认为他俩还太年轻,拒绝了鲍伯的求婚。于是,中学毕业那天,这对“初恋情人”伤心地各奔东西。

后来,苏尔考上了明尼苏达州大学,而鲍伯则加入了美国陆军。随着时间的流逝,鲍伯找到了新的恋人路丝,并和她结了婚。而苏尔也找到了丈夫,他俩各自生儿育女,从事着各自不同的事业。几十年后,鲍伯和苏尔都成为了退休的老人。

2003年,鲍伯的妻子路丝死于癌症。令鲍伯没有想到的是,在妻子路丝去世后,他和初恋情人苏尔竟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奇迹般地重逢。苏尔的堂妹通过美国“同班同学”网站找到了鲍伯的下落,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鲍伯学生时代的好友迈克在一场车祸中去世。鲍伯诉说了自己的近况,并称他计划在几天后重回家乡,大家一起吃个饭。苏尔的堂妹称苏尔也要返回家乡,他们可以一起聚聚,并说苏尔的婚姻并不幸福,她正在和丈夫办离婚。

鲍伯和初恋情人苏尔已有40多年没有见面了。当他看到年过花甲的苏尔时,鲍伯仿佛进入了“时间隧道”,半个世纪前的一切再次闪电般地浮现在了眼前。那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而苏尔也仍是学生时代的苏尔。鲍伯回忆说:“当我们的眼神碰到一起时,我浑身都激动得颤抖起来。”

鲍伯终于再次向苏尔求婚:“嫁给我吧。”这回已经办完离婚手续的苏尔没有拒绝,他们很快就举行了婚礼

鲍伯和苏尔说,如果他们中间没有这近半个世纪的“爱情弯路”,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尽管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才结为伴侣,但他们都没有丝毫后悔。

目前,鲍伯和苏尔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经常一起外出喝咖啡或到海滩上散步。苏尔说:“我们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能找到乐趣。”鲍伯和苏尔说,虽然他们的爱情绕了大弯路,但他们并不感到后悔,因为他们最后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等长辈经常会善意地提醒我们,有些路行不通,不要走,仿佛一个不走弯路的“乖宝宝”才是好孩子。长辈们的教导虽然是出于好意,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人生的路上,弯路是每个人非走不可的。

走弯路不可怕,怕的是不敢迈步走路,就像小牛一样,不让它下田怎能学会耕田呢?人生也是如此,不摔跟头,不碰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成人呢?

顺着历史溯流而上,也许寻不到没有走过弯路的成功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代大家,但他也是在官场浮沉几十载,历经尘世奔波之苦后,才过上隐居生活,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怡然。

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易犯的大错,就是不敢犯错。”“箭牌”口香糖第三代传人小瑞格理一语道破成功的奥秘:那就是“敢于犯错”。在走弯路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没有走弯路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而只有经历过错误的尝试,才能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向。懂得了调整方向,就不会误入歧途,在今后的道路中就会走得更稳重。

走弯路并不可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要的。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更快地成长,只有经历过任性才会走向成熟,经历过失去的痛苦才会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当然,如果我们在弯路上碰得头破血流,确定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时,就没必要钻牛角尖了。走弯路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走向成熟,更坚定地走向正确的方向,走向成功。

不要催一下走一下

小王是个老实诚恳的年轻人,但却总得不到上司的欣赏和提拔。一次,小王所在的部门在开部门会议,总经理则在旁聆听。会议过程中,总经理突发感想,想要给该部门提一下意见。为了不打扰会议的进行,他暗示部门经理给自己一支笔。

经理当时拿笔不方便,就随口问身旁的小王:“带笔了吗?”

小王马上回答:“哦,带了。”

这时,总经理、经理,以及其他几位开会的同事都瞪着眼睛看着他。小王感到不知所措,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秒钟,同样瞪着眼睛回望给经理和大家。

最后,经理打破了这个僵局,补充一句说:“那拿出来借我用用!”小王这才恍然大悟,拿出自己的包,从中找出笔来,然后经由经理递给了总经理。

散会后,经理嗔怪地问小王:“刚才有笔怎么不主动拿出来?都问你要了,你还待在那里不动,真不知道你是老实还是愚蠢。”

小王听了还是十分不服气,小声嘀咕道:“你们又没说要笔,我怎么知道!”经理听了不可思议地看着小王,只摇摇头走了。

像小王这样的例子,其实发生在许多年轻人身上。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经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总是别人问一句才会答一句,别人催一步才肯走一步。其实,这样的年轻人虽然能够逃避许多困难和责任,但同时也放弃了许多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主动学习、主动进步是年轻人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比如在职场中,上司或老板一般就比较喜欢那种虽然能力不够却做事积极的新人,因为这样的人虽然不够聪明,资质又差,但只要肯努力肯进步,总会成长起来的。而那些虽然有能力却从来不会主动做事,还需要靠别人推着前进的人,一般都不会得到上司的欣赏和青睐。

年轻人不要害怕多走路,只有迈出脚步走出去,即便多绕几个弯,那么总有一天能找到正途,从而通往成功。但如果你因为害怕走弯路或多走路而停滞不前的话,就可能永远在原地踏步。

李开复曾经说:“不要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身心地努力去完成它。想一想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工作,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一步步地努力。如能做到这样,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年轻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认真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样即使你一时能力不够,也是可以谅解的,人们对你也一定会有实事求是的评价。但如果你因为害怕或懒惰,而不去走应该走的路,不去主动做事,周围的人则会对你另眼相看。(www.xing528.com)

年轻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尤其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地从中吸取工作经验,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

首先,年轻人要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年轻人由于缺少人生经验,就应该向他人学习,但是别指望别人会主动告诉你他的工作经验,你只有主动向他人学习请教,并寻求帮助,才能获得宝贵经验。

有的年轻人总是拿同事都很忙,没有交流的机会来为自己开脱;有的则是不好意思向人开口,怕遭到拒绝后自己没面子。其实,向他人请教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你应该大胆开口。即使对方没能帮上你,也不要多想,大不了再向第二个人请教。年轻人要明白,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你怕绕弯不肯走,那么永远会停滞不前。

其次,年轻人还应该学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和做事情。年轻人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开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哪些事情该做,应该如何去做,是否有比以往更好的解决办法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一个女孩被一家公关公司录用,经理交给她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为客户送一份资料。经理特意吩咐她:“打车去,办完事再坐公交回来!”结果女孩却坐公交车去,然后打车回来。经理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女孩回答:“去的时候我并不累,所以就坐公交车去了;回来的时候我有点累了,所以就打车回来了。”

结果经理大骂女孩:“做事太不动脑子了!让你打车去,是因为客户着急要资料!”女孩听了竟也急了,说:“你不跟我说明白,我怎么知道呢?”

思考既是前进的动力,也为前进指明方向。一个不动脑筋思考的人,永远不可能做出多大的成就。

年轻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不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事心态。如果在工作上主动做领导没有交代的事情,并能出色地做好它,你就能在领导的心目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就会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成功。

年轻人还要知道,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充其量只是个合格的员工,但如果能主动完成领导未交代的事情,那么则会让领导刮目相看,还会给你升迁的机会。

最后,年轻人还要克服懒惰、拖延的习惯。年轻人遇到难题总爱逃避,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把明天的事情拖到后天做。结果一件事最终不了了之。有些事既然需要你去做,而且应该你去做,那么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尽快完成。拖延只不过是自我欺骗和自我折磨,结果不但事情做不好,还会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有时候,我们会借口没有时间去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而是根本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年轻人要知道,事情是自己的,道路也是自己的,你今天做还是明天做,现在走还是以后走,都是你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人可以时时刻刻催促你、叮嘱你、帮助你。如果你想要靠别人的催促来取得成功,那么想必你永远都找不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失误是另一种收获

日本一家公司的老板准备物色一位人选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众多的报名者进行筛选时,他只问一个问题:“在你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他最终录用了一位犯过多次错误的员工。开始工作之前,他交给该员工一本《错误备忘录》,嘱咐道:“你犯过的错误都属于你的工作成绩,但是你要记住,同样的错误属于你的只有一次。”

做错事并不可耻,没有人永远都不犯错,但必须在错误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失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收获。人生何尝不是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甚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呢?

1876年,20来岁的威廉·瑞格理只身来到芝加哥,由于他没有学历和特长,因此只能找到一份卖肥皂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就立即投入所有的本钱购进了一批发酵粉,准备大赚一笔。结果他很快发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人非常多,他们个个财大气粗,自己根本无法跟他们竞争。

眼看着发酵粉堆在仓库里都要发霉了,瑞格理心急如焚。如何处理这些滞销品呢?经过思考,他决定将错就错,一咬牙,索性将身边仅有的两大箱口香糖拿出来做了赠品。他向人们宣传,凡购买发酵粉的客户,每买一包,就可获赠两包口香糖。这种买一送二的办法推销发酵粉的办法很有效,他终于把手中的“烫手山芋”处理掉了。

这件事让瑞格理受到了启发,他发现口香糖虽然是个薄利行业,但因为数目庞大,发展前景应该比较光明。于是,他决定经营口香糖生意,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家当,自己办起了口香糖厂。为了提高竞争力,他还通过调查走访,积极听取顾客们对口香糖的包装和口味的意见,参考这些意见改良自己的口香糖。

1883年,瑞格理的“箭牌”口香糖问世了。但是这次又是开局不利,那时候市场上口香糖已有不少品种,他的产品被淹没在众多的口香糖品牌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怎样才能迅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呢?

敢想敢干的瑞格理又用了一个极为冒险的、堪称孤注一掷的招数:他把全美各地的电话簿都搜集来,然后按照上面登记的地址,给每个人寄去4块口香糖和一份意见表。要知道,这样做几乎耗光了他的全部家当,这个办法不奏效的话,那瑞格理就只能坐等破产了。

但是,年轻人这次终于从弯路上回到了正途,几乎在一夜之间,“箭牌”口香糖就风靡全国,大街上几乎每个人都咀嚼着“箭牌”口香糖。到l920年,“箭牌”口香糖的年销售量达到了90亿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营销单一产品的公司。

“箭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失误过好几次。比如20世纪60年代,公司投资1000多万美元成立了保健产品分部,并推出了抗酸口香糖。但由于糖里添加了有争议的药物成分,新产品没上市便被查禁,胎死腹中。比如“箭牌”也曾因为收购竞争对手而陷入严重的经营和生产危机。

但是它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出路。到今天,“箭牌”口香糖成为年销售额逾5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

的确,失误里面往往有着与正确等同的含金量,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失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不要怕失误犯错,只有什么也不干的人,才不会有失误。失误是特殊的教育,是宝贵的经验,正视失误、利用失误,将失误转化为财富,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有些人可能会为自己的失误而懊恼,认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人生本来就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但是只要不输掉一切,人生就有机会重新开始。面对我们的失误,也不必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要坦然面对,用心总结。失误,本来是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结果却是“种瓜得豆”罢了,只是收获了其他的东西,也没什么可懊恼的。

在爱迪生试验了2000多种材料都无法作为电灯泡的灯丝时,有人笑他:“你失败了这么多次还不放弃。”没想到爱迪生却回答:“我已经成功地知道了2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了。”一般人可能不会把这么多次失败当成“好事”,然而智慧的爱迪生却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种“收获”。

古埃及法老胡夫有一次要举行盛大的国宴。为了准备这次盛宴,厨工们都忙得团团转。忙中出错,一名小厨工不慎将一盆羊油打翻,吓得他急急忙忙把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起来扔到外边去,以便“毁灭罪证”。扔完之后他赶紧洗手,发现手上竟然有滑溜而黏糊糊的东西,不过洗后的手特别干净。

厨师们以前经常为无法洗干净手上的油渍而烦恼。小厨工发现这样洗手特别干净后,便悄悄地把扔掉的羊油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结果每个厨工都洗得干干净净。

后来,法老胡夫注意到厨工们的手和脸特别干净,便盘问起来,厨工们道出了实情。胡夫试了这种方法之后发现效果很好,赞不绝口,并把这个发现在埃及全国推广开来。后来,还传到了希腊和罗马。正是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肥皂。

如果换一种角度去看,完全可以把失误看成收获。还有人说“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或者说成功就是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收获。因此,在成败交替的人生旅途上,我们要学会从失误中收获果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