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学习
赵 源
从地图上看,中国与瑞典相距很远,一个在东方的亚洲,一个在西方的北欧。但在心里,两个国家离得很近。坐上飞机只飞八九个小时就到了,来回行走也很方便。
我出生在北京清华园,1岁多一些就跟随父母到了北欧,先在芬兰和丹麦暂住,后到瑞典定居。已经20个年头了。但每隔一年都要回国探亲、旅游。我对中国有深厚感情,对故乡的亲人经常思念。这次暑假回国,看了上海的世博会,游了四川的九寨沟,逛了西安的大古都。虽然很累,很热,但很开心,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到国内,就是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比较熟悉;家乡的人文景观都觉得亲切,家乡的亲人都非常热情。我大学毕业后,还想回中国工作几年,不知道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回到中国以后,好些人想了解我在瑞典的学习情况,也想打听一下北欧发达国家的现代素质教育。其实,两个国家比较起来,国情不同,各有所长,但我感到在瑞典上学,不像国内那么紧张,更不用参加吓人的中考和高考,也没有更大的压力。因为瑞典的家长与学校,并不注重学生的考分,而是能将个人潜能发挥出来,从小就懂得心态平和,充分尊重和理解别人就好。从而能成为一个心智发展健全,有良好习惯和自觉性较高的人。
从表面上看,在瑞典上学不太紧张,尤其是刚上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开开心心地玩,快快乐乐地学。但在玩的当中也会受到启蒙教育,学到一些知识。到小学三四年级以后,学习要测试,但不公布,更不排名。上了初中就开始考试了,仍然不太紧张。上了高中以后,各门课程共有20项,就要严格记录成绩了。要上全国第一流的大学,必须有15个以上课程的分数为满分。我于2008年被瑞典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录取,就是以上高中时18个课程的满分成绩没有经过高考就被录取的。商学院是3+2的学习体制,3年大学本科,2年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每门课都得及格才能毕业。哪一门不及格,都要重学重考,连考5次不及格,就会取消学习资格。但多数学生都能及格,都能取得优异成绩。这就是瑞典现代素质教育的最大特征。(www.xing528.com)
瑞典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当重视,重点是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孩子学习的上进心。家长们要用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陪孩子玩,陪孩子学习,陪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和外出旅游。让孩子在快乐中勤奋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中,启发孩子在内因上下功夫;在调整“输血”与“造血”的功能中,引导孩子要在学会“造血”中做文章。这就是北欧国家与中国不同家教方式的重要区别。我回国以后看到,国内的家长过分着急,都想把孩子培育成“神童”或“天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给孩子增加过大的压力,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能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就会在“内因”上下功夫,也会在“造血”中做文章。学习成绩就会赶上去,也会快乐学习每一天。
我在瑞典上学,从来没有紧张过,更没有发过愁。不仅该学的各门功课都学了,大都是满分;而且还要弹钢琴、拉提琴、唱歌、跳舞、参加合唱团、外出演出,获得过多次奖励;还学会了英、汉、瑞、法、德和西班牙6国语言。我的感受是:学习不紧张,并不等于不努力。该努力的时候,当然要努力,但这种努力是自愿的、快乐的。学习上有点压力,也是正常的。但不能负担太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把压力变为动力,自己有了学习的目标,看到自己的强项,找到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也就是了,何必愁眉苦脸为自己的学习发愁呢?
学习是一种心情,是一个过程。心情好,学习就会好;学习好,心情就愉快。只要能开开心心地用功,快快乐乐地学习,学习成绩会更好。在瑞典的华裔小朋友,学习都很努力,成绩都很优秀。因为在异国他乡上学,不能让当地同学看不起,更不能给中国人丢面子。这也是学习中的一种动力,更是立志成才的一种理想。
(作者系瑞典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大三学生)
赵源(左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上学时留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