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害怕苦难家长不要要求孩子节省艰苦

孩子害怕苦难家长不要要求孩子节省艰苦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孩子学习上怕刻苦,生活中怕艰苦,参加工作以后又怕吃苦。孩子在生活中害怕艰苦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上优裕一点,花钱上自由一点,穿戴打扮上讲究一点,这本身都是应该享受的。家长们不能用自己过去的眼光,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节省,如何如何艰苦。

孩子害怕苦难家长不要要求孩子节省艰苦

孩子害怕吃苦怎么办?

有的孩子学习上怕刻苦,生活中怕艰苦,参加工作以后又怕吃苦。家长们为这害怕“三苦”的孩子磨破了嘴,操碎了心,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苦与乐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没有受过苦的人,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乐;享受到快乐的人,才能感受到吃苦的滋味。所以说,苦中有乐,乐中知苦,先苦后乐,乐在其中,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在学习中害怕刻苦是自然现象,而且要有个过程。家长们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刻苦、不用功,其实这只是一种感觉与比较。什么才算刻苦?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目标之后,孩子才会用点心,刻点苦,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中的正常现象。更何况,孩子们的用功与刻苦,要区分年龄阶段。刚上小学的孩子,仍然是以玩为主,在贪玩中学一些想学的知识,就挺不错了;到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掘孩子的智力潜能;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学习爱好与专长,引导孩子能够坐下来,读一点爱读的书,写一点爱写的作文,这就要往刻苦学习的路子上引导了。

要让孩子真正懂得并且能够刻苦学习,那要到上了初中以后,这时候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正在成熟,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能够坐下来刻苦学习的习惯,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在学习中学会刻苦,在刻苦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倡快乐学习的真实含义。从现象上看,快乐与刻苦是对立的,实际上只要能让孩子尝试到刻苦学习之后带来的新突破、新成绩,就会激励孩子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就会感受到:快乐中学会刻苦,刻苦中找到快乐。这才叫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了。(www.xing528.com)

孩子在生活中害怕艰苦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上优裕一点,花钱上自由一点,穿戴打扮上讲究一点,这本身都是应该享受的。家长们不能用自己过去的眼光,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节省,如何如何艰苦。社会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对这“艰苦”二字也应该重新定位。这里所说的害怕艰苦,是指孩子本来能做的事情,怕艰苦不想做;孩子本来应该吃的饭菜,不顺口不想吃;孩子本来能穿的衣服,嫌旧了不想穿;孩子本来还能用的物品,想买新的不想用旧的;孩子本来该花的零花钱不少了,还要一增再增。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互攀比,向有钱人家的子女看齐。这种习惯倒是需要管一管。要不然,真的养成大手大脚、花钱不计数,碰到艰苦之事想退缩的习惯,日后进入到生活自主时,就会吃亏了。

孩子参加工作后害怕吃苦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这里也有个思想认识与转化过程。现在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就业,实在是太难了。家长们求爷爷、告奶奶,有的托人情,有的花上钱,千辛万苦给孩子找下份工作,孩子们大都不满意。有的是爱好不对路,有的是专业不对口,还有的是工作太艰苦,实在有点承受不了。为这事,孩子心情本来不好,家长更是日夜担心。又成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最难念的经。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办法有三条:第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与想法。究竟是工作不合适,还是害怕多吃苦?对于这种事,不能心急,不能生气,更不能相互对立打冷战。那种与孩子赌气、怄气和生气的办法,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使孩子的心情更加不好。正确的方法是,一定要把实际情况弄清楚,然后共同分析,商议办法。第二,要热心帮助孩子调整可能调整的工作。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渠道,如果能够调换或调整个孩子愿意做的工作,那就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再说为孩子的事求人不丢人,为工作的事花点钱也还值得。但这里有个前提,一定要找下工作再辞职,绝不可没有找下出路就堵了后退的路,闹不好会成为社会“游民”。第三,要诚心说服孩子再忍一忍,再吃点苦,创造条件等待机遇。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一下,说不定就会来个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人常说:“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这句话仍然是人生中的一个哲理。许多成功人士,谁人没有吃过苦?谁人没有在吃苦中经受磨炼?艰难困苦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只有拥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干成一点事业;唯有能够吃苦,才是天才的进身之阶、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也只有能经受其一切磨难的人,才能创造机遇,迎来新的转机。所以说,这吃苦与成才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能吃苦的人,成功与成才的几率就高。害怕吃苦的人,成天愁眉苦脸够不上一个男子汉,够不上一个新女性。青少年励志教育家杨宗有一句名言:“只有吃苦、吃亏、学本事,方能成才、成功、干大事。”这正是有志青年磨炼自己的最大考验,这更是走上成才之路的最好教材。

与侄儿刘建复一家和蔡文青留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