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幼儿早期发育:如何养成十种良好习惯?

婴幼儿早期发育:如何养成十种良好习惯?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的家庭教育,就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和长辈,就要在婴幼儿早期发育的最佳时期,以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养成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好习惯。为什么有些独生子女会养成任性、自私、脾气大,不懂礼貌、不听话的不良习惯呢?在婴幼儿早期发育期间,应当逐步让孩子养成十种良好习惯:一是学习兴趣的习惯。六是适当劳动的习惯。

婴幼儿早期发育:如何养成十种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也是社会的,更是孩子自己的。成功的家庭教育,就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婴幼儿早期的大脑,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可以写最好的文章。这时候的孩子既没有“习”,也没有“惯”。所有成为习惯的东西,都是后天“习得”的。

婴幼儿早期的心理,似一只机灵的小猴,好奇心特大,模仿性特强。既可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能形成某些不良习惯。这良好与不良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以及一生都会带来巨大的差别。

作为父母和长辈,就要在婴幼儿早期发育的最佳时期,以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养成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好习惯。改掉不利于成长、成才的坏习惯。最有害的是,有些人把坏习惯误认为是好习惯,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让孩子受到感染,久而久之,会造成终生遗憾。

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之为“习惯”。人常说“自然成习惯”,反过来说,又会形成“习惯成自然”。在这自然与习惯、习惯与自然的相互转化中,就会显示出有利与有害的严格区别。区别的核心,大都体现在对孩子的智爱和溺爱上,责任全然在家长。

为什么有些独生子女会养成任性、自私、脾气大,不懂礼貌、不听话的不良习惯呢?固然有很多客观因素,但必须从主观因素上找到原因。过去抚育孩子通常是群体成长,一家有几个孩子,大的带小的,小的学大的,家长们也顾不上多照顾,但很少有溺爱现象。现在的独生子女,成了六比一呵护的“小皇帝”,一比六伺候的“小公主”。全部成了这个宠、那个爱的“心肝宝贝”。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端在手里怕掉了”,孩子的口谕就是“圣旨”,孩子的要求就是“指令”。孩子指东,大人不敢往西;孩子要心,大人不敢给肺。甚至把孩子宠惯成了“小魔王”、“小霸王”。早些年我们邻居家有个孩子,长得挺可爱,脑子很聪明,学啥会啥,记性也好。但由于过分宠惯,稍不顺心就哭闹,稍不如意生气。生起气来很可能躺在地上不起来,还可能把茶几上的物品都推掉。更为严重的是大人还要自我安慰说:“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殊不知,这样宠惯,实际上是溺爱。在宠惯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用说成长成才,不走上邪路就要谢天谢地了。历史上这方面的悲剧很多,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沉痛教训。作为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或长辈,难道就不能清醒一点吗?

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三字经》开宗明义就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当然也有母亲的责任,时至今日,有些为人父母或长辈,竟然不愿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甚至还说,对待孩子应该顺其自然。如果是块“好铁”,不管它也会炼成钢;假如是块“废铁”,再费心也是枉然。孩子能不能成才全在“命”。有这样怪论的家长,只是个别的。但这个别的家长就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这个道理。让孩子从形形色色的自然行为中养成良好习惯,再把良好习惯变成为应当遵循的自然行为,这样循环往复,逐渐理解,就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勤奋成才铺路架桥,增添动力。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在婴幼儿早期发育期间,应当逐步让孩子养成十种良好习惯:

一是学习兴趣的习惯。孩子出生以后,思维和大脑发育很快,体能与智能都在相应发育。一般孩子的成长速度是:“三翻六坐九会爬,十个月上叫爸爸。”意思是说,三个月的孩子会翻身,六个月的孩子能坐稳,九个月的孩子会爬。但说话迟早略有不同。我家大外孙涉洋到一岁多还不会说话,我们有点担心,一直到一岁零七个月才会说话,而且吐字很真,表述很准,全家人这才放了心。当孩子有了思维和表述能力之后,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看图片、讲故事开始,启发孩子的观察力和接受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是培养孩子养成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

二是学会思考的习惯。当孩子有了观察和思维能力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思考一些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增强孩子的幻想力和想象力。1985年,我家小儿子赵岩平牵头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孙辈们来了个“近水楼台”,从小听童话故事,读童话读物,生活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我国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童话故事,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格林的童话作品,伴随了孙辈们十几个春秋。不仅增强了孙辈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孙辈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记日记、写作文不在话下,有的还当了小记者、小作家。(www.xing528.com)

三是勇于提问的习惯。孩子们会不会动脑筋?就要看善于不善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孩子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一个求知过程。作为父母和长辈,不仅不能嫌麻烦,而且一定要认真耐心地给予解释,还要热情鼓励孩子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家二孙女赵源小时候从国外回来,就会提好多问题。比如问:“为什么太原街上的人这么多?”、“为什么汽车不给行人让路?”、“为什么服务员敢和顾客吵架?”等等,给她说明情况后,小赵源顺口说了一句:“太原的文明程度还是不如瑞典。”由此可见,孩子提问就是想了解一些深层次的事情,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正是求知欲极强的表现。

四是善于沟通的习惯。沟通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与婴幼儿发育时期的沟通,更需要用心琢磨、耐心应对,并要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启发孩子与你交流、和你对话。有些孩子开朗爱说,沟通起来比较容易;有些孩子内向寡言,沟通起来会有障碍,但作为父母或长辈,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善于和别人沟通的习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五是生活自理的习惯。现在的独生子女,有那么多人呵护和包办,往往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毛病,也会形成过多的依赖思想。如果能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幼儿园锻炼一段时间,就可以改掉这些小毛病。遗憾的是,有些家长怕孩子不习惯、受委屈,就在家里养着护着,等上小学以后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也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看起来这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这样的教训太多了,家长们还不该醒悟吗?

六是适当劳动的习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非常有益的。我家的两个女儿经常帮妈妈做饭,两个儿子也轮流帮妈妈洗碗,已经成为习惯。到了第三代,孙辈们也能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大孙女赵津很小的时候就帮奶奶做饭,而且还能独自做一两个特色菜。有的家长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不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有的父母还会说:“长大了可有做的时候,现在就免了吧。”这种过分惜子护女的做法,实际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七是尊敬别人的习惯。多数独生子女生活在多人呵护和伺候的氛围中,自然而然会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老大”思想,把自己当成父母的父母,把自己当成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看起来这是孩子不懂事的一种表现,实际上是孩子“高高在上”,不尊重别人的心理反映。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能尊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不能尊重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又怎么会尊重别人呢?让孩子从小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是一门做人起点的必修课。

八是礼貌待人的习惯。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是做人的传统美德。礼貌待人就是要从娃娃抓起,贯穿于日常生活的言行中。现在有些孩子很聪明,走到院里经常会遇到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孩子打招呼说:“爷爷好。”客人来到家里,孩子也会热情打个招呼。大人们看到十分高兴,并会顺口夸奖几句。但也有的孩子不懂礼貌,说话不文明,问话不答理。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到位的一种表现。

九是言行一致的习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为人之素质,成才之品格。当然对孩子不能要求过分,但要从小养成不说谎话、言行一致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固然有许多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要铸就“言必行,行必果”的优秀品格。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从小要看孩子的品格,是不是一块成才的材料。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弱点和缺点,都很正常。但要发现孩子在品格上稍有问题,就必须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只有如此,才能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筑起一道牢固防护墙,点亮一盏闪亮的指路灯

十是知难而进的好习惯。孩子在发育成熟和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是引导孩子知难而进、破解难题,还是护着孩子遇难而退、畏缩不前呢?这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家长的检验。古人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首先当好在困难面前勇当“有心人”的表率。如果能把知难而进的道理给孩子言传清楚,再把勇闯难关的身教让孩子理解,就会使孩子养成知难而进、不肯服输的良好习惯。

培育婴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远不止以上十种,更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只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培养各类人才的高度,因时、因地、因人灵活掌握,具体应用。只要能一天一天地言传,一点一滴地身教,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一步一步地形成,即使发现一点不良习惯也会自己改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勤奋成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