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重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人皆共知、潜移默化、日久天长、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但如何做好言传,怎样施行身教?又是一门艺术性较高、时效性较强、操作性较难、周期性较长的育才学问。
在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谁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健康成长、勤奋成才?谁不想让自己的言传身教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把孩子培养成一名有用之才呢?然而,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有多种因素。但父母和长辈们有效的言传身教,是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孩子从出生之后,到上学之前,大脑发育特快,认识周围事物特灵,好奇心特强,模仿性特大,父母和长辈们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皆为学问,都会以“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印象,形成孩子的性格与品德。从这个意义上讲,“子女要成才,关键在父母”、“早期教育好,成才几率高”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婴幼儿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言传,怎样身教呢?普遍存在的误区是:重营养发育,轻身体锻炼;重学习知识,轻智力开发;重生理成长,轻心理培养;重学习进度,轻性格形成。如果家长们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陷入急功近利,重轻倒置,过多地呵护、溺爱、娇惯和包办代替,以及拔苗助长的话,必然会导致孩子缺少锻炼、缺少个性、缺少智力而遗憾终生。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共同认定,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健康的体能。从婴幼儿成熟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把培养孩子体育放在首位,是科学、明智和恰当的;二是培养良好的性格。要铸就孩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有较强的独立自理和活动能力;三是注重智力开发。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探索,从中学习知识,挖掘潜能,锻炼能力。这才是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说,父母应该学习如何做人、育人;孩子应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成人。
子女们的成长、成才,与父母的遗传基因和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工作特忙,并没有刻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只是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对子女们有一定影响。作为父亲,子女们对我的印象是: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有刻苦的学习精神,有勤奋的工作作风,有准确的时间观念,有稳定的生活规律。尤其是对他们去世的妈妈蔡三梅,印象非常深刻,影响更多更大。她是一位标准的贤妻良母,典型的持家模范,她有宽厚的胸怀,任劳任怨的品格。对孩子们的成长、成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作出了难忘的贡献。如果说我们家的子女们能够健康成长、勤奋成才的话,我们只是起到了一些影响、引导和示范作用。20世纪80和90年代出生了第三代之后,他们的父母亲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以及如何言传身教都有了新的理解,围绕锻炼身体、培育性格、开发智力等三个重点,进行了随时随地的、一点一滴的正面和反面的言传身教的早期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明显效果,并使孙辈们在成才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其言传身教的三个重点是:
第一,锻炼健壮的体魄,是成才的重要资源。伟大的导师列宁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做什么工作,干什么事业,都需要有一个健康壮实的身体。尤其是在成才路上,需要付出更大的辛劳和艰苦,没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是难以胜任的,强壮的体魄,又必须由强壮的灵魂来支撑。我家大儿子赵红平是体育锻炼的先行者、实践者,又是对第三代孙辈的言传者、示范者。红平从上小学开始,就喜欢体育,注重锻炼。除参加学校的多项运动外,更喜欢打篮球。学习再累,从不间断,曾经是太原五中、清华大学校队和系队的主力。出国留学期间,仍然参加打球。不仅让他有了一个健壮的体魄和强壮的灵魂,而且又长成一米八零的个头。在红平言传身教的影响带动下,在女儿女婿们的引导支持下,我家的大外孙涉洋和二外孙刘潮从小都喜爱上了篮球与足球,涉洋长成了一米八一的个头,刘潮小时候瘦弱,也长到了一米七五的个头。对于红平和丁红的女儿赵源、儿子赵涛,更是近水楼台,从小锻炼。在瑞典上大学的女儿赵源长成了一米七四的个头,13岁的赵涛也成了一米七三的棒小伙。他们正以健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学业,热情地在成才路上赛跑。所以说,从小参加体育锻炼,有个健壮的体魄,就会成为成才的重要资源。(www.xing528.com)
第二,培育坚强的性格,是成才的巨大动力。父母的品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发展的趋向是:教育决定地位,性格决定成败。受教育的程度,将会决定一个人或者成为人才精英,或者成为劳动大军中的一员。如此明显的地位分界,又决定于性格的成败。如果有一个不怕吃苦、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坚强性格,学习上的难题,工作上的难关,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说,一个最重要的品格力量是自信,而自信最基础的来源就是父母和家人的爱。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以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和高尚品德,是引导孩子走上成人、成才之路的重中之重,更能彰显辉煌的一生。
我家第三代的五名孙辈,从个性上讲,各有不同,各自的爱好,也有差异。但共同的一点是:性格坚强,不甘人后,学习争先,勇于竞争。不论是生在国内,或在国外成长,也不论在国内上学,到国外留学,都有一股勤学苦钻、勇往直前、从不服输、从不言败的劲头。这种劲头就是来自于从小培育的性格,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于兄弟姐妹间相互激励。两个外孙从小学到大学,从读研到考博,都是脚踏实地、稳步前行;两个孙女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她们都爱好广泛,各有专长;小孙子才上初一,但顽强的学习精神,广泛的知识层面,竞争的豪情壮气,奇特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新一代走上成才之路的巨大动力。
第三,开发智力的潜能,是成才的最佳途径。每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和天赋各有不同,发育的快慢也有差别。但光靠基因和天赋是不会成才的,甚至还可能背上一种无形的包袱,沾沾自喜,停顿了脚步。首先要对所谓的天赋有正确认识。也就是说,人的天赋有所不同,但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开发与教育。世界名人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我家孙辈们智力潜能的开发,女儿和女婿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摸索和尝试,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和心血,特别是在瑞典工作生活的红平和丁红,他们把东方传统的婴幼儿教育,与西方现代文明的早期教育观念结合起来。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不是单纯言传,而是更注重在身教;不是等待提问,而是主动相帮;不是只讲道理,而是带头示范。这种中国式的“传、帮、带”,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又与北欧式的“学、练、教”结合起来,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新型家教模式,更为科学有效。所谓“学、练、教”,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一起练、一起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孩子,把开发智力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把发掘潜能的总开关告诉孩子。从“传、帮、带”到“学、练、教”,家长们虽然要苦一点,累一点,付出的心血更大点。但这样的家教模式是相当投入和到位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这正是摸准了发掘孩子潜能的总穴位,找到了开发孩子智力的总开关。
注重言传身教当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学会言传身教。这个会与不会的本身,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学问,而且又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只要一件一件做些对孩子开发智力有趣和有益的事,一天一天让孩子开动脑筋,做一些孩子愿做和想做的事,一步一步帮孩子做好一些该做和难做的事,何愁孩子的智力潜能不能开发,何愁引导孩子成长成才的愿望不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