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伦理文化与企业发展实例

伦理文化与企业发展实例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案例研究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研究的实证性,特选择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改革开放中由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化公司的江苏华西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是有着300多年持续发展历史的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伦理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积极发挥伦理文化的作用,是华西村成功发展的突出特点。建业窑,是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艰苦创业精神。

伦理文化与企业发展实例

第九章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研究的实证性,特选择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改革开放中由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化公司的江苏华西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是有着300多年持续发展历史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伦理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案例一 华西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

1.背景材料

华西有限责任公司亦称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全村不到1000口人,人均不足四分农田,而且是七高八低难以连成片,是有名的穷地方。从1965年开始,华西村人就在其领头人吴仁宝的带领下,勒紧裤腰带干活,披星戴月劳动,硬是凭着一股艰苦奋斗精神,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改变了极端贫困的面貌。从20世纪70年代建设农业样板村,80年代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实现农村城市化,直到21世纪拥有八个上市公司、进入资本经营新阶段,华西村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在共和国的农村史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300亿元;2007年,全村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的华士镇西,距无锡30多公里、苏州50多公里,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村现在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农村田园旅游中心,其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1996年花1.24亿元修建的华西金塔是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从2001年起,村委书记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新品开发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主导产品已远销英、美、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从环保的考虑出发,华西村把产值1.5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的两个化工厂关闭,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如今,华西村所有工厂污水处理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华西钢铁厂被誉为“花园式工厂”。目前来参观旅游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业比重已占到全村经济总量的20%以上。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的服务业。大华西村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的目标,家家住400~600平方米别墅,户户有100万~ 1000万元的存款,每家有1~3辆小汽车,过上了“实现小康、中康,奔大康”的生活。2005年,华西村销售收入达307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70亿元,人均收入1万美元。华西村同时定下“下千日之功,实现一千亿”的新目标,即在今后3年约1000天的时间里,全村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

2.过程分析

华西村的发展和腾飞,依靠国家的富民政策,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过,华西村没有把集体经济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遵守,而总是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实际上现在华西村的经营模式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集体经济,是公私合作制。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解释说,华西村是集体控股,占70%;村民参股,占30%,村民和集体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积极发挥伦理文化的作用,是华西村成功发展的突出特点。正如江苏省省长梁保华所说,华西精神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精神,华西精神是协调发展、团结和谐的精神。华西村始终坚持两手齐抓、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社会安全,生活安定,百姓安宁,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创造了新鲜经验。

华西村人富了“口袋”,不忘富“脑袋”,提倡“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成立了别具一格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每周村民开大会,每季党员开大会,书场、剧场、溜冰场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他们进行“六爱”、“三正”、“三平”、“三守”教育。“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平”:要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三守”:守法、守约、守信。他们进行创“五关”、防“六风”的教育。创“五关”就是指要妥善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对上要服从;对下要服务;对左邻右舍和中西部地区要关心帮助;对在华西村工作和支持华西村工作的人要热情;对有这样那样错误的人要接近和帮助。防“六风”就是:要防东南西北风;要防台风;要防龙卷风;要防赌博风;要防浮夸风;要防酒色财气风。

华西村人特别注重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教于游,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他们修建了二十四孝亭、长寿亭、生肖亭、建业窑、孔庙、金塔等。二十四孝亭,是教育青少年要孝敬老人。长寿亭,是勉励老人要老有所为,健康长寿。生肖亭,是教育干部要团结奋斗,用好人才。建业窑,是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艰苦创业精神。孔庙,是教育村民尊师重教,鼓励子女读书上进。金塔,是纪念华西建村35周年的巨大建筑物,是教育村民不要忘记华西精神。他们尤其重视养老、敬老等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华西村民大会堂门前,是吴仁宝推崇备至的二十四孝亭。华西村在搞园林建设时,建有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五座长寿亭,作为老人们游憩之所;又在园内竖立二十四孝图塑像,用传统的、易为普通老百姓接受的“忠、孝、节、义”伦理观,教育青年人继承赡养老人和孝敬老人的美德,树立忠于国家、忠于集体、忠于事业的精神,提倡“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气节,培育家人、亲友义气为重、和睦相处的风气,以加强团结、提高凝聚力。吴仁宝褒扬孝道,为老人发放退休养老金,最低的为每月550元,最高的达到700元,为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充分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传统伦理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全村呈现出幸福、祥和、兴旺的景象。全村实现了“八有”、“八不”、“二免”、“四金”和尊敬老人的“三奖励”。“八有”就是:小有教(从幼儿园中学,村民委员会为孩子们提供学费,考上大学的、自学成才的,村民委员会都给予奖励);老有靠(老农民享有退休养老金);房有包(别墅式楼房由集体承包建造和维修);病有报(村民生病定额报销,工伤全报);购有商(村子里设有商店、商场,村民购买商品不出村);玩有场(村子里有闭路电视、影剧院、卡拉OK歌舞厅、农民公园等娱乐场所);餐有供(村子里设有各类餐厅);行有车(农家有私人小轿车,没有私车的有事可用公车)。“八不”就是:吃粮不用挑(有专人送粮到户);吃水不用吊(全村吃的都是自来水);煮饭不用草(家家都装上了管道煤气);便桶不用倒(户户都有抽水马桶);洗澡不用烧(热水管道通到每家每户);通信不用跑(家家装有直拨电话);冷热不用愁(户户装有挂壁式冷暖空调);雨天不用伞(红漆长廊环通全村)。“二免”就是:免缴水电费、煤气费。“四金”就是:老人的扶助金,每人每月最低205元;医疗包干金,每人每年200元;菜金,每人每年900元;现役军人优抚金,每人每年超万元。尊敬老人的“三奖励”就是:老人年满80岁,奖励直系亲属每人100元;老人年满90岁,奖励直系亲属每人1000元;老人年满100岁,奖励直系亲属每人1万元。

吴仁宝认为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怎么理解人民幸福呢?吴仁宝讲:“人民幸福就是三句话: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什么叫生活富裕?有四条标准: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板,吃水用开关(自来水),雨天走路不打伞(走村内长廊)。什么叫精神愉快?也是四条标准: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我认为,精神愉快,主要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好了,精神就愉快。上下齐心非常重要,我们村干部同上级、同村民关系搞好了,就能同心同德,心里就很踏实。什么叫身体健康?也是四条标准:日常增加营养,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业余生活形式多样。”

3.点评

(1)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普遍原则。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伦理文化的作用,则是华西村振兴发展的突出特点和成功经验。华西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造出来的辉煌业绩,与吴仁宝有效地利用伦理文化的作用密切相关。到过华西村的人都会深有印象,在华西村的公园里有“二十四孝”故事和“忠、孝、节、义”的宣传,有二十四孝亭、长寿亭、生肖亭、建业窑、孔庙、金塔等景点性建筑。也许对此曾经有人有过疑义,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宣传增强了华西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不断提升着全体成员的素质。华西村的领头人吴仁宝不愧是一个天生的管理大师,他深谙伦理文化对于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大国,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利用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伦理文化内容,这种非正式规则或非正式制度安排,不仅能够形成对于正式规则或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效补充,而且当这种非正式规则或非正式制度安排转化为正式规则或正式制度安排的时候,更有着意想不到的功用。

(2)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华西村人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由贫穷走向富裕,又是依靠和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创造新的辉煌。艰苦奋斗最初是一种文化范畴,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内容的精华,也可以说是一种非正式规则或者说是非正式制度安排,所谓“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十年寒窗”之说,剔除其个人奋斗因素,正是艰苦奋斗伦理文化的写照。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验证中,艰苦奋斗精神为国人普遍认可,成为创业、成就事业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其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又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艰苦奋斗精神在华西村的崛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世界杰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赵曙明教授所言,艰苦奋斗也是核心竞争力。

(3)华西村的成功,无疑与其领头人吴仁宝的杰出管理才能密不可分。吴仁宝的才能则在于创新,在于其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大胆地并创造性地把传统的伦理文化融入现代管理之中,在于其对国情的深入了解,深谙传统伦理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指出,成功的企业家不论其个人动机如何……金钱也罢,权力也罢,好奇或想出名也罢,都设法赋予资源创新财富的新能力,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满足新的不同的追求,企业家往往突破经济循环性轨道,破坏旧的生产方式。创新不仅指科技也包括管理,人们关注美国新经济,新经济本质上是创新型经济,既包含技术创新也包含观念创新,还包含制度、行为、组织等创新。最成功的企业是最能为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利益的企业,是实现赢利性和道德性统一的企业。因此,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持续发展与成功,必须坚持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充分发挥传统伦理文化的积极作用。

案例二 “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

1.背景材料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仁堂也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目前,同仁堂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有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宣布成立。1993年以来,同仁堂相继在香港、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开设了分店,与泰国合资组建北京同仁堂(泰国)有限公司。“同仁堂”作为驰名商标,已在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以及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受到特别保护。1997年5月,集团公司所属6家单位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2月,“同仁堂发展委员会”在京成立。这标志着老字号同仁堂在将优秀传统融入现代科技的进程中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推动现代中药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2000年3月,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集团公司及其他6家有相当实力的发起人共同组建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获得20多倍的超额认购。公司致力于传统中药现代化,加快研制、开发高科技产品的步伐,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挺进国际医药市场。如今同仁堂集团已成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在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20家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中,同仁堂是全国唯一的中药企业。

2.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www.xing528.com)

(1)同仁堂企业文化的质量观。同仁堂企业文化质量观形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为皇宫内廷制药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力所在。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同仁堂在抓质量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职工进行传统质量教育和道德教育;第二,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网,实施了“质量一票否决权”;第三,工装、工艺、专业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如既往地坚持取得了显著的成功。1989年,国家工商总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信赖。

(2)同仁堂企业文化的信誉观。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同仁堂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

(3)同仁堂企业文化的形象观。同仁堂历代传人都十分重视宣传自己,树立同仁堂形象。如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冬办粥厂夏施暑药、办“消防水会”等。如今的同仁堂不仅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而且又为之赋予了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同仁堂整体形象的宣传;第二,以《同仁堂》报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第三,发挥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用同仁堂精神鼓舞教育员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为党委工作的一条主线;第四,抓同仁堂CIS形象设计工作,树立同仁堂面向21世纪的新形象;第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无私奉献一份爱心。

(4)同仁堂企业文化的人才观。同仁堂能够从创业之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集团,始终与发挥人才的作用密不可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同仁堂都出现过许多既精通医药理论,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家型人才。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对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总之,同仁堂通过采取种种措施,创造了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5)同仁堂企业文化的人才激励观。从古至今,同仁堂都保持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这就是讲礼仪与重人和。古老的同仁堂明显突出了“人和”与“亲善”色彩。如今的同仁堂,继承了历史上讲“人和”的好传统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新内容,从多方面创造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原则,以“人和”为特色,以关心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内容,营造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形成良好的物质环境;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目标,形成特色突出的文化环境。

(6)同仁堂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观。同仁堂从最初的作坊店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公司,从民间验方、宫廷秘方到高科技含量的中药产品,从丸散膏丹到片剂、口服液、胶囊剂等多种剂型,300多年的历史无不渗透着同仁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21世纪的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在发展上同仁堂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强同仁堂海内外营销网络建设,立足本市,扩展全国,进军海外,建连锁店;积极进行符合同仁堂发展需要的新技术项目的落实与探索;积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的优势,探索符合同仁堂特色的电子商务;尝试建立符合同仁堂药品质量要求的药材种植基地;积极探索海外融资渠道,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同仁堂的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

同仁堂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和”与“亲善”。

同仁堂的企业使命: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同仁堂的企业目标: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

3.点评

(1)诚实守信是核心理念。北京同仁堂是有着300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行业的著名企业。300多年来,同仁堂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格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和核心理念,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创制出了许多令广大消费者放心的精品良药,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能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内涵。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与诚信思想伴随着同仁堂人,不断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才使得同仁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以后,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几百年过去了,创业者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一直深深影响着同仁堂历代经营者,并升华为同仁堂职业道德的精髓而代代相传。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也是同仁堂历经300多年长盛不衰的秘诀之所在。在实践中,同仁堂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整章建制、规范员工行为,把讲信誉提高到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需要的高度,要求员工做到“一言一行顾着集体荣誉,一思一念为了企业兴衰”,从维护企业形象、珍惜同仁堂金字招牌、关注企业兴衰的大处着眼,从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的小事做起,使企业信誉不断地弘扬光大。

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同仁堂的员工都能够自觉实践着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同仁堂药店,除了常年坚持一些看不到经济效益的服务项目之外,经营品种之全也是一大特色。一些本小利微的饮片,既占资金又占库房,很多药店不愿经营,而同仁堂从患者需要出发,保证品种齐全。现在同仁堂药店每年都能收到大量患者的来信,对同仁堂的热情服务给予充分肯定。正是有了员工自觉遵循重信誉的实践,才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永不退色。

(2)坚持以人为本、“人和”与“亲善”的价值观准则。同仁堂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是讲礼仪、重“人和”,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创造了一种以人为本、亲善仁爱、团结和睦的企业氛围。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倡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的伦理道德。古老的同仁堂明显突出了“人和”的色彩,“和气生财”成为众人的行为准则:在内部,不讲师徒,皆称伙计;店堂的管理人员到乐家内宅办事,乐家人迎进送出,谦和温良,沏茶备饭,热情款待;众伙计之间也相互敬重,和睦相处,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现在的同仁堂,继承了“人和”的老传统,并融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内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同仁堂把“人和”的老传统,用树立团队精神来代替。在实践中,同仁堂继承了历史上讲“人和”的好传统,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新内容。通过各种手段教育员工,增强群体意识,树立大局意识,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原则,逐步营造出一种相互关心、精诚合作的人际关系,从多方面创造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几年来,同仁堂十分重视内部的小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人和”氛围。明确要求各级班子成员之间、各单位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要把团结放在第一位,形成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发扬同仁堂讲礼仪、重“人和”的老传统,建立相互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使员工团结友爱、相互敬重。

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不间断地进行同仁堂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形成了良好的企业环境。同仁堂还十分注重建立起对员工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定岗、定资、定编、岗位工资、评比选拔等有效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运行机制。同时,同仁堂坚持以德建设队伍,努力把同仁堂300多年提炼的道德文化的精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道德文化,并用这种文化启发、教育和凝聚全体员工,通过培养一批批符合同仁堂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良好道德规范的“同仁堂人”,确保同仁堂的事业长盛不衰。在实践中,同仁堂首先用同仁堂企业文化理念教育和凝聚员工。通过不断挖掘和整理同仁堂传统的经营道德理念,并结合工作的具体内容加以运用,提高员工队伍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建立以员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机制。将员工培养成既有理想道德,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使同仁堂人体会到,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否意识到,其内部都必定有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因素在发挥着作用,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只有把优势的文化传承下来,继承并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使优秀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