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日人欲并吞中国之心,业已昭然若揭。蒋委员长在庐山召集会议,宣称抵抗的时期已至。各党各派,一致宣言拥护政府。共产党亦取消红军名义,由政府将其军队改编为第八路军。“南京暴行”的结果,至今调查还未十分完竣,然其罪恶,则已彰彰于世人之耳目而不可掩了。八路军大败之于平型关。其据河北之兵,又南下山东,侵入济南、泰安。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我国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径和日本抵抗呢?那就是第一章中所说:立国于现代,要有现代国家的资格的,而我国则相差甚远。以兵力论:现代陆军力量的强弱,是要看其配备的,我国陆军的配备,在二十六年(1937)抗战开始时,只和义和团乱时的日本陆军相等,落后了三十七年。海军则简直没有,而日本却是世界上一个大海军国。虽其舰队依照海军公约,与英、美为五、五、三之比,然日本是很为诡谲的,安知其不曾秘密造舰?即使舰队之数多寡不敌,然其所据之地北起库页,西至台湾,欧战以后,德国太平洋赤道以北诸岛屿托其代管,日人又经营之为军事根据地,其形势是很为完固的,英、美要击破他,也并不容易。兵凶战危,这如何可以轻动呢?所以我国当横逆之来,总是极端忍耐,然我国亦非毫无豫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的改行法币,在财政上先筑立了一个抗战的基础。其尤有关于大局的,则为政治上各党派的合作。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没有疑义的。然以中国情势的复杂,各党派的政见安能没有异同?异同之极,遂致演成兵争了。这便是十八年(1929)以后的国、共战争。两党剧烈争持之地,在于江西。其地虽入政府军之手,然共产党乃经湖南、两广、贵州、四川、西康,而卒达于西北,在陕、甘、宁三省之间,建立其根据地。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抗敌、建国的宗旨,原是一样的。所以共产党到达西北后,即宣言愿在共同抗敌的条件下,和政府合作……二十五年(1936)十二月,蒋委员长巡行到西安,为驻扎其地的军队所劫持,共产党却力主释放。两党的合作,至此告成,抗敌的战线,亦即于此成立了。

我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所以抗敌的体制,虽已建立,然仍不愿轻启衅端。日人虽步步进逼,蒋委员长仍宣言:“和平未至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其爱好和平之心,当为天下所共见了。然日人仍不觉悟。二十六年(1937)七月,日兵在河北的,轶出条约上允许外国驻兵的区域,在芦沟桥演习,妄言失一士兵,欲入宛平搜查,为我驻军所拒,遂于七日向我兵攻击。此时日人欲并吞中国之心,业已昭然若揭。蒋委员长在庐山召集会议,宣称抵抗的时期已至。且诰诫国人说:“一经开战,唯有抵抗到底,中途妥协,即是灭亡。”各党各派,一致宣言拥护政府。共产党亦取消红军名义,由政府将其军队改编为第八路军。神圣的战事,于是开始了。

日人自知其国力的有限,所最希冀的,乃是我国不大抵抗,即行屈服。所以当平、津陷落后,仍称为地方事件,宣布其不扩大方针,冀诱我国言和。我国不为所动。日人焦躁,八月十三日,又在上海挑起衅端。于是全面战争的形势,无可避免。日人的希望,仍由日人自己把他打消了。上海战事既作,我军奋勇抵抗,日军伤亡甚大,屡次增加兵力,直至十月杪,我军才退守第二道防线。上海战事,我军的伤亡,亦是很重的。敌我兵力悬殊,本无在海口作阵地战之理。政府所以决心出此者,则亦有故。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屡战皆北,政府尤懦弱无能,全国上下,无形中造成了一种自卑畏怯的心理,对于我国军队能够对外作战,政府对外能够坚强抵抗,几乎都失掉了信心了。上海战役,虽因兵力悬殊,终于撤退,然在平夷无险之地,支持了颇为长久的时间,中间克捷的战报不少。将士作战的忠勇,政府抗敌的坚决都为天下所共见,全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却于此建立了。此其得失,是不能从物质上衡量的。

上海之兵既撤,自此以西可守之地甚少,我政府乃决意迁都重庆,而于十二月十三日撤离南京。日兵入城,大肆杀掠。“南京暴行”的结果,至今调查还未十分完竣,然其罪恶,则已彰彰于世人之耳目而不可掩了。日人妄想于此时可以诱我言和,乃托德国公使出为试探,为我国所拒绝。日人的泥足,自此就不能自拔了。(www.xing528.com)

当南方剧战之时,日人在北方,又发兵侵入察哈尔,自此侵入晋北。八路军大败之于平型关。然因其兵力之优越,终于自井陉侵入晋东。晋北我军亦撤退。太原于是失守。其据河北之兵,又南下山东,侵入济南、泰安。首都之守既撤,我在东方防卫之兵,集中于徐州,中枢则在武汉。以敌我兵力之悬殊,此等地方自难久守,我军之逐步抵抗,不过是消耗战略而已。日人图自山东进攻徐州,二十七年(1938)四月,在台儿庄地方,被我打得大败。日军直退回济南,再从正面及豫东、皖北,二路进攻,至五月十九日,我徐州的守兵,遂不得不撤退。日人更自此向西。其据河南之兵,亦自信阳南下,与之呼应。后以舰队溯江而上,连陷安庆、九江,其海军又攻陷广州。十月二十五日,我军队自武汉撤退。日人满谓武汉不守,必可消灭我的抵抗力,然我军民都先期撤出,生产工具亦都逐渐迁移,日人入武汉,亦仅得空城而已。

武汉撤退后,蒋委员长在衡山召集军事会议,决将若干军队留置于敌人的后方,与当地民众联合,发动游击战,以困扰敌人。再在前后之地,分配军队,与之相持。敌人虽在我国占据若干大城市,维持若干条通路,然只是点、线的占领而已,广大的地域仍在我军手中。我国此等战略,谓之“以空间换时间”。日人“速战速决”的企图,至此乃为我所粉碎,不得不宣布长期作战,看似胜利,实则战局的主动,反在中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