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人大厨引领美食数字化

机器人大厨引领美食数字化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器人大厨引领美食数字化机器人这个名字我们最熟悉不过了,但是烹饪机器人也许你还是第一次听说。国内第一台烹饪机器人的亮相令在某展会上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叹不已。好奇的观众将展览台围得水泄不通,争先恐后地品尝烹饪机器人炒出的美味佳肴。

机器人大厨引领美食数字化

机器人大厨引领美食数字化

机器人这个名字我们最熟悉不过了,但是烹饪机器人也许你还是第一次听说。国内第一台烹饪机器人的亮相令在某展会上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叹不已。只见它通上电源后,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开始自动炒菜。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就出锅了,而炒锅周围却不见传统炒菜冒出的明火和油烟,周围环境也是干净清洁,没有污染。

好奇的观众将展览台围得水泄不通,争先恐后地品尝烹饪机器人炒出的美味佳肴。烹饪机器人究竟是台什么样的机器?它是怎样实现煎、炒、烹、炸的?为此,笔者采访了烹饪机器人的发明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原研究部主任刘长发教授。刘长发介绍,这台烹饪机器人只是一个开始,机器人餐厅的随后出现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

仅仅7分种 一道美味的红烧肉出炉了

“这个机器人开始炒菜了”,说着,刘长发把一盘生肉倒进烹饪机器人“锅里”,用鼠标点击桌面上“红烧肉”的程序,窗口立即显示出此菜的加工程序表,油、盐、酱、醋的数量、加热温度及烹饪时间。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说,油、酱、酒、盐、糖等各种调料放入的顺序事先都输入了电脑程序,时间也经过严格控制,不同的人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改变各项指标的数据及操作时间,和机器人来个交流互动,其口味也可各取所好。

7分种后,一道红烧肉出炉。笔者品尝后,味道比餐厅里大厨做的丝毫不差。之后烹饪机器人又炒出了油焖大虾、醋溜土豆丝、青椒肉片等菜。

制造烹饪机器人 涉及多种学科,难度很大

说起为什么要制作烹饪机器人,刘长发介绍,在美国常请朋友聚会,朋友们对中国菜无不赞叹称奇,由此使他想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中国菜都情有独钟。但中餐为什么不能像汉堡包肯德基快餐那样用机器来完成呢?

于是他萌发了制造烹饪机器人的念头。刘长发说,他一直想发明一种可以做菜的机器人,但由于科研工作忙,这个梦一直没实现。2005年初,刘长发不慎摔坏了腿,卧床休息3个月,看着妻子忙来忙去,他就把发明一个会做饭的烹饪机器人提到日程上来了。

2005年5月,刘长发根据设计好的烹饪机器人原始方案,先用木头制造出一台机器人模型,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动更新,又用铝材料制作出另一台机器人原型。等到外观形状和各项技术参数稳定后,他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出一台定型的机器人。

制造机器人涉及到许多科学门类,技术比较复杂,烹饪机器人还涉及营养学和烹饪学,难度更大。但刘长发积累了40多年光、电、机械、电脑、网络知识和经验,又偏爱烹饪,所以这些学科在机器人身上的整合都由他一人独自设计完成,而且制作起来得心应手。

为做红烧排骨 给机器人加装第四个手指

在实验过程中,总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刘长发介绍,最初担当翻炒的一只“翻炒机械手”,只要它移动手,整个厨房就像“天女散花”一样,菜料溅得满地都是。经过反复改进,刘长发给它装上了3个手指,几何形状和角度也各不相同,再翻炒时,菜就不会溅出来了。

但在一次做红烧排骨时这只3个手指头的手却被卡住了,于是刘长发又给它加装了第4个手指。翻炒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那就是烹饪机器人对于盐、糖、味精等白色粉末不能准确识别。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他设计了一个小电路,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刘长发将其称为“鸟喙识别法”。

为做油焖大虾 先后买20多斤虾做实验(www.xing528.com)

经过一年多的研制,全世界第一台烹饪机器人诞生了。它在电脑程序控制下,能自动炒出200多道菜肴。

这台烹饪机器人高1.5米,腿部是电脑主机,胸前是电脑显示屏,肩上扛着油、醋、酱油、水等液体调味品,胸腔里藏着盐、味精、糖等固体调味品,胸中装着电磁炉和锅。

机器人炒菜时,操作者只要将菜装入炒锅,启动机器,对话框内就会出现各种参数,如添加调味料的品种、数量、加热温度、时间等。点击确定后,各种物品都自动落入锅中,“厨师”4个手指的机械手这时直接下锅炒菜,翻炒力度均匀,调味品放入量误差不超过0.1克,烹饪时间更是“分秒必争”。%%刘长发选择油焖大虾作为程序编辑的突破口,因为油焖大虾对烹饪技术和口味要求很高,攻克了这道难关,其他菜就“小菜一碟”了。为了做好这道菜,刘长发先后买了20多斤大虾做实验。

根据太太和朋友的建议,刘长发不断在电脑里修改技术参数。因此,油焖大虾的最佳技术参数已固定存储于烹饪机器人的电脑里。如法炮制,刘长发把红烧肉等几十种菜肴的加工程序也固定下来,而把这些程序稍加改动就可派生出几百道菜的程序。

中国的食文化 将利用数字技术传承下去

刘长发认为,制作一台烹饪机器人,除了包括光、机、电、计算机软件等条件外,还要研究食物烹饪过程中什么是最好的。不仅是人们常说的色香味,而是如何保持营养成分,减少有害成分。传统的炒菜方法既对厨师身体有害,也破坏了营养成分。因为高温把油变性了以后,产生有害物质,不但污染环境,也损害身体健康。

比如控制炒菜时的温度,不要达到油的挥发点,不要产生大量的烟气。要把油温控制在80℃~180℃,个别情况下不超过200℃。因为超过这个温度后,就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烹饪技术,就不能凭大厨经验了,而是把大厨的经验量化、优化、科学化以后,形成一个程序,一种工艺,一个标准。这样,中国的食文化就能够被数字技术所替代。而且能够传承下去,并永久地保存下来。

微型烹饪机器人 体积仅有饭盒般大小

刘长发的研发计划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家用厨房机器人,用于老百姓家常菜的烹饪,在家里链接上电脑,就可以操作;还有一种是饭店商业用的大型厨师机器人,可以将形体做得更高大些,它们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厨房和数字餐厅。

刘长发的设想是:将来,老百姓从超市买回来的菜是装在带有条码的标准盒里,而这个标准盒也就是炒锅,是根据烹饪机器人程序要求制作的。机器人识别条码后,炒菜程序就自动调出来,随之它就可以自动炒菜了。炒完菜也不用洗锅,由超市回收洗刷消毒后循环使用。若想降低成本,也可自己洗、切菜后,直接放进特制炒锅里由机器人烹饪。

目前,手工制作一台烹饪机器人需要3个月,成本在二三万元,将来若批量生产,成本能降到几千元一台,让老百姓买得起。

刘长发向记者透露,第二代、第三代烹饪机器人已在他脑海中形成。下一步,他还要研发一种更为方便的微型烹饪机器人,体积仅有饭盒般大小,是专为上班族设计的。中午下班时,一插上电源,几分种后,一盒现炒的美味佳肴就呈现在主人面前。

魏 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