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同声相应
共同的话题是灵犀相通的纽带,安慰别人时,如果能把自己曾经的或类似的遭遇也摆进去,就容易产生“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效果了,它比就事论事、纯粹的同情好得多。
20世纪30年代柏林奥运会时,希特勒欲以德国的田径名将鲁兹朗击垮美国黑人选手欧文斯来显示雅利安种族的“优越性”。预赛时,欧文斯一紧张,开始两跳就因踏板落空而失败。最后一跳,他再无勇气起跑,显得十分沮丧。这时,鲁兹朗走过去安慰他说:“去年,我也曾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形,可是我一咬牙闯过去了,相信你也能行。重要的是,要为自己取得决赛资格!”说罢鲁兹朗又将一条毛巾置于跳板处作为记号,于是欧文斯平静下来,终于在最后一跳取得成功。鲁兹朗的宽慰仅寥寥数语,却以同病相怜式的内容引起了对方共鸣,进而激起了对方的勇气。
当然,类似的遭遇不是人人都有的,除此之外,点明相互间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特殊关系,表达出一种同舟共济的愿望,也能起到相互慰勉的作用。有这么一对恋人,女的患了淋巴肿瘤,经放射性治疗后头发全掉了,她痛不欲生,不愿见未婚夫。可是,未婚夫见了她后,却异常平静地说:“也许,你可能想到了丑和死,其实,我不也有变丑或死去的可能?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你还有一颗心,我爱的正是那颗心。有了它,我们的未来就永远是完美的!”这一席话,当然不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相反,它道出了同甘共苦的愿望,起到了平息对方伤痛的作用,使两人最终结为患难夫妻。(www.xing528.com)
这种唇齿相依的真切安慰,还可能收到拯救生命的特殊效果。
美国有一个女孩名叫雪莉,因车祸而被压在车轮底下,此刻被撞翻的油罐正在她四周呼啸燃烧。消防队员肯尼迪见状,奋勇冲上前去抱住了雪莉。又痛又怕的雪莉不停地嚷:“我害怕,别离开我!”肯尼迪听罢强忍住灼伤,搂住她安慰道:“你放心,我起誓,决不离开你,我们生死都在一起!”当其他消防队员用水笼头冲扫时,雪莉已神志不清,肯尼迪禁不住大声同她“聊”了起来:“雪莉,你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你喜欢马吗?等我们出去以后,我保证带你骑上我女儿的马!”奄奄一息的女孩喃喃道:“我要是出不去了,告诉妈妈我爱她。”肯尼迪却安慰她:“你要亲口告诉妈妈你爱她,我保证过不离开你的,现在,你也该保证不离开我!”经过40分钟的抢救,由于肯尼迪不停地说着各种分散对方痛楚的话,使对方心灵得以安慰,受到激励,小姑娘终于获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