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话题,化陌生为熟悉

找话题,化陌生为熟悉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话,也要学会找话说见面打招呼,除了称呼要恰当外,还应仔细琢磨一下头一句话怎么说。寻找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因此同他人交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找不出其他话题时,那么中国原有的老方法也可运用。听了这话,那位枣庄人马上来了兴趣,二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亲热,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要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

找话题,化陌生为熟悉

没话,也要学会找话说

见面打招呼,除了称呼要恰当外,还应仔细琢磨一下头一句话怎么说。对于陌生的人,由于彼此不熟悉,便会觉得无话可说,处理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处理得不好,还可能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所以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这如同写文章,有了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

一个读书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他第一次去拜见上司,不知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他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好像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他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他又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他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那人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作教书先生。

试想连上司的姓氏都没弄清楚,而胡乱发问,岂不是自找苦吃。

还有个农民拿着三千元钱到储蓄所存款,储蓄员劈头就问:“要死的,要活的?”农民吓了一跳,收起钱回头就跑。假如这位储蓄员多说两个字:“要死期的,要活期的?”加上“期”字,大概就不至于把人吓跑了。

北京市劳动模范,百货大楼优秀售货员张秉贵曾在《柜台语言很重要》一文中谈过自己改进服务用语的过程:一开始,他站柜台时,见到顾客就说:“同志,您买点什么?”有的顾客反问他:“不买东西就不准瞧瞧吗?”以后,他又改说:“同志,您要点什么?”有的顾客又和他开玩笑说:“我什么都要,你给吗?”经过反复推敲,他终于找到了适当的用语:“同志,您想看看什么?”这回行了,一般顾客都挺满意。

许多人相遇之时,常喜欢说一句问候的话,如“你好!”“早安!”之类。但即使是这样的问候,也得分人,看场合。假如见到英语老师,你不妨用英语打一声招呼,往往能显得活泼而生动。但是,若遇到其他不懂英语的老师,你也照此迎上去嘀咕一番,轻则令对方莫名其妙,重则会以为你是在成心奚落他呢。

在相遇时,“今天天气很好”这话也最常用,但除了在户外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近敷衍,而且缺乏内容,难以开展较有趣味的谈话。

寻找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因此同他人交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如果他是屋子的主人,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等。如果你事先就知道将要同一个陌生者见面,则在见面之前通过别人打听一下这位陌生者的情况,这对于就要开始的彼此交谈是十分有利的。

(1)就地取材话题多

何谓就地取材?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觅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做第一句的话题:“你和某先生大概是老同学吧?”或者说:“你和某先生是同事吗?”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以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这个话题继续谈下去,猜得不对的,再根据对方的回答又可顺水推舟,继续畅谈下去。

“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他的话题。“这礼堂布置得很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常是最稳当得体的开始。若是一般社交活动,则“山上的杜鹃开得很灿烂,颜色真好看,你曾去看过吗?”或“大热天在园子里喝茶,实在太舒服了!”都是就地取材的办法。

假如你在车站、码头上与人初识,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眼前你们双方同时看到、听到、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耳目所及,也许是巨幅广告,也许是外国游客,等等。

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最容易发展谈话的内容。(www.xing528.com)

(2)从与对方有关的物件中找话题

人们携带的物件有时候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兴趣和受好,提供一些重要信息。比如,有人在看一本杂志,你就可以从这一杂志说开来。一些物品也可以作为寻找话题的借口,比如询问对方手提的一个新式包的产地、价格等,以此为借口与对方搭讪,找到说话的机会。

(3)从对方衣着穿戴上找话题

一个人的衣着,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的身份、地位和气质,这些同样可以作为你判断并选择话题的依据,比如,看到一位个子较高大,普通话讲得字正腔圆,西装革履,手提密码箱的人,你问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北方人,是一位企业家!”这话幸被你言中,对方有几分吃惊地说:“你真好眼力!”接下去,很多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话题就可以谈了。即使你猜错了也不要紧,因为你把他看成企业家就是高看他,对方心里也会感到高兴,并会礼貌说出自己的身份,只要对方友好应对,双方就有话可说了。

(4)从对方的口音找话题

找不出其他话题时,那么中国原有的老方法也可运用。那就是请问对方的籍贯,这“府上是什么地方”的问题,以中国人的习惯是一点不觉得唐突的。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

一个人的口音就是一张有声名片,能告诉人们他是哪里人,起码说明他在哪居住过。这时我们就可以从这种口音本身及其提供的地域引起很多话题。比如从乡音说到地域,从地域说到那里的特产、自然风光、风士人情等等。

有一次在火车上,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活剧:我邻座的两个人开始聊天。“听口音你不是苏北人啊?”一个说。

“噢,我是山东枣庄人!”另一个答到。

“啊,枣庄是个好地方啊!我在读小学时就在《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上知道了。三年前去了一趟枣庄,还颇有兴致地玩了一遭呢。”

听了这话,那位枣庄人马上来了兴趣,二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亲热,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要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接着就是互赠名片,一起进餐。下车前双方居然还在各自身边带来的合同上签了字:枣庄客人订了那位苏南人电机厂的一批电动机;苏南客人从枣庄客人那里弄到一批价格比较合理的煤。他们的相识,交谈与成功,就在于他们找到了“枣庄”、“铁道游击队”这些都熟悉的共同点。

总之,当你选择话题时,你要了解对方是否对此感兴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能够将这次谈话进行到底。如果你能和任何人持续谈上10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擅长交际的人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