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天某日,有机会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陪同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考察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学院是苏州国际教育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也是全国美术类高校中最漂亮的校园。市委王荣书记提醒我们,首长要求很高,你们不要自我陶醉。果然,李铁映并没有称赞校园多么美丽,也许他见得太多了。他说,你们是工艺美术学校,为什么也是粉墙黛瓦?墙上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把作品画上去?画得好,保留得长一些,画的不好,马上涂掉!大树、草坪当然好,但是你们学生的雕塑作品应该到处展示。学校要成为全苏州最美丽的地方!
在参观陶艺工作坊的时候,李铁映看到教师与学生有许多作品堆放在架子上,便问道:你们的作品如何处理?走市场吗?学生的劳动能得到尊重吗?他建议,应该“假戏真唱”,师生合作,让学生的作品能够真正走向市场,学生的作品在扣除学校的成本和教师的劳动价值以后,应该得到合理的回报。这样,才能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在参观首饰加工作坊的时候,李铁映又提出了“公司加家庭”的模式。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带动周边工艺加工业发展的龙头,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的周边,应该有几万甚至更多的家庭作坊,学校搞创意,搞样品,家庭进行加工,按照销售进行分配。首饰、刺绣、服装、水印等都可以如此。
在参观工艺修复的工作坊的时候,李铁映问了一句:“你们招收残疾人吗?”他说,其实,残疾人是最适合从事工艺美术的。他们往往比正常的人更加用心、更加安心,能够一辈子从事这个职业。
在参观刺绣工作坊的时候,看到十七八岁的小绣娘,她们都是镇湖镇政府支持派来学习刺绣的。李铁映说,你们仅仅学刺绣是不够的,应该学历史,学文化,学艺术。仅仅有技术,可以成为大师,但是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你们应该超过你们的母亲、奶奶一辈,应该成为有底蕴的艺术家!他说,今后应该有三十多岁的大师,每年在这些学生中间选一个留下来,继续学习,不断提升,十年就应该超过她们的前辈,成为大师。
在桃花坞木刻年画展示馆里,李铁映留下了“极学天公,艺法自然,最难超越”12个字,特有的“李体”。(www.xing528.com)
“艺恐不高,业恐不精”,是李铁映今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看完了工艺美术学院,我们又去镇湖看刺绣艺术家的工作坊,看中国刺绣博物馆的建筑时,他仍然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
在参观完几个艺术家的工作坊以后,他说,你们的工人应该是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上也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应该参加作品销售的分配。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在丝绸上现场作画写字,与绣娘们讨论如何创造。他说,师承与学校制度是不同的体系,艺术家的培养不能离开师承。希望绣娘们在工人中间选择有水平的作为徒弟,探索绣娘培养的途径。
虽然只陪同了李铁映同志一天的时间,但是他在考察过程中流露的许多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