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李首民的名字,是读了《情理相融创和谐——我当校长20年》。这本书是张刘祥局长转送给我的,他告诉我,作者是一位普通的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首民校长。
李首民1980年走进校园,走上教师岗位;1987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毕业,一年后踌躇满志地走上校长岗位,经历了许许多多初为校长的喜悦和困惑、磨难以及折腾之后,几乎对做校长丧失了自信和兴趣。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放弃,没有退缩,还是挺了过来,坚定地走着“校长”之路。他的校长生活的每一处都被“酸甜苦辣”浸透着,他的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所有关于做校长的“爱”与“怨”侵占着,我被他用心记录的50多个真实故事所感动。我一直认为,学校是校长精神的折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如果不能改变学校,他就只能改变自己。
第一次见到李首民校长,是2007年9月在萧山的新教育实验区会议上。会议第二天早餐时,在张刘样局长的介绍下,我们在餐厅相见,李校长给我介绍了他任职的学校的情况以及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的情况,并说对新教育的兴趣是因为“新教育的许多理念和做法,我们也在探索”。(www.xing528.com)
李首民校长说: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体现于师生、学校、亲子之间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中,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有“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一项,把读书看成是儿童幸福的生活方式,是教育的一种回归。他告诉我:学校已经举办了八届读书节,读书节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知识信息有了新的扩大,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读书节”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我们交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我一个明显的感觉,他很有思想也注重实践。今年三月份,李首民校长给我寄来了他即将出版的书稿——《学校,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让我为他的书写序。我因工作忙而想推辞,李校长坚持要我看看书稿再作决定,并告诉我,他不久将要退休,这很可能是他在校长岗位上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他一生实践、阅读、思考的总结,凝聚了他对教育的挚爱和理想。浏览完书稿,被他的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他在处理教育人际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激情所感动。李首民校长在书中说,他的心头总是有着许多疑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分数,是升学率吗?校长的责任是什么,是管理、是服务、是领导,全都是或全都不是?教师的工作要点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还是为学生服务?课程又是什么,是教育环境的创建,还是学校的一张脸面?教学是什么,是一种工具还是教师的一种外显的艺术?面对众多的困惑,他想用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草根实践来回答自己所想过做过的事,想过没有做过但仍然想做的事,想过做过做得失败和成功的事来回答教育的诸多问题,回答学校人际关系的现实和处理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学校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留恋的地方。他20多年的校长经历是幸福的。
我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人生,必然是对人类、对社会贡献很少的人生;同样,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必然是对学校的发展无所作为的校长。李首民是一位很普通的校长,他的作品没有哗众取宠的新名词新概念,他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用一个普通教育者的朴素思考,演绎着他的追求和理想,他的这部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对于那些正在做校长和即将做校长的人,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