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幸福被偷走:教育改革需重视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幸福被偷走:教育改革需重视教师专业化水平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充分说明,教师的幸福正在被偷走,这种职业倦怠必然会对教育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目前中国教育的症结之所在,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参照国外教育改革失败的教训,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改革学校、改革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做起。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了教师的孤独感。

教师幸福被偷走:教育改革需重视教师专业化水平

常理说,职业倦怠是各行各业均可能发生的一种状况,但当我在“百度”里输入“职业倦怠”时看到,首页“相关搜索”共有九条,其中六条是指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个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它充分说明,教师的幸福正在被偷走,这种职业倦怠必然会对教育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谈到教师的职业倦怠,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工作压力非常大;二是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三是社会期望与教师实际素养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四是成就感过低。而一般的解决方案,从外部而言,多是要求给教师减压并提高教师待遇;从内部而言,往往是期望教师能够通过情绪管理等策略实行自我减压。

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一定产生职业倦怠。决定教师是否会产生职业倦怠,与其说是由工作压力所致,不如说是没有充分专业化的必然结果。当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时候,职业与教师个体生命之间必然产生断裂并构成紧张关系,而这种紧张关系,正是职业倦怠的根源。

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目前中国教育的症结之所在,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参照国外教育改革失败的教训,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改革学校、改革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做起。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下面两点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但是仔细想想,教师的职业压力再怎么大,恐怕也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压力大吧?为什么职业经理人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呢?因此,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问题,远远不是减轻教师负担这么简单。其实,比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减少无用功。要提高效率,只有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条路可走。与其“减负”,不如“增效”,效率提高了,负担自然就减下来了。这需要几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从学校管理来讲,要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作业”,减少形式主义的各种检查。其次,在评价机制上,过于频繁的评比排名,也使教师普遍短视,为一次次的月考、周考疲于奔命,无谓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机制。

学校生活应该有其自然规律,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管理上的“效率优先主义”恰好导致了教师工作的无效率,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破坏了教师的幸福感。

二是教师的孤独感问题。我认为教师职业是孤独的职业之一。教师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但是并没有“共同生活”,每个人都固守在自己的教室里,对自己的教学持封闭态度。偶尔的教研组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许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研组以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收效甚微。(www.xing528.com)

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学校管理的官僚化。官僚化造成的弊端是,从课程到管理都过于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过于封闭和僵化,缩小了教师个人的创造空间,让教师有无力感。教师的自主创造和专业判断没有受到足够尊重,自然也不必承担责任,不承担责任意味着专业化对自己而言是外在的命令而非内心的声音。这种体制对于那些缺乏创造性的教师而言当然是极其有利的,却损伤了整个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这种官僚化带来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教师队伍中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时有存在,彼此之间不良竞争、相互保密现象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星球”,每间教室都在独立运转,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班内反复出现,教师们在各自的教室里独自奋斗却不善于互相帮助与合作。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了教师的孤独感。在这种压抑的氛围里,教师很难不产生职业倦怠。

总之,管理上的整齐划一、同事关系上的日渐疏离、职业与生命的割裂相悖,最终造成了教师生活的碎片化与平面化,使教师心理承受着来自外在的(学校认同与同事认同)和内在的(自我认同)重重压力并不堪重负,这是职业倦怠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走出职业倦怠不是单纯地减轻教师负担或者心理调适、情绪管理的问题,而是需要多方协同解决的问题。在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甚至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教师的职业压力事实上不大可能单纯依靠减少工作量来减轻,只有通过学校转型才能真正大面积地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我所讲的学校转型,是指所有学校在21世纪必然面临的挑战,即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共同体。我们试着设想这样的一种学校:在这种学校里,没有指纹机与“签到”制度,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评比,无论教师或者学生都不会被排名。学校教师按年级、班级、学科组织为不同的共同体,一些棘手的问题(无论是德育问题还是教学问题)会被提交到共同体内进行讨论并获得解决。所有的教室都是开放的,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评优树模或者开展所谓的教学大赛,而是围绕着具体的教学问题展开。新教师得到充分的宽容并能够借助优秀教师的经验得到迅速成长。每个教师都拥有充分的教学权,这种权利会激发教师内在的责任感。教师工作的动力来自于同事肯定、学生肯定与自我认同。共同体的舆论会发挥重大作用,态度认真、专业技能优秀的教师会成为天然权威并得到充分尊重。在这样的学校里,领导的任务是愿景管理和专业服务。也就是说,校长要组织教师不断地讨论并形成学校的愿景,不断地通过仪式庆贺成功以激励教师,协助每一个教师形成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修正,为每一个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学校,是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置于首位的学校,也必然是欣欣向荣的学校,是同事之间合作大于竞争的学校,是排除了孤独感、充满了关爱的学校,这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必定是未来优秀学校的一种可能。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的工作量未必会减轻,但是教师的职业倦怠一定会减轻,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