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主持召开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她要求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刘延东特别强调,《规划纲要》制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问题,采取实实在在的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办好教育,不断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规划纲要》还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感到亲切,便于增进共识、贯彻执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组织优秀的专家,借鉴国内外经验,同时更要广集众智、广纳群言。她明确要求,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请人民群众参与,向人民群众问计,听人民群众意见,让人民群众评判”。
我觉得,这一次《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前几次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特别重视听取民间的声音,汲取民间的智慧。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反复强调,教育部门不要“关门起草”,要广泛问计于民,他们还特别关照要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各个教育学术团体的意见。这是以往的教育决策过程中没有过的。
记得3年前,我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有一个关于教育问题的发言,引起了许多同志的共鸣,冯骥才先生当场就表示,应该就中国教育的改革进行一次“思想大讨论”。但是,当他把我的发言稿和他的建议交给某著名报社以后,就“泥牛入海”无消息了。最后的答复是,教育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问题,恐怕讨论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人民群众是最通情达理、最富有智慧的。医疗改革的方案公开征集意见,很快就有了一万多条建议与意见。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订,也汲取了民间的许多智慧。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大事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问题,理所当然更应该听取民间的意见。过去我们经常讲“人民教育人民办”,这不仅仅指让人民出钱出力,同时还指让人民出主意。(www.xing528.com)
而且,我认为,完全可以在《规划纲要》制定出来以前就可以开展讨论,从理念、思想到方针、目标,从战略主题到改革重点,从具体措施到重大项目,都可以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最后,我希望,从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开始,形成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决策的科学程序,形成一个“问计于民”的教育决策机制,从少数人决策走向民主决策,从简单程序决策走向规范程序决策。一些重要的决策,应该有一个小规模的试验过程。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躁不得,与其朝令夕改,不如耐心完善。
我相信,在党中央“问计于民”的思想指导下,这一次《规划纲要》的制定,一定会集思广益,形成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历史检验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