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仲:适时易主,成就大事

管仲:适时易主,成就大事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管仲适时易主成大事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史称管子。庄公无话以对,只得将管仲连同公子纠、召忽的尸体交给齐国使节。管仲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使齐国由一个分封在海滨的百里小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举足轻重的大国。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以死追随主公,而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终于使齐国成为春秋一霸。

管仲适时易主成大事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召忽等陪同公子纠继续在鲁国避难。齐桓公为了永除后患,派鲍叔牙率领大兵压境,迫使鲁国庄公杀掉公子纠,引渡管仲和召忽回齐发落,在将要进囚车的时候,召忽仰天痛哭道:“为儿子者死于孝,为臣下者死于忠,这是人的本分。”说罢一头撞在大柱上,倒地而死。管仲却很识时务地说:“自古有死臣也有生臣,我要入齐为公子纠伸冤。”说完,便径自走进囚车之中。

当时,鲁臣施伯的分析认为齐国名义上是讨回管仲发落他,实际上是要重用管仲为齐国的振兴服务。因此施伯就要求鲁庄公除掉管仲,当鲍叔牙得知鲁庄公要杀管仲的消息后,立刻派人去同庄公交涉,说:“管仲曾经亲手射杀我们的国君,我们国君对他恨之入骨,想要亲手杀死他。”庄公无话以对,只得将管仲连同公子纠、召忽的尸体交给齐国使节。

管仲回齐国之后,入朝去拜见齐桓公,便向桓公谢罪。桓公亲手将管仲扶起,对管仲说:“寡人有事要向你请教。齐国是大国,先君僖公曾经威服过诸侯,人们称之为小霸。但是,自从襄公以来,政事荒废,国力空虚。现在我刚刚即位,人心不定,国势不张。我想修理国政,立纲陈纪,不知你有什么良策?”(www.xing528.com)

于是,管仲向桓公陈述了怎样治国图霸的观点。管仲把满腹雄韬伟略细细讲给齐桓公,令齐桓公深服不已。

拜相以后,管仲着手落实其“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民本思想。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他将工匠安置在靠近官府的地段,商人安置在市场附近,以利于各安其业。他加强货币的铸造和管理,注意调整物价,放宽关、市的征税,做到通货积财,富国富民;坚持以“四维”即:妇、义、廉、耻,教导百姓,令百姓臣服,君令得以顺利推行,国势大振。

管仲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使齐国由一个分封在海滨的百里小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举足轻重的大国。试想,当时管仲在齐桓公面前,若一味示忠,引剑自刎,还会有齐国这番大事业吗?

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以死追随主公,而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终于使齐国成为春秋一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