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位名人:萧何为人谨慎保性命的智慧

百位名人:萧何为人谨慎保性命的智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何为人谨慎保性命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刘邦即帝位以后,论功行赏,就把萧何排为第一。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萧何如此忠心耿耿地跟随刘邦,但是最后还是被刘邦怀疑,险丢掉了性命。后来,萧何被封为相国,很多人都来祝贺,萧何自己也非常高兴。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喜气洋洋。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

百位名人:萧何为人谨慎保性命的智慧

萧何为人谨慎保性命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奠见乎隐,奠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小心做人,人生未免太辛苦,可是现实中往往那些活得不尽如人意者更多的就是不在乎“小心”之人。《中庸》里把品德高尚的人描述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这样的人即使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正好像孔老夫子所谓的“瓜田李下”:帽子被李子树的树枝碰歪了,也不敢去扶一下。

众所周知,萧何是汉朝的第一任宰相,是辅佐刘邦创立汉室天下的第一大功臣。刘邦即帝位以后,论功行赏,就把萧何排为第一。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萧何如此忠心耿耿地跟随刘邦,但是最后还是被刘邦怀疑,险丢掉了性命。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大杀功臣,他又怎么能独独落下萧何一个人呢?

在萧何帮助吕后诛杀了韩信以后,终于消除了刘邦的心腹大患。后来,萧何被封为相国,很多人都来祝贺,萧何自己也非常高兴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召平对萧何说;“相国,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在京城,您既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勋绩,皇上却给您加封,又给您设王卫队,这是由于最近淮阴侯在京谋反,因而也怀疑您了。安排卫队保卫您,这可不是对您的宠爱,而是为了防范您。希望您辞掉封赏,再把全部私家财产都捐给军用,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很高兴。

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www.xing528.com)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

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旧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总是保持沉默寡言、小心翼翼,总算得了一个善终

做人得明白他人的用心,并以此为行动的规则,这样或许可以救自己于危难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