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时刻修德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怎么样能把人做到最好?这是个千古以来的大问题,聪明的中国人知道从内部找依据,我们的依据便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行。为什么说君子是中庸的?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内外平衡,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而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想一想我们的身边,你所欣赏的人是否就是随时注意自己修为者,而你所不齿者是否就是那些“无所忌惮”的小人呢?
熟悉蒙牛公司的人都说,牛根生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传奇,而在这个掺杂着做人艺术和资本财富的故事中,牛根生的“修德”功夫也一次次地被大家提起。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是常挂在牛根生嘴边的话,因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牛根生所竖起的蒙牛大旗之所以有这样的号召力,这与牛根生的德商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
在伊利工作期间,因为业绩突出,公司曾奖励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他却用这笔钱买了四辆面包车,此举使得其直接部下一人有了一部车;据接近牛根生的人介绍,当时牛根生还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家。
这就是牛根生给部下的一种心理预期,这样的预期让他们知道,只要牛根生能走向成功,牛根生绝不会亏待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曾经的老部下便又义反顾地投其麾下。牛根生离开伊利,卖掉伊利股票成立蒙牛时,原来跟随牛根生的兄弟便一起投奔到了牛根生的麾下。(www.xing528.com)
人性很复杂,人心更是难以揣测,而牛根生却能自如地管理人心。也许这要源于牛根生“以德服人”的准则。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听起来都像是不真实的歌颂之词,而牛根生做到了。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再次将自己的“德商”发挥到了极致,宣布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与那些商学院科班出身的企业家相比,牛根生绝对称不上什么资本运作高手,事实上牛根生也反对这样的称呼,他甚至不愿意听到别人过多地提到“资本运作”这四个字。
牛根生对于资本有着自己最为朴素的理解,“如果我当初只用自己的100万块钱做事,肯定做不大,所以我想用1000万来做事,于是我就把别人的钱和自己的加起来。”
牛董事长的做人标准体现的正是“行贤而无自贤之心”,他在外表上做出默默无闻的贡献,却树立了一个重视道德修为的光辉形象。他是一个成功者,更是个有德者,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真正成功的人,他们哪一个不是在自己的位上默默完善自己呢?庄子说:“圣人无名”,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中庸》里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做人之“德”从根本而言与这个人的人生所“得”有很大的渊源,而能在做人的方面成就大德者往往就是能“自得”的人。什么叫做“自得”,就是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以德服人的人,能够真正抓住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